专家团

    徐占清

    田茂琳

    谭爱华

    专家公告

    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食用菌栽培应该以"预防为主"作为指导方针,以过硬的技术支持、严格的操作管理以及规范而不失灵活的管理方式为基础。许多行业专家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只要按照食用菌生长允许的条件,做好各个环节的控制和管理,就可以达到理想的生产效果,收获符合安全标准的质量好、产量高的食用菌产品。

    这种病菌是导致食用菌绝收因素之一,如何防治是关键

    发布时间:2022-11-22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胡桃肉状菌生活在土壤中,在自然界分布很广泛。胡桃肉状菌是食用菌重要病害,大面积发生时,常导致菌丝发满袋后不出菇,严重时可能绝收。
    发病症状
    侵染菌种时,在未长满的菌种瓶中出现浓密的白色菌丝,菌丝较短,有许多小白点,不形成菌被,易被误认为是菌丝徒长或发生菌丝变异。
    拔掉棉塞,会闻到一种漂白粉味道。胡桃肉状菌主要侵染平菇菌袋两端,产生短而密的白色菌丝,之后形成胡桃仁或菜花状的子实体。子实体为浅黄色至奶油色,老熟后呈浅褐色,菌肉致密,压破后有腥臭味。子实体形成后还会产生大量分生孢子,掰开受害菌袋发出刺鼻的漂白粉味。
    发病规律
    土壤是胡桃肉状菌主要传染源,没有充分发酵的培养料及感染有胡桃肉状菌的菌种也是其传染途径。操作人员的手、工具、昆虫都可传播此病。旧菇房原有的床架、地面没有彻底地进行消毒就继续使用,也是造成该病流行的原因。
    胡桃肉状菌在温度16~29℃范围内,菌丝生长速度超过食用菌菌丝生长速度,特别是食用菌菌丝能刺激该菌的萌发及生长。在28℃的条件下,经过9~10天就可形成许多子囊果。该病菌适于在含水量65%~70%的培养料上生长,空气湿度在95%以上时生长最旺盛。酸碱度生长范围在pH值4~10之间,最适pH值5~6。胡桃肉状菌多发生在出菇后期,在高温高湿、培养料偏酸性、菇房通风不良的情况下易发生。受害菇房会连年感染并越来越严重。
    防治方法
    胡桃肉状菌有较强的耐热和抗药能力,又是土壤中的一种常见菌,发生危害时它和食用菌菌丝混杂在培养料中,只能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1、不能在发生过胡桃肉状菌的疫区或菇棚种菇,接种前对菌种全面检查,发现污染菌种予以销毁。菌种使用前,菌种瓶或种袋可在浓度为0.1%的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中浸泡片刻。
    2、出菇结束后将菇棚清理干净,对菇棚地面、墙壁、棚顶及棚外周围喷洒可针对老菇房杂菌、重茬消毒的药剂。夏季选晴天掀掉棚膜进行日光曝晒。胡桃肉状菌发生严重的菇棚不宜连种,最好2~3年换一次棚址,而且菇棚要合理构建通风孔。患过此病的菇房要严格消毒,有条件的地方,应淘汰竹木床架。
    3、堆制培养料要防止偏湿,培养料含水量不宜超过65%。配方中添加石灰粉,将pH值提高到9~10时进行发酵处理,使堆温上升到75摄氏度左右,保持12小时,70度以上即可杀死胡桃肉状菌的子囊果和孢子。
    4、在选择土壤时,不要选择在上年已发生病害的蘑菇废料田中去挖取覆盖泥土。土壤挖取后必须进行消毒。
    5、出菇期及时通风换气,保持菇棚空气清新,气温较高时用遮阳网等设施降温,防止形成高温、高湿、不通气的不良环境。胡桃肉状菌发生后,棚内应立即停止喷水,降低湿度,发病床面撒上一层生石灰粉灭菌调酸,或取走床面病土粒,覆上高pH值的新土粒。当气温下降到15度以下时再喷水。过一段时间后,还能长出蘑菇。如果是袋装繁殖,病袋应移出棚外处理,棚内喷洒专用药剂,预防棚内再次爆发胡桃肉状菌。
     

    注意!这种病菌是导致食用菌绝收因素之一,如何防治是关键

    胡桃肉状菌生活在土壤中,在自然界分布很广泛。胡桃肉状...

    2022-03-30 09:09:12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