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牡丹江畔的国际会展举办的第三届全国黑木耳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已收官,但展会的人气却未曾减少。记者近期采访了一些参加展会的参展商,让他们谈谈本次展会的所见所闻。
8月8日上午,刚刚参加完黑木耳生产加工技术研讨会,展商姜立新便急匆匆地赶回展位。阵阵秋风稍有凉意,但他的心里却是暖暖的,在大会配套活动上,了解到最新的食用菌产业布局,接下来企业找销路,心里就有了谱。
姜立新是来自辽宁省的一个塑料制品企业负责人,已经连续参加了两届全国黑木耳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展会不仅是产销双方接洽的平台,还能收集一些权威的产业信息。”姜立新说,对于他们这种菌需物资企业,十分关注各个阶段食用菌生产技术的革新。让产业发展方向,指导企业优化自身产品结构,适应市场需求;根据全国食用菌生产规模、产地布局等数据变化,让产品推广能够有的放矢,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
“牡丹江是全国食用菌的主产区,产业基础好,在生产、加工、销售环节上,产业链健全,菌需物资、装备制造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来自深圳的一家外资企业,主要从事食用菌工厂化设计,展会第一天就和临近的一家山东省电器制造企业“搭上了话”,双方有意向通过配套实现共赢。“我们第一次参加这个展会,从参展情况看,对我们新技术的推介反响很好,希望借助这个平台更好的推广工厂化技术应用,并与其他装备制造和菌种研发企业合作,实现多方共赢。”该企业相关负责人高兴地说。
“大的设备搬不走,小的样品还是要带回去仔细琢磨琢磨。”这句话几乎成为展会参观者们的普遍心声。临近中午时分,不少展商瞬间成了“光杆司令”,自家的展区内除了展板和桌椅外,带来的样品被“抢购”一空。其实用抢购一词并不合适,因为大部分展商的样品是免费提供给参观人员的,尤其是菌需物资类参展企业。他们的想法是:不留展品。有的企业甚至连一级菌种也被当做样品,送给了前来咨询的菌农,这样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推广产品,还能让食用菌生产和加工者进行一下实际操作。通过对比同类产品,让消费者自己比较,哪种产品更好、更实用。
此次大会期间,与他们同类型的菌种研发企业可着实不少,而且不少企业都来自外地,“都说同行是冤家,但在研发行业里,只有互相借鉴、学习,才能倒逼企业不断加大研发力度,适应新的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消费需求,在同行业内脱颖而出。”来自山东的一家菌种研发企业负责人谈到,能够拿到更多订单是企业参展的目标,但同行业间的学习和上下游产业之间的交流,也是他们参展的目的之一。
下午2时左右,会场的展商开始有序撤展,在室外展位,一家食用菌装备制造企业的负责人停下手里的活,与旁边展位的同行聊了起来,互相攀比自己拿了多少订单、拿的订单有多大。“能够与众多客商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对我们企业来说,无疑是最佳的学习和提高的机会。”两家企业负责人都表示,企业间不怕竞争,只有在同一平台竞争,才能不断提升自身产品科技含量,共同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