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转移就业扶贫,从而实现贫困家庭稳定持续增收,是四川省当前最主要的扶贫手段之一。随着该省转移就业扶贫的纵深推进,贫困人口劳务规模不断扩大,收入不断增长,通过转移就业实现了脱贫。
如今,春节假期刚过去不久,是选择外出务工,还是就近就业,成为贫困户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记者近段时间走访了四川内江、广安等地的乡村,倾听他们新一年的就业规划,关注他们在就业过程中的机遇和困境。
劳务输出
外出务工收获满满感叹家乡变化大
春节前一个月,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龙台镇青松村五组的李启绿就打点行囊,从大城市回到老家,他没事时就喜欢到村子里四处转转,看看家乡的变化。
“如今,家乡的变化太大了,集中安置的房子修好了,建得很漂亮,环境也更干净卫生。”2月16日,李启绿感叹地告诉记者。
李启绿家中有5口人,因母亲常年患病致贫。他和爱人之前常年在深圳一家小工厂打共,两人工资都在3000元左右,除去开支能够确保4—5万元的年收入。
据青松村村主任杨达伟介绍,该村有农户271户、94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2户、168人。贫困户当中,有69人选择外出务工脱贫增收,外出务工已成为这个村主要的增收渠道。
同样,记者从内江市东兴区就业服务管理局获悉,截至2016年10月底,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共6421户、18126人,劳动力6635人,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3286人,约占贫困人口的一半,另外有98名贫困劳动力选择自主创业及合伙开办农业专合社。
内江市东兴区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叶建明介绍,东兴区是农业大区,人多地少,富余劳动力多,农村劳动力,包括贫困人口,主要以劳务输出或就近务工为主。“一个三口之家,只要解决了一个人就业,除去吃穿用外,一个月剩个一两千元,就能达到脱贫标准。”叶建明说。
就近打工
家门口就业也划算待遇不差生活便利
谈及2017年的计划,李启绿说,今年他不准备外出打工了,就在家附近找点活路来做,“在外打工和在家附近工作挣得差不多。加上85岁的母亲由姐姐照顾,每年我还要给姐姐一笔赡养费,还不如我自己在家照顾她。”
之前,李启绿的两个女儿在附近场镇读寄宿制小学,现在李启绿已经为两个女儿办理了转学手续,今年新学期她们就在龙台镇读小学了,离家更近,上学也更方便。
“如果在家附近挣不到钱,就节约着花呗,做点农活,做点杂工,开支还没有在外面大。”李启绿对今年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目前,村上也有计划地发展增收产业,如高粱、生姜、藕、小家禽等,2017年还准备发展枳壳,目的是吸引有意愿的贫困农户返乡就业、创业。”杨达伟说。
“当然,考虑到贫困人口实际情况,东兴区也鼓励更多贫困人口就近就业。因为就近就业效益更高、成本更低。”叶建明说,“就近务工,工资待遇与沿海发达地方差不多,但在家附近就业生活成本低,所以回家就业是个大趋势。”
“以巨腾公司为例,今年解决了东兴区26个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平均工资在2500左右,甚至更高。”东兴区就业局人力资源市场工作人员陈玉琴说。
家住内江东兴区郭北镇田坝村六组19号的贫困户孙雨,2016年9月份起就在家附近的巨腾(内江)咨询配件有限公司上班,月薪2500元左右。因为父母早年离异,这位1995年生的小伙子与父亲孙立波一起生活。由于父亲20余年来一直有风湿性心脏病,不能干重活,之前一直在广东一家游戏厅打工,现在失业在找工作。
孙雨之前当过兵,2014年11月退伍后,也去广东的一家餐饮店打过工,“老爸考虑到在外面打工跟在家里找工作比,赚钱都差不多。所以先叫我回来,今年我们就不去了。”
谈及在巨腾的公司工作的情况,孙雨深有感触:“我在公司的工作主要是架模,工厂环境好!还是在工厂工作稳定一点。”
就业帮扶
因地制宜确保转移就业不落下一人
内江东兴区就业局培训就业股股长王敏介绍,困难群众在转移就业过程当中遇到的困难也不少:一是贫困人口年龄普遍偏大,求职信息不畅,就业经验、职业技能缺乏;二是贫困人口的法律知识欠缺,劳动维权难度大;三是转移就业培训针对性不高。
为了做好转移就业扶贫,东兴区首先探索建立了“一库五名单”,进一步健全贫困劳动力数据库,对在家务农、劳务输出、自主创业、公益性岗位、灵活就业五类人员进行分类统计,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全面掌握全区贫困劳动力就业情况。其次,开展专项活动,深入全区77个贫困村,积极开展为期2个月左右的就业扶贫 “送岗位下乡”专项活动。
同时,东兴区加强劳务协作,深化与一些大公司之间的劳务输出合作,承诺优先对贫困家庭劳动力开展岗位招聘。同时,做好跟踪服务,积极引导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并加强沟通联系,建立信息台账,及时提供政策帮扶,加大劳动力维权力度。
为了促进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东兴区也有意识开展就业援助和强化就业培训。比如,2016年东兴区确定了高梁镇金龙村为居家灵活就业试点村,对从事钟点工、摩的、卖菜、搬运工等灵活就业的贫困劳动力按规定给予社保补贴,目前已对30名符合条件的居家灵活就业人员发放了社保补贴。依托区务工人员综合服务中心,常年开设计算机、美容、厨师培训班,集中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等,方便贫困劳动力随到随学、学会为止。
叶建明介绍,在就业培训方面,目前东兴区就业局准备整合资源,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办“农民夜校”。就业局的劳动技能培训师资比较充足,也比较有经验,可以在2017年与“农民夜校”实现共享。
“另外,东兴区也正在积极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对于返乡创业的人员,可申请三年期的创业贷款,最高可贷10万元。”陈玉琴说。
全省概况
贫困劳动力登记入库转移就业有更多渠道
记者近日从四川省扶贫移民局获悉,2016年该省全面完成建档立卡“回头看”,进一步摸清了贫困家底,分类完成了“五个一批”复核认定工作,初步确定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239万人。2016年,该省出台了就业扶贫9条政策措施,将全省贫困家庭211.1万劳动力实名登记入库。
按照四川省“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十三五”期间该省将对有劳动能力、可以通过生产和务工实现脱贫的239万贫困人口,因地制宜发展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区域特色产业,扩大转移就业培训和就业对接服务,加大产业培育扶持和就业帮助力度,通过发展生产和务工实现稳定脱贫。
特别是针对转移就业扶贫,四川省将对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实施贫困地区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力争到2020年,使新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都有机会接受一次就业技能培训。每年通过劳务品牌培训项目培训1.9万名以上贫困地区农村转移输出劳动力。并通过建立定向培训就业机制、开展现场招聘活动、加强省际(区域)劳务协作、促进就地就近就业等多种渠道实现转移就业。支持用人单位和贫困地区建立稳定的劳务培训关系,每年针对贫困地区开展一次以上专项劳务对接活动,组织省内外用工企业特别是省内用工企业到贫困地区开展现场招聘活动等。
四川省扶贫移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该省在就业扶贫方面,将做细贫困户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调动发挥市场主体积极性,探索地区间贫困户就业对接和相互支持的机制。支持劳动密集型企业在贫困村设立“就业扶贫车间”,继续开展贫困家庭劳动力技能培训,持续加大贫困劳动力转移输出力度,确保每户计划脱贫户有1项增收产业或实现1人就业。
声音
培养贫困户的“造血”能力
要让贫困农户过上好日子,就要建立健全脱贫长效增收机制,重点培养贫困户的持续 “造血”能力。实现有劳动力的贫困人口转移就业增收,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渠道。
如何落实帮扶措施,让就业扶贫政策精准送到困难群众身边?四川省已陆续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强化转移就业扶贫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当中的作用。
2016年,四川省全面完成建档立卡及“回头看”、数据核查等工作,全省认定2015年底贫困户122.3万户、贫困人口380万人,分类核定“五个一批”贫困人口,其中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共239万人,这将成为该省生产就业扶贫重点关注的帮扶对象。今年,四川省还将制定实施22个扶贫专项年度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其中将重点对2017年就业扶贫政策进行落实,确保每个“真金白银”的就业扶贫资金项目向当年计划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倾斜。
按照四川省“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该省将按年度、分步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退出。帮扶对象脱贫退出后,还将巩固深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果,在脱贫攻坚期内,保持脱贫支持政策的延续性。(来源:四川农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