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6-27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河南金隆菇业企业销售章法
记者 明旭影
大企业有大企业的套路,小企业有小企业的章法,河南虞城县金隆菇业下属有两个单位:一个是菌种厂,另一个是灵芝盆景基地。 菌种厂主要生产大球盖菇各级菌种、以及社会上订单的其它菌种。多年来金隆菇业一直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免费赠送大球盖菇实验用菌种。这个活动是受到民间的一句俗话而来的,{先尝后买,知道好歹} 目的是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这个品种,让他们自己亲手把大球盖菇种出来,感受该品种粗放的种植以及出菇销售的全过程。
据统计接受菌种试种的主要是家在农村的种植户,因为农村有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和丰茂的树林。通过合理有效的利用林下空间,很容易达到林菇双丰收。其次是种植专业合作社,通常是社长带动社员,搞小规模试种成功后,承包连片的弃耕林地,大批生产、带动周边的农户作为一项主导产业。基本这样上规模的基地形式都能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因为每年的秸秆焚烧就是政府很头痛的事情,利用秸秆林下种植大球盖菇,一举多得!
在每年即将出菇的前期,我们都会通过全国各地种植单位提供的信息,合理安排鲜菇的流通。农超对接,有效提高菇农的收入,减少中间的倒买倒卖的环节,确保当天采收、当天上市。让消费者吃到新鲜的菇品。
大规模生产时的产品,一部分是提前联系收购商与加工厂,他们会再出菇前拉来烘干机或者就地加工盐水菇。这样做主要是缩短采菇到加工的时间,减少破损率、提高种植户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在出菇旺季,我们建议让各地的种植单位、联系当地的旅游观光团,让他们感受回归大自然亲自在林地采菇的乐趣。一方面提高了地方的知名度,也给种植户单位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目前社会上从事食用菌行业,行内有一句谚语叫做:{一年好 两年差 三年扒棚回老家} 究其原因是地方栽培食用菌跟风形势严重,当看到某个品种赚钱时、一哄而上,导致该产品供大于求,造成菇贱伤民的事情频频发生。导致一部分种植户下马转产,剩下一部分人、生产的积极性降低。在没有效益做后盾的前提下,慢慢地放松了对食用菌的管理和研究,致使环境资源遭到破坏。当再次生产时菌袋污染严重,又没有专业的技术经验去防治,最终导致栽培失败。
改善和杜绝上述事情的发生,最好的办法是去参加各种食用菌会议。了解国内外食用菌产业发展趋势,学习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广交朋友,只有不断地武装自己,才能使自己的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自二零零七年参加全国首届小蘑菇新农村行动培训班后,金隆菇业负责人利金占开始认识到参加会议对从事食用菌行业发展的重要性。在参加会议学到知识、开阔视野的同时,认识和结交了业内更多的朋友。从交谈中了解到,特别是最近几年,食用菌商务网组织的全国食用菌会议。金隆菇业几乎是每次都参加。因为一届比一届人多,一次比一次阵容强大。这不仅说明了食用菌商务网举行会议的成功,更得到同行朋友们的认可,随了大众的心愿。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