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贵珍稀菇菌开发从传统品种向珍稀进攻

    发布时间:2011-02-21 浏览次数:114

        我国名贵珍稀菇菌的开发,真正引起重视是1995年,在传统的山珍“五菇、三耳”(香菇、双孢蘑菇、草菇、平菇、金针菇、银耳、黑木耳、毛木耳)的生产基础上,进攻“珍菇10秀”(白灵菇、杏鲍菇、姬松茸、滑子蘑、灰树花、姬菇、竹荪、茶薪菇、鸡腿蘑、大球盖菇),取得突破性进展。姬菇90年代中期开发的新品种,2000年被列入我国食用菌品种独立统计范围,全国年产量8.3万吨,2007年发展到42万吨,7年时间增长5倍。近年产量稳定在40万吨以上,分布河北、湖南、四川、浙江、山东、安徽等14个省。在珍稀菇菌开发中,出现新的亮点是“一镇一品”。茶薪菇90年代初人工栽培试验成功,福建古田县平湖镇2003年才开始引种试栽,到2010年全镇茶薪菇栽培量达2亿袋,产量居全国首位,一跃成为“中国茶薪菇第一镇”。在开发生产的形式上不断升级,由常规栽培转向工厂化生产。2001年全国杏鲍菇总产量2.1万吨,2009年发展到25万吨,上升11倍多。2009年12月25日中国食用菌协会在江苏灌县召开全国第二届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论坛,报道了江苏灌县已形成投资千万元以上的杏鲍菇、秀珍菇等工厂化生产的企业17家,产值达3亿元以上。福建漳州市2009年杏鲍菇工厂化生产企业42家,累计投资2亿元。现有全国工厂化生产杏鲍菇企业100多家,平均日超过2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