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用菌业发展的趋势
发布时间:2011-02-18 浏览次数:110
1.由单一品种向多品种发展。20世纪50年代前,人们以栽培双孢蘑菇为主。现在香菇、木耳、平菇、金针菇、草菇、银耳及猴头等食用菌的生产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并充分利用各地的物候条件,发展珍稀食用菌,如茶薪菇、杏鲍菇、白灵菇、大球盖菇等。
2.由单一的栽培方式向多种栽培方式发展,并逐步趋于工厂化、专业化生产,进行集约化、产业化栽培,如多种形式的立体栽培、菌粮间作、菌菜间作等。
3.栽培用的原料来源更为多样性。从原来以段木、粪草、秸秆为主发展到代料培养,如棉籽壳、玉米芯、高粱壳、酒糟、废棉、杂草、棉秆、醋糟等多种工农业下脚料,并逐步开发食用菌栽培的新原辅材料(营养源材料、增产素、增氧剂、吸水剂、保水膜等),研究新配方,结合当前退耕还草还林的生态工程,保护有限的阔叶树资源。
4.不断培育新品种和提高菌种的质量。现已采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细胞融合育种、基因克隆等方法,从而改变过去单一使用自然育种的局面。并用新方法、新材料来培养菌种。
5.劳动方式逐步从手工操作向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和工厂化方向发展。
6.零星散户栽培向联户规模型发展。由过去的一户一家生产,发展到现在许多地方一村一乡,甚至一个县的生产,从而形成大型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从副业生产转向专业生产和产业化生产,正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白色农业产业,并带动其它相关产业发展。
7.加强食用菌资源普查,建立食用菌基因库,保护生物资源的多样化,为引种、驯化、育种和栽培提供宝贵的种质资源,不断加强开发利用野生食用菌资源,充分利用并合理采集各种菌根型食用菌,如松茸、牛肝菌、块菌等,并进行人工驯化栽培研究。
8.加强食用菌产品的有机化、标准化生产,跟国际市场更好地接轨,并加强食用菌产品的深度加工,如提取各种水溶性精华制成真菌多糖、氨基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