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秦巴山区及毗邻地区地处我国南北气候交汇处,以壳斗科树种的栎类资源十分丰富,以栎类资源为材料的黑木耳、香菇生产成为该地区食用菌发展的主要品种。2008年的发展规模为3600万段,菌种需求6480t,2009年的发展规模约为3100万段,菌种需求5580t,2010年的规模为2150万段,菌种需求3870t。从菌种需求量来看,近三年来,这些地区的椴栽食用菌发展呈下降趋势,使丰富的栎类资源未发挥出有效的经济效益,同时,不当茬采伐,栎树除易受病虫危害外,林下落叶腐殖层厚度及大型真菌种群量亦会随树龄的增长而降低及减少,最终影响综合生态效益。
一、制约因素
1、黑木耳因受国内大面积袋栽的影响,其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加之在栽培中选用品种不当,使之产品品质低下,售价低于45.00元/kg,耳农收益甚微,而至放弃该项目的发展;2、规模化栽培黑木耳的大户,因受不明确因素的影响,使椴栽易发生拳耳或产量低,连年处于亏损状态,从而放弃了集约化发展的投入;3、农户的香菇栽培,基本处于粗放式栽培管理,近年来,因生态环境的改善,动物、虫害危害十分严重,危害后,菇农基本处于无收益状态,至栽培量逐年减少;4、林业部门的限量采伐以及杜绝采伐,使丰富的栎类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受到限制;5、劳务输出的工价上涨,菇耳价贱,种菇(耳)缺乏基本栽培管理技术、市场信息及受气候环境影响大等因素,收益无保障,种菇(耳)不如打工可靠。
二、市场行情
目前,虽然袋栽黑木耳占据一定的市场,但是椴栽的优质黑木耳的价格一直看好,像在每年秋季及秋冬季产出的色黑、片厚、鲜耳边缘圆滑、质地脆嫩,口感细腻爽口、干耳内卷成条状或菱角状的产品,其价格均在70.00元/kg以上,优等品已超过了130.00元/kg。以集约化模式的椴栽香菇,在人为条件下,香菇的出菇季节集中在每年的霜降至春分期间,产品主要以花、厚菇,再通过机械烘干,其价格在60.00—80.00元/kg之间,即每栽培一段,全周期(4—5年)产优质干菇0.5kg,收益可达30.00元左右。
三、今冬明春菌种销走势
由于受市场影响,非优质黑木耳产品在耳农手中还有大量的存货未脱手,势必影响耳农再发展的积极性,还有部分耳农再无力投入;粗放式管理模式香菇栽培的农户渐少,集约化栽培的投资还未形成气候,因此,该地区今冬明春的椴木菌种的销售预计在2880t左右。
四、解决途径
1、以市场为导向,选择市场最需要产品对应的优质黑木耳菌种,改良栽培技术,即改现在的一年种二年收为一年种三年收,使段产量提高到200g/段以上,产品质量达到优等价格的质量水准。
2、香菇栽培由粗放栽培向集约化栽培发展,定位优质产品品种,人为的创造产优质、高产菇的小气候环境条件,通过现代水准加工,达到最好的收益。
3、林业部门应科学地看待栎类资源的采伐,适茬的采伐,不但不会造成森林植被的破坏,还会加速栎林的再生速度,增加林木储蓄量、增加根系密度、增加腐殖层厚度,有效的提高林下生物种群量,对防止水土流失及泥石流的发生,将会起到显著的作用。
4、当地政府通过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加大扶持力度,在资金投入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