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5-04 浏览次数:110
山东一季度食用菌市场分析
本刊记者 尚玉玲 通讯员 曹德宾
2010年,食用菌市场呈现良好开局。自一月份起,各品种的食用菌产品均呈现价高、畅销的态势,平菇类产品千克价格一度高达10元左右,尤其1月份的全国大范围的降温,令普通菇棚内达到零下温度,菌袋无法现蕾,仅有的如水温空调、暖风炉等类有效保护性菇棚的产出,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令本来紧张的市场供应更是紧俏;其他品种也是情况类似,一直持续到月底,气温升高,出菇正常后才有所缓和,价格回落至6元左右,但个别地区却因集中栽培、集中出菇的关系,一度出现压市现象,令部分菇农朋友惊慌失措,大呼菇贱伤农。其实不然,只是暂时现象而已。进入到2月份,由于传统节日的关系,各类食用菌产品的消费大幅升温,包括高档品种也是一路涨声,干菇产品更因可做礼品、便于储存等诸多优势,显得牛气十足,如香菇由去年同期的30元(千克,下同)飙升至60元左右,犹在跃跃欲涨,其他产品亦有类似态势。经历过低潮之后的强劲反弹,消费者又有了些许的不适应,直喊“太贵”,但市场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贱也好,贵也罢,市场仍在继续运行,尤其作为健康食品的食用菌市场,不但是在继续正常运转。
面对食用菌产品的大幅涨价,主要有以下原因所致:
1.国家一系列调控政策,尤其对“三农”的政策倾斜是关键原因。面对世界性金融危机,我国政府的一系列惠农政策以及相关刺激消费等举措,居民收入不减,市场消费活跃,使得现有市场最大限度的保持了原有态势。
2.消费者的健康意识飞速提高,导致了食用菌产品的热销。人们对食用菌食品的认知度普遍提高,绿色消费、健康消费成为大家的优先选择,消费者选择食用菌的概率大大增加,大大刺激了食和菌市场。
3.原料的涨价势头过快过猛,使得食用菌产品价格水涨船高。传统的生产用主导原料棉籽壳,由于农民惜售等原因,使得棉花加工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导致棉籽壳货紧价俏,一路狂升,由2009年初期的800元飙升至近2000元,多数生产者在努力寻求新材料、新配方,如用玉米芯、木屑、棉秆等秸秆资源替代,采用酒糟、沼渣以及中药渣等工业废料替代等等,取得了很好的生产效果,尽管如此,总体投料量与去年相比,仍显降幅偏大,导致产品供应严重不足。
4、2009年市场的低迷,不少生产企业和菇农无奈“歇业”,应市产品大幅缩减。自2007下半年表现出来的食用菌市场低迷,使得不少企业选择了下马,部分菇农改行,总体生产能力有所下降,投料量自然随之降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食用菌产品在栽培品种、产品质量,尤其是产品数量上的发展,市场一度较为冷清,临近元旦、春节两大节日,居民的消费热情不减,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货紧价高的局面。
与之相反的是,往年售价较高或者价格很高的部分品种,一季度反而不升反降,如茶薪菇鲜品,去年最高曾达20元以上的高价位,一季度开始,则跌入了10元以下的价格水平线上,这是连商贩及生产者都难以预料的。据分析,价格走低主要原因有二:第一,受利益驱动,去年下半年投料量增幅过大。第二,自然回归;去年的价格不符合价格规律,甚或有些炒作的成分,市场的杠杆作用发挥了应有的威力,使得今年产品价格回归正常。
面对即将到来的3月份,不少咨询电话纷纷表示对市场“难以预测”,笔者也有一份担心,不妨与广大读者沟通一下:
担心一:3月份的上半月即为春节正月的下半月,居民年货尚有少量剩余,开始逐渐采购副食品,但少有集中采购者,难有大量和急需要货者,销量可能大幅下降。
担心二:即使进入下半月,也就是出了正月,人们的生活进入常规状态,开春伊始,难得有消费者愿意接受年前的食品价格,而生产者或经营者却仍怀念节日的高价位,导致心态不平衡,市场运转艰涩。
担心三:3月份,如无特殊气候影响,气温将大幅上升,包括简易菇棚也将进入正常出菇状态,一定程度上会对价格造成压力。
担心四:受金融危机影响,食用菌进口国家的经济状况不佳,难以进口或大量进口我国产品,也会对国内市场形成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