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环境悄然形成

    发布时间:2010-04-08 浏览次数:77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环境悄然形成

      文/戴新能

      用工业理念发展现代农业,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必然。“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非常关注的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就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农业不同于我国传统农业,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人为控制或培育生态环境,采用机械化生产,从而实现“工厂化生产”。食用菌的工厂化生产,是把食用菌栽培在人工气候室内,模拟食用菌的生产条件,人工调控光、温、水、气,用机器代替手工操作,像生产工业产品那样在大楼里生产食用菌,实现食用菌栽培的高产稳产高质量和周年生产、规模生产。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就是采用工业化技术手段,在可控环境条件下,进行食用菌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周年化生产。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实现食用菌产业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食用菌生产摆脱自然束缚,取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的最好途径。

      食用菌工厂生产有集约化的特点:主要是资本集约、技术集约和市场集约。工厂化生产的食用菌品质好、产量高,对开拓、占领国内外市场十分有利,容易形成规模效益。逐步实现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中国食用菌行业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方向。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典型的现代农业,充分的体现了农业生物工程技术和工业先进生产手段的强势结合,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食用菌产业工厂化是做大做强食用菌行业的前提

      20世纪初,在我国食用菌产业主要是农民家庭式的小生产,科技含量低,规模小、利润少。农民种菇一般不将用工计入成本,他们种菇所谓“赚钱”,不过是自己给自己打工,收回自己应得的工钱而已。与荷兰、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较,显然我国菇类生产的工业化水平、单位面积产量、商品质量及经济效益要低几倍。

      我国内地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从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先后引进了9条大型的双孢蘑菇工业化生产线,但是由于技术、市场和管理等问题,除了山东九发能够成功运作外,其余都被迫停产,工厂化生产一度处于低潮。然而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条件的成熟,国内再次掀起了以金针菇、杏鲍菇、真姬菇等木腐菌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投资热潮。除了台湾,日本一些独资、合资企业陆续在大陆投资建厂外,国内工商企业也陆续投资开发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如上海浦东天厨菇业有限公司、丰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天吉龙食用菌公司等,以及省内的浙江省龙泉双益菇业有限公司和武义海兴菇业有限公司等,在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采用引进设备和自创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先后获得了成功。此外,各地小型半工厂化或设施加强型的规模化生产模式更是不断涌现,我国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正在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高潮。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周年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强,工厂化生产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几年,工厂化生产企业在我国雨后春笋般出现,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后,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发达国家设置新的贸易壁垒(如农残控制),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小农粗放式生产模式受到严重挑战。相关专家指出,过去“我国食用菌生产量的迅速增加是靠扩大生产地区与栽培单位来实现的”。现在“我国食用菌生产必须尽快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换,核心是适度扩大一个经济独立核算单位的生产规模”。食用菌工厂化,是如今我国食用菌产业变大变强的最大前提。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环境悄然形成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条件渐次形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市场有空间。产量大幅增加。以平菇为例,大约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递增,产销两旺。双孢菇、金针菇近年来也一直呈稳步增加的趋势,尤其反季节产品大量增加。干品盐渍品需求旺盛。干鲜皆宜的黑木耳、银耳、猴头菇等传统品种,呈快速增长的价格趋势,尤其是黑木耳干品,已达到60元/公斤。珍稀品种进入普通消费。以柳松菇、鸡腿菇、杏鲍菇、白灵菇等品种为代表的高档珍惜品种,近年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据资料介绍,发达国家的食用菌市场。由于劳动力价格等同题,供需缺口急速拉大,甚至由出口国变为进口国。如俄罗斯大量进口我国的双孢菇,韩国大量进口我国的香菇或菌棒产品等。总之,大部分品种市场空间还较大;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群体将逐渐向中、低端消费者扩展,市场将不断扩大。

      食用菌园艺技术的日益成熟。食用菌生产技术本身涉及许多农业科学领域的知识,如微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栽培学、气象学等等。而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在此基础上还需具备制冷、机械、建筑、保温等工业技术。随着对食用菌生理生化研究的深入,在生产中广泛采用了各种行之有效的生化手段,不仅使产量提高了10%至100%以上,还有效地提高了菇的内外品质。

      设施化生产硬件不断创新。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现代农业典型生产方式,一定要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做基础,而且要形成一条完整的生产线,保证周年不间断的生产。建一座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现代化厂房和设备、设施。而且生产有着连续性的特点,一旦生产中断,必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市场份额的丢失。传统的食用菌生产,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现在则向专业化和产业化发展,技术革新和经营格局也向专业化和产业化倾斜。如,各个生产环节都研制出了提高效率的专为机械,其综合农业领域的技术和设备也运用到了食用菌生产上,在不同环节还出现了明显的专业分工。当然,我国毕竟是发展中国家,还不能与发达国家的工厂化、自动化相比,但各地都出现了一些食用菌专业村、专业乡甚至专业县,也出现了颇具规模和实力的食用菌工厂或公司,成为我国食用菌专业化和产业化的先行者。

      工厂化生产的人才队伍的出现。企业之成败往往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管理问题,是企业的运行机制是否可以保证工艺技术的准确到位,正确实施。企业化的运作特点决定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需要懂经营、善管理的经营人才,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生产实践的专业技术人才,需要了解市场、营销能力强的销售人才,需要具备食用菌生产经验并适应工厂化生产作业的技工人才。经过20多年的工厂化生产过程的打磨,出现了一批懂管理、会经营、有技术的专业人才。

      工厂化生产管理体系的逐渐形成。主要体现在产品标准化、工作标准化、管理标准化。一是产品标准化。建立产品的企业标准,包括从菌种、原材料一直到产品包装出厂、运输、上货架的整个生产过程的规范要求。与此同时,还要相应制定保证产品达到标准的管理制度,即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及卫生防疫制度。企业标准要坚持高起点,不仅以国内行业标准为基础,而且尽量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二是工作标准化。使标准化生产工艺得到切实执行,用工作标准化来保证产品标准化。重点是抓培训,抓过程,抓反馈,整个生产环节始终处于符合标准要求的稳定可靠状态。三是管理标准化。建立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和HACCP食品安全体系,强调满足顾客的需求,并争取以超越顾客期望作为管理原则,变传统的监督管理模式为自主管理模式,变产品的事后检验为对危害的源头控制。

      专业化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食用菌工厂生产的配套行业逐步兴起。社会发展是以分工专业化为方向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也不例外。从欧美蘑菇工厂化生产发展的历程看,生产的分工是逐渐细化的。在菌种供应、培养料发酵、覆土加工等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形成了互相联系而又各自独立的企业。从趋势上看,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食用菌工厂生产的发展速度要高于欧美和亚洲其它国家,工厂化生产的配套行业极有可能随之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