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蘑菇行情看好隐忧仍存

    发布时间:2005-12-03 浏览次数:491


      11月29日清晨,记者在涵江区白沙镇沃柄村蘑菇标准化栽培基地看到,虽然天气寒冷,但这里却是一派火热的场面:菇农们正忙着采摘鲜菇。村定点收购处,过秤、清洗、包装等一道道工序正紧张有序地进行着,运输工人们正将一箱箱加冰保鲜的鲜菇装上汽车发往浙江和上海。
      菇农吴进章介绍说,这是今年出的第一水蘑菇,他的基地里有三个大棚,种植蘑菇3万平方尺,产量非常好,平均每平方尺达到2公斤左右,今年蘑菇的价格也比去年高,1公斤目前能卖5元多,比去年多1元左右,就这一项收入可达8万左右。像吴进章这样的菇农,目前在沃柄村就有10多个。

      据市农业局食用菌办负责人邱剑泰介绍,今年我市预计全市食用菌总产量达10.23万吨,产值4.2721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其中蘑菇种植面积820万平方米,产量约6.5万吨,产值可达2.6568亿元。目前,山区一些乡镇的蘑菇已开始陆续采摘,出菇较早的有大洋、新县、庄边、白沙、黄石等乡镇,每天大约在20吨左右。

      针对今年的蘑菇市场产销趋势,邱剑泰分析,我市蘑菇行情又有新变化:蘑菇罐头生产及出口总体形势看好。从省罐头行业协会会员大会传来消息,本产季将采取限量生产,掌握罐头产品定价权,力求实现企业、菇农双赢。另外,全国内陆蘑菇产地四川、山东等地蘑菇栽培面积预计减少40%,蘑菇市场空间增大。从有关信息显示:目前,我市蘑菇罐头产品均无库存,部分“二级场”手中的盐水菇,实为安排今年冬加工的原料。上产季生产的蘑菇原料及产品均已全部有出路,不成为本产季的阻碍。

      但受市场诸因素的影响,蘑菇罐头生产仍存在不少隐忧:一是稻草、牛粪、劳动力等原辅材料及生产相关要素涨价的影响,致使每吨蘑菇罐头加工成本需增500元左右。二是我省虽属蘑菇罐头出口大省,占全国出口量3/4以上,但由于中、小制罐企业居多,没有罐头产品定价权,而企业缺乏自律和互律行为,企业之间无序竞争,盲目杀价,致使现行价格仅为10年前的一半左右,严重影响到行业的整体利益。三是出口罐头的安全性问题仍然令人担忧。

      总之,本产季蘑菇生产机遇与困难并存。邱剑泰告诉说,我市自然条件优越,原料、劳力资源相对比较丰富,生产技术日臻完善,加上各级领导历来重视,发展蘑菇生产具有良好的基础,只要把握好市场信息,加强宣传,积极引导,发展先进的生产模式,种植蘑菇还是有利可图。蘑菇生产这个农村重要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必定能持续稳步发展。但生产规模小,菇房简陋,管理技术水平不高,是影响我市蘑菇产量,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的制约因素。今后,必须增强沟通与联系,积极对接食品罐头企业,建立原料生产基地,以基地示范带动农民发展并严格按照安全生产的技术规格,进行标准化生产。要逐步通过扶持和发展新型的农民合作组织作为桥梁,沟通食品企业、生产基地和菇农的协作,为发展生产提供全程优质服务。这是确保蘑菇产业稳步发展,实现企业和菇农双赢的重要途径。  

    信息来源:福建之窗
    责任编辑:suokai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