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物种业是现代农业的“芯片”,种业之争本质是科技之争,焦点是资源之争,谁占有了更多种质资源,谁就掌握了选育食用菌品种的优势,具备了菌物种业竞争的主动权。
近年来我国食用菌种业技术发展有了很大进步,拥有了一批推广面积广、市场口碑好的优势菌种,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与全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相比还存在明显不足。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快启动实施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品种,攻克一批突破性关键核心技术,早日实现重要农产品种源自主可控;打赢菌物种业翻身仗,全面推进菌物种业振兴。
食用菌在国际上被誉为21世纪的健康食品,营养、保健、安全,不仅是世卫组织推荐的“一荤一素一菇”膳食模式的组合成份,更是功能性食品、膳食营养补充剂、生物药品、化妆品的重要原料。
我国虽然是全球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国和消费国,但在产业的核心技术如科技研发、人才培养、智能化控制等方面,与欧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距离。特别是作为核心技术的菌种,长期受制于国外,国内自主研发菌种能力薄弱,品种开发利用水平多数仍处于初级阶段,资源优势尚未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亟需加大种业系统研发和技术创新。突出表现在: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三次提出“小木耳,大产业”,实际上是针对对整个食用菌产业提出的课题。如何消除菌物种业这一产业之痛,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必须下更大功夫补上种业短板,打好菌种翻身仗。为此建议:
· 组织开展食用菌种质资源调查;
· 加强野生菌物种质资源保护;
· 建立国家级食药用菌种质资源库;
· 实施食用菌种业创新工程;
· 加强食用菌菌种保护;
· 加强菌种市场管理。
食药用菌在国际上被誉为21世纪的健康食品,更是生物制药、功能性食品、洗涤化妆用品的重要原料,国际上已把食药用菌作为服饰箱包、绿色建筑的材料。我国是食药用菌资源禀赋最为丰富的国家, 也是最早认识、采摘、食用和栽培食用菌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药用菌产业发展迅速,“当惊世界殊”。2012年起,食用菌类(即蔬菜菌类)已成为仅次于粮、油、果、菜的第五大类农产品。
尽管我国是名副其实的食药用菌资源大国、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出口大国,但还不是食药用菌强国,在科技研发、种业自主、人才培养、智能化控制等方面, 与欧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菌种种源安全现状堪忧,突出表现为种业小、散、弱, 对外依存度极高。打好食药用菌种业翻身仗, 尽快改变我国食药用菌“资源大国、菌种小国;生产大国、研发弱国”的尴尬局面,无疑是实现民族种业振兴、建设食药用菌强国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当前,要切实把握七个方面:
· 提高菌物种源安全的政治站位;
· 做好食药用菌种质资源调查工作;
· 加强野生菌物种质资源保护;
· 建立国家级食药用菌种质资源库;
· 实施食药用菌种业振兴行动;
· 加强菌物种业知识产权保护;
· 加紧培育食药用菌种业龙头企业。
“豫香1号”是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和三门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经野生驯化、系统选育的香菇新品种,于2018年通过河南省种子管理站组织的专家鉴定,成为第一个省审香菇新品种。
豫香1号”属中温中熟品种。菌丝生长适宜温度20~25℃,菌丝萌发、吃料速度快, 生长强壮有力,菌丝爬壁能力强,易形成菌被;菌丝转色快,耐高温能力稍强,易越 夏。子实体原基发生温度10~20℃,生长温度8~25℃,气温低于10℃、高于25℃, 温差小于10℃时,不易出菇;二氧化碳浓度高于0.1%,菌柄较长;成菇率高,潮次明 显,转潮快,主要产量集中在1~3潮菇,4、5潮菇产量低,菇体偏小。在适宜条件下
120d左右出菇,子实体多单生,菌盖圆整、浅褐色、鳞片多,菌柄较短、呈倒圆锥形,6~7分成熟时菌盖直径3.0~6.0cm、厚度2.0~3.0cm,菌柄长1.5~3.5cm,平均单菇重18g左右。菌肉结实、韧性好,香气浓,口感佳,鲜菇耐储存,干销品质好。
平菇新科107品种是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选育的,菇形好、适应性优良的中低温型平菇菌株。经2013年至今多年多点品种比较试验表明:平菇新科107产量高、出菇期长、适应性广,2017年经农业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菌种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新科107菌株具有遗传特异性,现将平菇新品种新科107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菌丝体生长最适温度22~26℃,出菇温度5~25℃,最适出菇温度15~20℃,较适宜玉米芯发酵料栽培。
菌丝体白色、密集,粗壮有力,气生菌丝多,生长速度快,菌丝生长速率0.90cm/d,显微镜下,有锁状联合结构。
子实体丛生、密集,大小中型;菌盖颜色受温度影响,低温(5~15℃)下呈黑色至灰黑色,中温(15~20℃)下呈灰色,高温(25~28℃)下灰白色;菌盖干净、光滑,直径4~8cm、长宽比1:1,菌盖厚0.8~1.5cm;菌褶白色、延生、不等长,较密,1cm宽度菌褶数16个;菌柄侧生,质地硬,长2.5~3.5cm,直径1~1.7cm。
新科107品种属于中低温型品种,菌株温度适应性广、转茬快,豫北地区较适宜发酵料早秋种植。
(一)季节安排
秋季种植,8月中旬--9月中旬制袋,9月中旬--次年2月份出菇。
(二)培养料配方
不同的种植模式,采用的配方不同,新科107菌株较适宜玉米芯发酵料种植,玉米芯发酵料种植基础配方:玉米芯91.5%,尿素1.5%,钙镁磷肥4%,石灰3%;26cm×50cm×0.0015cm规格塑料袋,发菌期20~25d,生物学效率90%~100%。各地可根据本地栽培原料资源合理配置培养料配方...
豫北辉县地区早秋平菇种植,出菇高峰期在9月到11月之间,产品错峰销售,均价在6-10元/kg之间,市场行情较好,近年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种植规模稳定在每年500-800万袋之间。新科107种性为中低温型品种,菌盖颜色较深,深受市场欢迎,推广面积逐年增大,2020示范种植50万袋,辐射带动周边种植100万袋,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2021年推广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0912香菇属广温类品种,其突出特点是菌丝生长快,出菇早,产量高。2017年引入易县紫荆关山区试验种植,易县封顺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经过三年的试种和推广,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冷凉地区大棚栽培的技术经验。
山区建设香菇大棚宜选择背风向阳且地势较高的地块,面积300㎡—350㎡/棚。
注意:切忌在地势低凹的河滩淤地和山前谷底建棚,以免洪涝灾害和风灾对大棚设施及菌棒造成破坏,影响正产生产。
选用新鲜无霉变的硬杂木屑、麦麸、稻糠及石膏作为菌棒生产配料,配料比为:木屑80%、麦麸10%、稻糠9%及石膏1 %。菌棒规格为18*60cm,每棒装料3㎏左右,含水量50-55%,ph值为6--6.5。配料宜于机械自动装袋,袋料均匀紧实,以利于中后期发菌和出菇。
注意:忌人工装填,造成袋料虚实不匀,影响生产。
接种宜选择晴好天气进行,忌风天雨天,以免影响接种质量。操作前接种器具用75%酒精严格消毒,菌棒用多菌灵或高锰酸钾等杀菌剂消杀灭菌,防止杂菌感染,接种比例为1:70—75。
0912的菌丝生长较快,菌龄35天左右。菌棒在发菌棚内采用“井”字型码垛,摆码最高不超过10层,每7天倒垛一次。
此期间应注意加强温湿度管理,温度控制在22-24℃,注意通风,防止烧菌;湿度控制在60-65%,防止湿度过高造成绿霉菌和链球菌感染。
菌丝基本长满菌袋后,及时进行刺孔通气,保证菌棒的通气供氧,促进其尽快转色。当菌棒转色达到三分之一后,脱袋上架,转为出菇管理。
此期应注意:温度、湿度越高菌丝生长越快,高温养菌会造成出菇稠密长不大,高湿养菌易长绿霉。
菌棒脱袋上架后喷大水一次,以后每天早晚各喷水一次,不宜大水喷淋,直到出菇。此期间注意做好中午通风降温,下午盖膜保温,以温控长,刺激出菇。
第一茬菇采摘完,停水养菌,7-10天后转入第二茬菇出菇阶段。此期间注意对棚架角落或喷水不到位的菌棒进行个别注水,保证出菇的整齐性。
0912的菌丝生长较快,菌龄35天左右。菌棒在发菌棚内采用“井”字型码垛,摆码最高不超过10层,每7天倒垛一次。
此期间应注意加强温湿度管理,温度控制在22-24℃,注意通风,防止烧菌;湿度控制在60-65%,防止湿度过高造成绿霉菌和链球菌感染。
菌丝基本长满菌袋后,及时进行刺孔通气,保证菌棒的通气供氧,促进其尽快转色。当菌棒转色达到三分之一后,脱袋上架,转为出菇管理。
此期应注意:温度、湿度越高菌丝生长越快,高温养菌会造成出菇稠密长不大,高湿养菌易长绿霉。
菌棒脱袋上架后喷大水一次,以后每天早晚各喷水一次,不宜大水喷淋,直到出菇。此期间注意做好中午通风降温,下午盖膜保温,以温控长,刺激出菇。
第一茬菇采摘完,停水养菌,7-10天后转入第二茬菇出菇阶段。此期间注意对棚架角落或喷水不到位的菌棒进行个别注水,保证出菇的整齐性。
立秋之后,早晚温差开始增加,各地迎来了平菇生产季。在平菇生产中,由于菇农的文化水平有异,对平菇菌种选择和生产认识存在一些误区,为了更好的指导平菇生产,笔者结合多年的种植经验,与大家分享相关的平菇栽培技术。
平菇品种也存在较为严重的重茬障碍,因为平菇生长时本身代谢呼吸排出很多带气味的化学物质,可以吸引偏好于这种气味的害虫,同一种害虫逐年增加,并且平菇生殖放出大量的孢子,还有大量的菇脚残留,都为细菌虫害提供了物质基础,所以容易在同一栽培大棚爆发病虫害,导致栽培失误甚至亏本。菇农在种植前选择品种一定要注意,不要与第一年的品种重叠,每一个品种可以间隔两三年重复使用。此外,目前平菇行业菌种比较混乱,供种单位或者个人看到一个好的品种,经过组分后,重新命名推向市场,当种植户再引进时,可能是去年的品种,所以引种一定要从信誉良好的供种单位或者个人固定引进菌种,这样就不会出现种性的混乱。
对于不生产原种或者栽培种的菇农,在选择菌种时一定要看看生产菌种的环境,这其中霉菌与细菌两者的区别大家要注意。从颗粒大小上看,霉菌在0.3微米以上,细菌在0.1微米以上。如果是用ppu接种的,一般都是百级过滤都是过滤0.3微米以上的霉菌,细菌很难滤净,所以接种时难免与平菇菌种一块接入菌种袋或者菌种瓶内,由于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看不出来生长,并不代表不在料内生长,如果环境通风不好,缺氧,厌氧有害细菌和兼嫌性细菌开始大量繁殖,有可能引起来年春季黄菇病的爆发。另外,在通风不好的冷房培养的菌种更容易出现球型菇。
平菇菌种经过基因重组后挑选的同一品种,一般要比高出20%的产量。如果这个品种是重新用孢子配对选育的,可以优先使用...
查看更多 >最近几年,在全国各地栽培区域中频频发生因为菌种供应、技术服务和规模化生产服务“断链”而出现大面积的菌种供应和服务质量等问题纠纷,因为菌种供应商的技术服务能力受限而让菌种消费者(栽培者)苦不堪言。因为菌种案件都是采取“软处理”,菌种消费者得到“赔偿”的只是“菌种成本”,算是九牛一毛,只能是自认倒霉。目前,食用菌菌种市场出现异常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熟悉掌握菌种特性需要反复试验种植,花费两年以上的时间、投资、人力和专业技术掌控的基本能力,而菌种生产只需要掌握培养基合成、接种和培养工艺。尤其是对销售菌种的推广服务,解决不同菌株(或品种)之间的数据和特性差异,在不同栽培区域的“异常问题”,就需要对一个品系(例如香菇或木耳)中的多个菌株进行至少3年以上的栽培试验和管理过程中,不同的特性变化和差异反眏,以及解决每个“异常反眏”的方法措施可行性效果。
以香菇品种的菌龄在不同地域的差别为例:标称70天菌龄的238菌株,在湖南的秋栽过程,40天发满菌,70天菌龄可以达到出菇效果;而在河南省灵宝市的秋栽实验中,标称70天菌龄的868品种,9月25日栽培,历年4月20日开始出菇,“菌龄”时间长度超过150天;在甘肃省陇西县“反季节”栽培70天菌龄937品种,9月份接种,历年6月开始出菇,经历需要8个多月才能出菇。不同的香菇菌株,它的菌龄在不同自然环境中的变化因素,如果不经过两年以上的实践应用、对比和验证,直接用于栽培推广,过了季节还不会出菇的情况,就会导致栽培者因为不熟悉栽培和出菇的准确时间,错过了出菇的最佳时间,就会造成大幅度减产,甚至因为缺乏应变性出菇
查看更多 >前言:菌种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基础,对于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研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培育并推广了一批高产、稳产、绿色的优良新菌种,为菌种国产化、民族化提供了重要支撑。本文刊登了部分在行业内广受用户好评,市场推广好的优良菌种,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