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价格波动,利润空间变小,产业洗牌走向如何?我国羊肚菌有什么市场前景及趋势?
羊肚菌菌种质量参差不齐,如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栽培关键技术缺失,重茬问题严重,技术专家有什么解决高招?种植标准不规范,莫名其妙不出菇,种植户如何应对?
-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
-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 涞水县华益菇业有限公司
- 重庆美哉菌业有限公司
- 北京中菌华宝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市场价格波动,利润空间变小,产业洗牌走向如何?我国羊肚菌有什么市场前景及趋势?
羊肚菌菌种质量参差不齐,如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栽培关键技术缺失,重茬问题严重,技术专家有什么解决高招?种植标准不规范,莫名其妙不出菇,种植户如何应对?
我国自2012年开始进入商业化生产阶段,因栽培具有劳动强度相对较小、周期短和效益好等优势,发展迅速,栽培区域从四川、云南等地扩展到全国除海南省、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之外的所有省市。随着外援营养袋技术的出现和不断创新,菌种鉴定、新品种选育、优质菌种生产、覆膜栽培管理等技术的不断集成与创新发展,使我国羊肚菌产业化栽培取得重大突破,栽培产量和面积迅速增加,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全国羊肚菌栽培面积在1000亩左右,而2023年突破40万亩,短短12年时间,羊肚菌栽培面积增长近400倍。羊肚菌已成为近年来我国食用菌最畅销的栽培品种。羊肚菌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羊肚菌生产、专用设施装备的研发制造、系列初、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和餐饮、休闲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食用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据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对我国羊肚菌栽培规模历年数据统计,从2012年开始,我国羊肚菌栽培规模基本实现逐年递增,栽培面积从2012年的1000亩左右,发展到2023年的44.73万亩。
近年来,我国羊肚菌栽培面积增长较快。据食用菌产业分会调研数据统计,2023年全国栽培面积突破40万亩大关,达44.73万亩,较2022年增长了31.48%。短短12年时间增长近400倍,种植区域由传统的川渝地区向全国各地扩展。目前,除了海南省外,全国都有种植,羊肚菌已成为最畅销的食用菌栽培品种之一。
随着从业人数和种植规模的逐年增加,羊肚菌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例如菌种质量参差不齐、栽培技术不规范、人才队伍匮乏、采后加工与销售滞后等,导致栽培风险持续加大。特别是2024年以来,羊肚菌价格持续下降,这引发了行业从业者的深思,以前只要种出菇就不愁卖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中国羊肚菌产业迎来了考验,种植者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从业压力,亟需通过一场高质量的会议,解决稳产关键技术、透析未来发展趋势。
自2012年我国成功实现羊肚菌人工驯化栽培以来,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羊肚菌总产量占到全球总产量的99%以上。羊肚菌能在短短十多年时间取得如此成绩,得益于适宜羊肚菌人工栽培种质资源的成功发掘与利用。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是羊肚菌物种分化的中心,羊肚菌属真菌,在我国分布广泛,物种多样性较高,具有发掘利用羊肚菌优异种质资源的优势条件。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羊肚菌属有78个系统发育种,我国有分布的37种,可分为黄色、黑色、红色羊肚菌三大支系。其中,梯棱羊肚菌、六妹羊肚菌和七妹羊肚菌是我国人工栽培面积最多的种类,广泛分布在四川、云南、鄂西南等地区。梯棱羊肚菌是我国最早实现人工商业化栽培的种类,六妹羊肚菌栽培面积已占我国当前羊肚菌栽培总面积95%以上。七妹羊肚菌在近年羊肚菌生产中逐渐显现一定优势,其耐高温、抗白霉病的能力明显优于六妹羊肚菌和梯棱羊肚菌,近年来已逐渐取代梯棱羊肚菌,成为我国羊肚菌主栽种类。
随着羊肚菌从业人数和种植规模的逐年扩大,广大从业者对高品质优良羊肚菌品种的需求与日俱增,但由于目前市场上可供选择的优良羊肚菌品种较少,高产优质、适应不同生育期、抗逆性强以及加工专用型羊肚菌品种不足,且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对新品种的选育工作还比较滞后,种质资源问题始终困扰着羊肚菌产业的发展。现阶段,羊肚菌大规模栽培适宜品种仅梯棱羊肚菌、六妹羊肚菌、七妹羊肚菌等,且菌种老化、退化现象明显,羊肚菌种质资源的基础研究远远落后于生产,我国羊肚菌产业菌种选育任重而道远。
主要从事食用菌教学、科研与技术推广工作,现任河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珍稀食用菌岗位专家、河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办公室主任,河北省农业创新驿站首席专家,河北省微生物学会食用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河北农业大学食用菌科研团队学术带头人。2017-2018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做访问学者1年,主要从事食用菌分子生物学与光生物学研究。
目前主持河北省科学技术厅攻关重点研发项目1项、“十四五”食用菌种业专项1项、河北省农业创新驿站项目3项,参加国家自然基金委、科技部、河北省科学技术厅、河北省农业农村厅等项目20余项。在Journal of Fungi、Fungal Biology、MycoKeys、菌物学报、食用菌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申报或授权发明专利18项,认定河北省食用菌新品种3个,制定河北省食用菌地方标准6项,主编食用菌科普著作4部,参编5部。获农业农村部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1项、河北省山区创业一等奖1项、北京市农业推广奖二等奖2项。
主持(主研)国家、部、省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3项,其中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授权专利15项;主持(主研)川羊肚菌系列等食用菌新品种25个,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6项;制定农业部行业标准1项,测试指南2项,地方标准4项,省级农业主推技术2项;参编专著1部,发表论文41篇,其中SCI收录7篇。2019年获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创新转化工作先进个人;2020年获四川省科技特派员先进个人。
从事羊肚菌高效栽培及新品种选育技术研究30年,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曾先后到意大利、美国及法国访问考察学习,首创外营养袋栽培技术已经成为中国羊肚菌商品化栽培的主要技术,极大地促进了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的发展。选育出G5、G8、美哉18等多个羊肚菌优良栽培新品种,生产优质羊肚菌原种推广面积累计超过20万亩。
近年来主要从事食用菌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的推广工作,常年扎根基层,理论联系实际,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多年来在一线指导县域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熟悉香菇、黑木耳等十余种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在羊肚菌方面本人钟情北方暖棚羊肚菌栽培模式,擅长羊肚菌病虫害防治以及重茬障碍的综合治理。提倡以“六统一分”模式发展羊肚菌产业,降低羊肚菌产业的门槛和风险。
1979年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毕业分配到河北省微生物研究所。近四十年来一直从事食用菌研究与推广工作,尤其是近年来从事羊肚菌科普与推广工作,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对北方冷棚栽培模式以及高海拔冷凉地区的反季节栽培模式具有较深的造诣,现主要开展北方羊肚菌高产稳产种植模式研究与推广。
1.我国羊肚菌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我国(北方和南方)羊肚菌标准化生产模式与创新
3.如何通过降本增效规避羊肚菌从业风险
其中,11:00-12:00进行专家答疑和互动交流
1.羊肚菌生产前期的选地、棚室建造和土壤处理
2.羊肚菌菌种分离及栽培种原料配方和生产技术
3.羊肚菌外营养包原料配方、生产技术及摆放要点
其中,15:00-15:30进行专家答疑和互动交流
1.羊肚菌播种时间、播种方法与播种量
2.羊肚菌外营养包放置的最佳时间和摆放技术
3.羊肚菌出菇环境控制、病虫害防治及采收加工技术
其中,16:30-17:00进行专家答疑和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