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菌又称蘑菇、蕈,是一类大型真菌,按照能否食用,可分为食用菌和有毒菌。每年4-10月,是蘑菇生长旺盛期,很多地区有采食野生蘑菇的习惯。但野生蘑菇种类多,一般人很难准确分辨是否有毒,食用野生毒蘑菇导致的食源性疾病病例偶有发生。
因此,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谨防野生蘑菇中毒:不采!不买!不卖!不吃!
野生菌又称蘑菇、蕈,是一类大型真菌,按照能否食用,可分为食用菌和有毒菌。每年4-10月,是蘑菇生长旺盛期,很多地区有采食野生蘑菇的习惯。但野生蘑菇种类多,一般人很难准确分辨是否有毒,食用野生毒蘑菇导致的食源性疾病病例偶有发生。
因此,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谨防野生蘑菇中毒:不采!不买!不卖!不吃!
野生菌又称蘑菇、蕈,是一类大型真菌,按照能否食用,可分为食用菌和有毒菌。全球已知野生食用菌有2500余种,我国已知约有1000种。云南省有近900种,约占世界食用菌物种的36%,占全国的90%。
野生菌一般泛指肉眼可见、能徒手采摘的大型真菌,为长出地面的肉质或胶质的子实体。野生菌多由菌盖、菌柄、菌托和菌环等组成,以菌盖最为明显。菌盖形状呈伞型、钟型、斗笠型、球型或半球型、扇型、漏斗型等各式各样,颜色也多种多样。野生菌一年四季都可生长,以每年6~9月最多,尤其是雨后野生菌生长茂盛。
野生菌造成中毒事件常见的毒蘑菇主要有,“蘑界”杀手青褶伞、“蘑界假羊肚菌”毒鹿花菌、“美丽杀手”鹅膏、“蘑界金牌杀手”黄盖鹅膏、黑白双煞灰花纹鹅膏和裂皮鹅膏、小个子大“蘑”王肉褐鳞环柄菇、白色恶“蘑”日本红菇和多汁乳菇以及亚稀褶红菇等......
查看更多 >胃肠炎型蘑菇中毒在毒蘑菇中毒案例中占大多数,潜伏期10分钟到2小时,以剧烈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为主,预后较好,但严重腹泻易致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昏迷,甚至死亡情况发生。
神经精神型蘑菇中毒在毒蕈中毒事件中也占较大比例,潜伏期约10分钟到6小时,以兴奋、狂躁、幻视、幻听等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同时可伴腹痛、腹泻或呕吐等消化道和瞳孔缩小、多汗、唾液增多、流泪、嗜睡甚至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此类中毒一般预后良好。
急性肝损害型蘑菇中毒潜伏期在6~30小时之间,病例早期先出现腹痛、腹泻或呕吐等消化道不适症状,消化道症状好转后有1-2天的“假愈期”,之后出现明显肝功能损伤,少数患者可伴有心脏和肾脏等多脏器损害。病情严重者可因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和/或呼吸循环衰竭死亡。此型是我国毒蘑菇中毒死亡率最高的类型,导致此型中毒的蘑菇品种类型主要为鹅膏属的一些剧毒种类,还包含环柄菇属和盔孢伞属的一些种类,常见的致命白毒伞属于此类。
溶血型蘑菇中毒潜伏期一般为30分钟到3小时,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血红蛋白尿、贫血等症状,严重者导致急性肾衰竭、休克、急性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可致死。
中毒的潜伏期为24-48小时,表现为皮肤红肿、疱疹,且有日光照射后症状加重表现,毒性成分可能为卟啉类光敏型物质,一般预后良好。
急性肾衰竭型蘑菇中毒近似急性肝损害型中毒,但其主要靶器官为肾脏,出现少尿或无尿,肾功能损害比肝功能损害更严重。
中毒的潜伏期在15分钟到2小时,早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6-12小时后出现酱油色尿、肌肉疼痛、肢体无力等横纹肌溶解症状,严重者可导致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1.凡是在吃过野生菌10分钟后至72小时内,有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或其他不适者,都应立即就医。同餐进食者不论症状轻重,均应立刻到附近的医院进行观察诊治。
2.野生菌中毒后如何自救?
催吐:在中毒者神志清楚的情况下尽快催吐。可用手指按压中毒者舌根引起呕吐,可反复多次催吐,让中毒者尽量把胃内食物吐出来,减少毒素的吸收。
催吐:在中毒者神志清楚的情况下尽快催吐。可用手指按压中毒者舌根引起呕吐,可反复多次催吐,让中毒者尽量把胃内食物吐出来,减少毒素的吸收。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刊登了中山大学药学院(深圳)王巧平教授团队和中山大学药学院万国辉教授团队的一项最新研究。他们为致死性蘑菇——毒鹅膏菌,找到了一种潜在新的治疗药物。
中大科研团队通过现代创新药物研发的方式,发现一种诊断试剂吲哚菁绿有望能治疗毒鹅膏菌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