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剂使用说明
产品说明
发酵剂核心技术是天然有机物与生物技术的高效组合,从自然界中采集活性菌,运用微生物技术、生物修复、微生物相生相克等原理,经科学方法提纯、复壮、组合而成。富含几十种有益菌和酶组成的生物活性团,具有极强的催化分解能力。制备食用菌栽培培养料,发酵过程中发酵剂分泌产生大量的葡萄糖、氨基酸、酶类等天然活性物质,提高食用菌产量和质量,高效、无毒副作用,适用于多种栽培原料的发酵处理,是生产绿色、有机食用菌产品的首选添加剂。
功效:1、升温快、杀死病原菌及虫卵,加速菌丝生长,缩短生产周期。
2、出菇提前,增产30%左右,改善菇体品质,消除药残。
3、发酵料制种,灭菌只需85℃5小时。成功率95%以上。
4、生工、省钱,一公斤发酵剂处理一吨生料、1.5吨常压料,生物能替代能源加温。
5、可做饲料转换剂用于养殖,有机肥添加剂等。
6、应用范围广,使用简单,无需添加任何杀菌剂。
产品特性
快速升温:加入本品的培养料在10℃以上条件下,20小时可迅速升温至55℃,20℃仅需6一8小时升温至50℃—60℃。促进有益微生物的增殖,抑制各种杂菌再生。迅速上升的高温可杀死危害食用菌的病源菌及虫卵。
优化养分:经发酵处理的培养料养分进一步降解,迅速转化为可利用的菌体蛋白质,提高养分利用率,稳定料温,调节平衡,加速菌丝生长缩短生产周期,可促使食用菌产品提前上市。
缩短周期:加入本品的 平菇、草菇、鸡腿菇培养料处理4—6天即可;双孢蘑菇、姬松茸培养料仅需 13—15 天( 常规需 25 — 30 天 ) ,减少翻堆次数2-3次,双孢菇培养料可免除了二次发酵过程,一次发酵后直接播种即可(配合二次发酵产量更高),并提前5-7天出菇。
降低成本:可以利用多种秸杆及农作物下脚料进行食用菌生产,培养料处理过程减少了翻堆次数及整个生产周期的缩短,加快了菇房有效利用的周转速度,降低了综合生产成本。
增加产量:用本品处理后的培养料栽培食用菌(勿需添加任何灭菌药,杀菌剂等)提前8—10天出菇,既使麸皮添加量达15%(双孢菇培养料每吨干鸡粪添加量达260kg ),培养料7—10天不播种,污染率几乎为零,从而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增产 30% 以上。 。
改善品质:发酵产生的促长因子、活性酶、氨基酸可使菇体鲜嫩、韧性好耐贮运,使菇体无农药残留, 以“菌”治“菌” 、大量减少了化学杀虫、杀菌剂的使用,提高了食用菌的商品性。
生料制种:发酵料生产平菇、姬菇、鸡腿菇等生产种,17×33㎝袋两头、中间三点接种,接种量20℅以上,装好袋后,袋中间菌种位置扎微孔发菌。发菌快菌丝洁白,成本低好操作、菌种适应性强、且污染率远远低于熟料制种,免去出锅、装锅、搬运、熬夜的劳作及辛苦。
省工节能:可节约8—10人,生物发酵剂主要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产生大量的生物能,替代能源加温。
废料再用:栽培后的废料应及时脱袋晾晒,加入少量的新鲜原料,发酵后重新栽培草菇、鸡腿菇、平菇等,产量可观 。
适用广泛:制备栽培双孢蘑菇、香菇、姬松茸、草菇、平菇、鸡腿菇等主要原料(如棉籽壳、秸杆、木屑、玉米芯、谷壳、禾草等培养料)按干料重量的0.1%一0.2%添加;废料重新利用按0.2%一0.3%添加。
使用方法(一)
适合平菇、姬菇、鲍鱼菇、榆黄菇、鸡腿菇的发酵程序。
经光大生物发酵剂处理后的培养料综合抗杂能力远优于杀菌剂的效果,污染率几乎为零;粪肥做辅料,使用鸡粪+培养料+发酵剂配方、无需添加其他营养物质,具有成本低、污染率低、成品率高、产量高的效果。
备料:先把面籽壳和 2% 的石灰用清水充分拌匀后,隔 2 小时用手紧握养料,指缝间有水纹不下滴为宜,含水量 65% 。
添加:将辅料麸皮、饼肥、米糖、粪肥等其他辅料用清水预湿混合,然后撒入生物发酵剂拌均匀,混入主料。
建堆:堆高 60CM—80CM 。宽 80cm—1.2 米的长方行梯形堆,长度不限,冬季堆料可适当加高加宽。
打孔:料堆用 3—5cm 的木棒打孔,深至地面,孔距 30cm 。由上至下前后左右晃动,增加供氧量。
覆盖:覆盖物用草帘或麻袋均可,将四周盖严;室内或大棚内发酵不需加覆盖物。
控温:发酵初期料温维持 50—60 度有利于培养料的软化和杀虫灭菌,发酵后期温控 60 度左右。长期 70 度以上的高温不利于培养料的营养积累。
翻堆:自建堆算起第 3 天开始第一次翻堆,料温在 50—65 度,翻堆时翻倒要均匀,否则栽培影响发菌,然后再堆成原来的形状,打孔覆盖草帘,以后每天翻一次,第三次翻堆时加石灰水调节 PH 值 7.5 左右,共翻 4 次,料有芳香味,即发酵完成。
标准:当培养料腐熟均匀,无氨味,颜色一致,料内有一定量的“白色放线菌”时,说明料已发酵完成。
调水:播种前补水用光大菌王 1 : 300 倍液调节含水量,必须达到培养料含水量 65% 左右;若培养料有菌蛆、线虫等,可用生物杀虫源 1 : 300 倍液调水拌料。严禁在播种时加入“生水”或“辅料”。
播种:撒堆降温至 30 度以下时装袋接种,按常规栽培方法栽培管理。
周期:棉籽壳发酵天数 5—7 天;豆楷、玉米芯发酵天数7—9 天;木屑、稻草、麦秸培养料发酵天数 15 天左右(均提前 3 天浸透预湿);粪肥发酵天数 5—7 天。
使用方法(二)
适合香菇、金针菇、杏鲍菇、白灵菇、木耳、灵芝、猴头、滑菇等采用培养料发酵栽培。
程序同(一),发酵周期 5 天,翻堆 2—3次,常压灭菌达 100 度后, 3—4 小时即可达到灭菌效果。比常规灭菌缩短 6—8 小时。需要注意的是香菇等培养料是木屑为主的培养料,需发酵 10 天左右。针叶木屑较多应加入 3% — 5% 的生石灰水预湿,用发酵剂处理 10 天左右,再加入麸皮等辅料处理 一周左右即可装袋灭菌。可明显缩短灭菌时间,常压灭菌料温达到85℃仅需保持3—5天即可,即使很小的微孔也不易出现污染现象。有些品种发酵好可直接播种,应先试验再批量装袋栽培。培养料中无需添加任何杀菌剂,污染率几乎为零,高温季节熟料制种、栽培,必须在数小时内迅速装袋、灭菌,否则培养料常出现酸败,接种后菌丝吃料慢或不吃料等现象,经发酵剂处理的培养料,在高温季节不会出现酸败现象。
使用方法(三)
适合双孢菇、草菇、姬松茸、高温蘑菇、金福菇、发酵程序。
备料:麦秸、稻草、野草、玉米秸等,麦秸和稻草预湿用 5% 的石灰浸泡,使其湿匀湿透。调节水分至 65%—75% , PH 值 8.5 左右。利用青玉米秆、稻草等,使用发酵剂无需晾干直接栽培双孢菇;青玉米秆需用铡草机碎后直接发酵,产量远高于干麦草、稻草。
添加:先将发酵剂与提前预湿的麸皮、饼肥、粪肥及其他辅料混合,然后再均匀混入主料中。鲜粪直接用,新鲜牛粪、鸡粪其他粪便作辅料无需晾晒直接使用省工、省时、方便。
建堆:也可边堆麦秸边撒辅料(辅料内先和发酵剂混匀),堆宽 1、2—1、8米,高 1、5米左右。
发酵:(前发酵)建堆后当料温在 65 ℃以上后,保持 3—4 天开始第一次翻堆,堆底设通风道,同时把石膏粉均匀撒入,并用 2—5% 的第一次堆翻后,隔 6 天进行第二天翻堆,在隔五天进行第三次翻堆,从建堆到前发酵结束需 12 天左右,双孢菇需 15 天左右。
周期:使用发酵剂培养料缩短处理周期10—15天,17—20天即可完成整个堆料过程;大多数地区双孢菇培养料堆料阶段往往在雨水较多的夏秋季节,过多的雨水易使处理中的培养料发粘、滋生石膏霉等杂菌,处理周期的缩短避免了雨季对处理培养料的不利影响,使培养料的质量有了根本保证。
发酵:前发酵完成后,在进菇棚二次发酵( 后发酵 ),充分利用太阳能和生物发酵剂产生大量的生物能替代能源和加温,时间 5—7 天 . 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培养料的降解、腐熟、灭菌过程;既保持了培养料良好的物理弹性,又避免了因传统长达一个多月的处理时间而造成培养料养分的过度损耗、流失,从而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标准:当培养料成棕褐色,腐熟均匀,颜色一致,质地松软,富有弹性,有香味,料内有一定量的‘白色放线菌、丝状菌’,草秸轻拉易断富有弹性,说明发酵成功。
调水:培养料发酵产生的高温,使培养料的水份大量蒸发,(用 1% 生石灰水);最后一次翻堆时用光大菌王 1:500 倍稀释液将含水量调到 65% 左右。
播种:散堆降温,当料温降至 28 度以下时,即可上床播种,为提高产量,播前用光大菌王喷洒料面一次,播后至覆土期棚温保持 25—28 度。
注意事项
1、禁止阳光暴晒,应置于阴凉干燥处;发酵剂为非水溶性,不能直接加入水中。
2、勿和杀菌剂、生石灰等同时混用。严禁在发酵好的培养料中加入辅料和生水。
3、栽培袋不要堆码过高,以放二次发酵。
4、根据原料、季节等不同,添加量适当调整,但不得低于 0.2% ,否则处理效果不佳。
规格:每袋1公斤*每件25公斤;
光大生物发酵剂低温季节使用方法
冬季生产食用菌,利用发酵剂低温快速升温的突出特点进行培养料处理,将得到您意想不到的结果。
原料:低温季节气温低,适当增加营养丰富辅料的添加量,可明显提高食用菌产量。推荐添加量:发酵剂+鸡粪15%+玉米粉5%+其它主料(干比干),不仅成本低且产量很高!由于冬季温度低,培养料每次处理量不少于一吨,否则升温慢、处理效果不好!
场地:应选择背风向阳处,或在塑料温室大棚内发酵处理最好。温水拌料有助于发酵剂中微生物快速发挥作用。
覆盖:低温季节培养料处理,一定要盖好覆盖物以减少热量的散失,以免因热量散失过多导致料堆升温慢。覆盖物最好选用草帘、麻袋;为提高保温效果可再加盖一层覆盖物塑料膜。
打孔:低温季节由于覆盖物加厚,更易造成厌氧发酵,因此尽可能在料堆上密打孔。
翻推:由于冬季很多地区外界环境至在零度以下,所以翻推时一定要就地翻推,不然翻堆另外一片自然影响整个料堆的再次升温;冬季中午温度最高,此时翻堆热量散失最少,由利于料堆再次升温。
次数:升温后第一次翻堆后隔天再翻第三次,以后每天翻堆一次,共4—5次。
防酸:同时为了保温又加厚了覆盖物,因而更容易造成厌氧环境而使培养料酸败,所以处理料时一定要密打孔。翻堆时若发现料酸败现象可加石灰粉(不是石灰水!)进行调节,重新翻堆后立即加大打孔密度。尽可能促进培养料按照食用菌菌丝理想的培养基质转化。
周期:培养料发酵5~6天,有效处理时间是从料温升至60℃左右开始计算,因为低温季节升温速度根据外界环境温度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性。
装袋:首先利用杀虫源喷杀害虫,低温季节虽然菇蚊等害虫危害减少,但线虫、螨虫等害虫危害依然存在,特别是老菇房更是猖獗,所以在培养料处理结束装袋前一定要喷洒高效、无公害杀虫源。
接种:生料开放式接种3—4层,千万不要仅仅两头接种,那样会成倍延长发菌时间,增加污染机会。
扎眼:接种后用一个钉满钉子的板子菌袋两头打眼以便供氧,也可在装袋前用缝纫机在袋子上用最大针孔轧数排眼!
发菌:低温季节温度较低,但也应同时注意发菌阶段的通风换气,发菌过程应尽可能创造有利的温度条件,
防止发菌阶段低温堆积烧菌和鬼伞的发生,同时经常翻动还会造成正在生长的菌丝断裂从而影响生长,应减少翻袋次数。
出菇:按常规出菇管理。
光大生物发酵剂高温季节使用方法
原料:高温季节温度过高,选择新鲜无霉变的培养料,辅料添加量适当减少以防止杂菌感染,麦麸、玉米粉等添加量不超过5%,鸡粪添加量不超过8%。
打孔:高温季节微生物代谢加剧,耗氧量大处理时尽可能在料堆上密打孔。
覆盖:高温季节培养料处理过程水分蒸发快,一定要加盖好覆盖物以减少水分的蒸发,以免因后期料偏干大量加生水而带来接种后不吃料的严重后果。
翻堆:升温后每天翻堆一次,常压料共2次;生料共3次。
周期:生料4—5天;熟料2—3天。
装袋: 培养料加入杀虫源,每吨干料只需一瓶250ML,高温季节生料栽培的首要问题是虫害严重,所以栽培料处理结束装袋前一定要喷洒杀虫源,以防止在发菌阶段虫害的滋生。
扎孔:生料栽培不经灭菌,袋内大量微生物与菌种同时呼吸代谢,接种后菌袋内微生物的耗氧量是熟料栽培的千万倍,所以生料栽培必须在接种后马上在菌袋的有菌种处扎孔供氧。
接种: 所以高温季节利用发酵剂进行生料栽培时一定要注意菌袋发菌阶段排袋方式,单排摆放、严防烧菌,每吨培养料装袋前加入霉孢净100克(按干料计算),一是防止二次发酵,二是防止霉菌发生,三是稳产高产。
培菌:高温季节是出菇阶段病害的多发期,特别以细菌类“黄菇病”的发生为多,所以每潮出菇期喷施光大菌王4—6次,增产明显,并防止病虫害的发生。高温季节菇蚊活动最为猖獗,特别是以幼虫危害菌丝为主,但控制住成虫基数是关键,菌袋进棚后,立即对菇棚及菌袋、彻底进行杀虫处理,杀虫源稀释500—800倍
每天施药1—2次,连喷三天,第四天强通风后再开袋出菇。可有效防止出菇期病虫害的发生。
覆土:出菇后期补水不易且杂菌多,二茬后建议采用覆土出菇。覆土用药:菇力霸、杀虫源及霉孢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