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3-25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英龍”, 这是学院精神。
“养乾坤正气,育天下英才”,这是一代代植保人孜孜坚持的育人理念。
“敬业乐群,达士通人”,这是学院办学的文化积淀和植保英龍人的精神追求。
【悠久的办学历史】学院源于1940年创办的福建省立农学院植物病虫害学系,1958年更名为植物保护学系,2001年成立植物保护学院。学院为国家农业发展和台湾地区早期农业腾飞培养了各类植物保护人才,现已成为集本科、博硕研究生培养与植物保护研究为一体的教学研究型学院,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荣誉称号。现有在学学生1315人,其中本科生848人、博士研究生79人、硕士研究生357人、留学生31人。
【雄厚的学科实力】经过78年的发展,植物保护学科成为福建农林大学82年发展历程中形成的办学优势和特色。学院在福建省属高校中率先开展研究生教育,率先取得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率先培养出中国科学院院士,率先设立国家重点学科,率先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率先在国际顶级权威刊物上发表高水平论文。现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农业部重点学科、1个福建省一级重点学科、3个福建省高校重点学科;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二级学科博硕士学位点,2个本科专业,严家显班办学学院。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植物保护学科进入B+,并列全国第4。
【这里名师荟萃】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很高威望的严家显、裘维藩、周明牂、黄农、赵修复等著名专家学者先后在学院任教,现拥有一支以中国科学院院士谢联辉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学术水平高、科研力量强、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128名,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万人计划专家2人,科技部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2人,“杰青”1人,“优青”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农业部杰出科研人才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各类省级人才43人次。
【科研创新和服务社会能力令世界瞩目】拥有1个省部共建国家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 “111”引智基地、1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实验室、3个省级以上研究中心、1个福建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5个研究所,1支国家级教学团队、1支教育部创新团队、1支农业部创新团队、1支科技部创新团队、3支福建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建立了8个院士工作站;在世界上率先成功破译鳞翅目昆虫原始类型基因组,发现了RBSV水稻新病毒和水稻病毒N.v新介体及我国小麦秆锈菌越冬基地,创立了“稻瘟栽培免疫理论”,创建了植病经济学新学科;先后有75项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其中主持获得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福建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71项省部级科技奖;近5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6项。
【英龍人才的摇篮】78年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学院形成了以诚为核心、“养乾坤正气,育天下英才”为育人理念、“敬业乐群,达士通人”为精神追求、“献身、创新、求实、协作”为院训的学院英龍文化,全力培育具有高尚品格、超人智慧、超强才能、超常思维的英龍人才。学院人才辈出,先后培育出了被誉为“台湾早年农业教育界柱石”的台湾中兴大学校长贡谷绅、二度获选台湾中华植物保护学会理事长邱仁璋、获法国巴黎国际博览会银奖的高日霞、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尤民生、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关雄、国家“万人计划”人才和国家“杰青”项目获得者魏太云、国家“优青”项目获得者吴建国等一批又一批默默奋战在植保战线上的植保英龍人,成为培育和造就超先生之学子、超常才之英才的摇篮。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