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1-30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2012年2月3日,教育部 科技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工作的通知(教技[2012]1号):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的精神,进一步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结合科技部、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开展的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充分发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多功能优势,更好地服务区域新农村建设与发展,教育部、科技部决定联合开展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
2012年4月23日,教育部 科技部关于同意中国农业大学等10所高校成立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通知(教技函[2012]39号),批准我校等10所高校作为首批试点成立新农村发展研究院。2012年 7月11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为十所高校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授牌。
我校于2011年11月成立了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负责统筹协调学校各种现有资源,充分发挥专家、人才、技术、教育、信息及成果优势,集成各类科技成果为国家、地方、企业、农村服务,探索出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与新机制。
为全面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落实科技部、教育部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工作部署,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制定并实施“158工程”。即
“1”是指“立地”的宗旨:立足北京,服务全国,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以大学为依托的公益性农技推广的新模式。
“5”是指围绕立地宗旨,实施五大工程,即对接国家科技园区,实施服务三农的“基地工程”;对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实施服务产业的“体系工程”;对接国家科技特派员制度建设,实施教授工作站—科技小院建设的“站院工程”;对接学校重大科技成果,实施科研成果向生产领域自然延伸的“推广工程”;依托继续教育学院、教授工作站、科技小院等培训基地, 实施科技特派员和新型农民培训等“育人工程”。
“8”是指八大行动:动员鼓励广大教师深入农村和农户的“教授进村入户行动”;鼓励研究生、本科生深入农村的“‘红色1+1’行动”;面向社会开放的新农村信息服务的“农村信息网盟服务行动”;为新农村驻点服务的“大学生村官行动”;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多样化人才的“农村能人培训行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政策咨询的“新农村建设政策创新行动”;解决农村一线技术难题的“科技兴村富民行动”;依托教授工作站、科技小院传播先进文化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行动”。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