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编辑本段办院条件
全院现有教职工63人。其中,正高级技术职称的8人,副高级技术职称15人,中级技术职称15人。建校以来已为国家培养本科生1200余人,硕士研究生127人。近十年来,共主持各类科研课题5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20余项。有20余项成果通过鉴定,其中国内领先水平5项,国内先进水平7项。在电网供电模式、农网可靠性管理、电力企业信息管理、生物环境控制与信息处理、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显著成果,获得各级成果奖励2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奖励7项。在
国内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国际论文20篇,出版科技专著20余部,主编、副主编教材30余部。自1960年招生以来,本学院所属专业本专科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的相关领域,尤其在辽宁的沈阳、大连、营口、抚顺、阜新等城市电业局,以及国家电力公司东北公司、辽宁省电力公司等许多重要岗位都有该院的弟子。今天,这些毕业生正在辽宁乃至全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折叠编辑本段专业设置
1.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学制四年)
业务培养目标:培养从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各种生产过程及其自动化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掌握电力、电子与控制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掌握应用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企业管理、电力工程设计、科研开发及实验调试等能力和技能。?
主要课程:电路理论、电子技术、电机学、自动检测技术、自控理论与系统、电力系统分析、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变电工程、农业应用电子技术与自动化、电力企业经营管理。
专业优势:该学科为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担任电力企业(电业局、农电局)行政管理及生产技术工作,高等学校及科研单位的教学科研工作,工矿企业内部电力设计、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等工作,也可从事计算机应用及开发等方面的工作,具有较宽的就业面。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制四年)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方法、技能,掌握现代计算机的原理和组成,有扎实的软、硬件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程序设计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的复合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的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术,初步掌握现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知识和软件开发的思想方法,具备计算机软硬件设计与开发的基本能力,了解本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较强的外语运用能力。
主要课程:离散数学、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编译原理、数据库、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接口与通信、计算机控制技术、嵌入式系统、人工智能、信息系统开发技术等。
专业优势:该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本专业口径宽、适应面广,教学和科研设备先进,师资力量雄厚。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以到国民经济各部门、科学研究单位、高等院校,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与管理;计算机教育及与计算机相关的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
3.电子信息工程(学制四年)
业务培养目标:培养从事信息化电子产品及信息处理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和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掌握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智能化信息处理、信息与电子技术融合的先进技术,了解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具备信息化电子产品设计、研发能力以及网络化信息系统开发能力。
主要课程: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EDA技术、通信电子线路、微机原理、通信原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开发、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智能化检测技术。
专业优势:本专业是信息技术领域的新兴学科、口径宽,技术优势强,教学设备先进,师资力量强。
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在相关行业从事信息化电子产品设计、研发工作;在网络通信领域从事信息处理系统开发、管理工作;也可在科研部门、高等院校从事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教学或科研工作。
4.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制四年)
业务培养目标:培养系统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基本理论与技术,从事电力系统设计、运行、控制、信息处理、研究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掌握电力、电子与自动化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掌握控制理论与计算机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企业管理、电力工程设计、科研开发及实验调试等能力和技能。?
主要课程:电路理论、电子技术、电机学、自动检测技术、自控理论与系统、电力系统分析、电磁场、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变电工程、电力营销、电力市场。
专业优势:本专业是电力系统、控制技术及信息处理方面的宽口径专业,学生可在相关的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学科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基础雄厚、师资力量强,具有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从事电力企业(发电厂、电业局、农电局)生产技术工作,高等学校及科研单位的教学科研工作,工矿企业内部电力设计、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等工作。[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