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是一个集本科、硕士、博士教育为一体的科研教学型学院。学院源于1938年国立云南大学农学院农艺学系植物保护教研组,1958年成立植物保护系,2001年改系设院成立植物保护学院。历经80载荏苒岁月,植保学院已经成为学校学科优势突出,科研特色鲜明,社会服务成效显著的学院之一。秉承“开学养正,耕读至诚”精神,恪守“修德博学,敬业创新”院训,学院利用云南生物资源优势,已经建设成为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与农业生物多样性利用和保护高级人才培养基地。植物保护学院下设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农药学和植物检疫4个系,校内建有1个教学实验示范中心、1个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基地和校外4个本科生教学实践基地及1个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学院目前拥有“农业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省部共建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病害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省部共建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云南省植物病理重点实验室”、 “东南亚薯类作物科研与培训中心”、 “云南省农作物抗性鉴定站”、 “农业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联合培育基地”、“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与生物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和植物保护领域院士工作站、教学名师工作室等教学科研平台;设有植物保护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现有植物保护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各1个,有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农药学、入侵生物学、植物营养与病害控制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有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农药学、入侵生物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有1个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学位硕士点。本科教育有植物保护、动植物检疫(植物检疫方向)、森林保护3个专业。植物保护本科专业创建于1971年,2001年,植物保护专业被批准为云南省重点建设专业。动植物检疫和森林保护本科专业分别创建于2004年和2013年。植物病理学1983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1987年为云南省重点学科,1999年为农业部重点学科。2003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2005年植物保护学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学科于1994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云南省重点学科, 2007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农药学学科于200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招收博士研究生。学院于2005年开始招收植物保护领域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011年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094人,其中,本科生826人,硕士研究生162人,博士研究生106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31人。
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85人,正高级职称27人、副高级职称27人、中级职称21人。分管党政、教学、学生和招生就业等管理人员6人,实验技术人员10人,博士后3人。博士生导师31人(其中院外13人),硕士生导师28人(其中院外4人)。具博士学位教师54人,占63.5%;45岁以下教师55人。教师队伍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其中外聘2人,教育部学部委员1人,973首席科学家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全国教学名师1人,云南省特聘教授1人、云南省教学名师3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2人,国家特殊津贴专家4人,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1人,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中国植物保护学会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云南省特聘教授1人、云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0人、兴滇人才奖获得者2人、云南省突出贡献专家4人、云南省特殊津贴专家4人“云岭学者”2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12人;获国家奖前3名、省部级一等奖前3名、二等奖前2名的人员共25人。全国优秀党员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全国劳模1人,云南省优秀党员3人,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党代表各1人。
植物保护学院立足云南自然资源优势,自主创建了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理论。近年来,学院教师承担国家973、863、国家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金、国家高新技术、亚发行、欧盟、全球环境基金(GEF)及省部级重大专项等科研项目510多项,经费4亿余元。在Nature上全文发表论文1篇,累计他引1200多次;获教学科研奖励24项,其中,获云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云南省杰出贡献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中国植保学会科研类一等奖1项,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创新成果奖1项,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昆明市科技进步奖1项。授权专利180余项,发表SCI期刊收录论文240篇。创建的作物多样性优化种植技术、冬季马铃薯无公害超高产技术被省委省政府列为重大科技成果推广,累计推广应用2亿余亩。促进农民增收近百亿元,产生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学院数十年的潜心研究,形成了得到国内外高度评价和普遍认可的生物多样性控制作物病害的科研特色和优势。
植物保护学院始终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书育人为中心、以教学质量为保障、以科技创新为动力,针对云南生物资源多样性和多民族特点,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始终把人才培养放在学院工作的首位。在强化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的基础上,稳步发展研究生教育,形成集本科、硕士、博士教育为一体的办学格局。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国内同类学院先进、国际有一定知名度、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学院。通过多年的努力,学院建立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组建了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创新团队5个、校级教学团队2个。建设了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团队为植物保护学教学团队,国家级创新团队为农业生物多样性利用与保护国家级创新团队(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省级创新团队分别为云南省农业生物多样性创新团队、云南农业大学农业外来入侵生物可持续控制省级创新团队、云南省高校植物检疫学科技创新团队、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省级创新团队、云南省高校经济作物病害致病机理及防控科技创新团队;校级教学团队为植物病理学和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教学团队。曾获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云南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平凡的事业、不平凡的经历,平凡的岗位、不平凡的责任。团结的植物保护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将一如既往,在云南这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红土地上,团结一心,忘我奉献,锐意创新,立足边疆,面向全国,为人才培养、科技进步、经济建设、社会服务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