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2-20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农学院成立于1996年,是东北农业大学骨干学院之一。农学院前身是1948年东北农学院建院时成立的三系之一 —— 农艺系(后改为农学系),招收农学专业学生,王金陵教授任首任系主任。1956年增设了土地整理专业并招生。1958年2月,土地整理专业从农学系分出成立土地规划系。1958年农学系在农学专业基础上又增设了果蔬、植物保护、土壤农化3个专业并招生。1976年园艺专业从农学系分出,建立园艺系。1985年农学系增设农业教育专业专科三年,1988年省教委批复成立农业教育推广系,从农学系分出,开始单独招生。1989年,植保专业从农学系分出,建立了植保系。1990年,农学系在招收本科学生基础上,经省教委批准招收农学专业专科生,至1995年最后一届招生。1994年农学系设立农业环境保护专业并招生。1996年6月,学校决定由农学系、园艺系、植保系三系合并组建农学院。2000年10月,农学院又一分为三:园艺系分出建立园艺学院;土壤农化系、农业环保系、农业气象教研室、农业生态教研室、农业微生物教研室从农学院分出组建资源与环境学院;原隶属于农学院的实验站划分到学校,成立东北农业大学植物类实验实习基地。余下各系成立农学院,2003年设立生物技术(植物)专业,共招生5届,2009年成立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2010年开始招收植物生产类拨尖人才培养班,2015年开设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2016年开设农学专业本硕博连读班。
农学院现有农学、植物保护、种子科学与工程、植物科学与技术4个系,农学、植物保护2个教学实验中心,院办公室和辅导员办公室。拥有大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有害生物防治基础实验室、农业部北方大豆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东北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实验站、植物科学与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院耕作栽培研究所全国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育示范基地、黑龙江省寒地作物品种改良与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农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黑龙江水稻区域技术创新中心。农学院拥有校作物品质分析中心、大豆研究所、玉米研究所、水稻研究所、小麦研究所、马铃薯研究所、农药研究所、经济与杂粮作物研究中心。农学院是全国马铃薯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中国马铃薯》杂志承办单位和黑龙江省植物病理学会挂靠单位,国家农业部农药登记田间药效试验认证单位,农业部除草剂活性室内检测资质单位。
农学院拥有作物学博士点和植物保护硕士点省级重点一级学科,作物学下设作物遗传育种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作物生理与生态4个二级学科和作物学博士后流动站。植物保护下设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植物病理学、农药学、杂草学4个二级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是二级博士点学科,其他均为硕士点学科。作物学是绿色食品生产与加工和新型农业装备制造产业黑龙江省重点学科群组成部分。作物遗传育种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和农药学学科是黑龙江省省级领军人才梯队,作物遗传育种学科还是黑龙江省特聘教授岗位学科,2012年遴选为黑龙江省“535工程”第二层次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大豆遗传育种与分子设计”遴选为教育部创新团队。2015年杨德光和张淑珍教授分别带领的“玉米非生物逆境生理与调控创新团队”和“大豆抗病遗传育种团队”获第二批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
农学院现有在职教工116人,博士学位教师86人,正高职36人,副高职41人。博士研究生导师3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7人。其中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植物生产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世界大豆研究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和北美大豆遗传委员会执行组成员及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1人,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1人,兼职院士2人,科技部中青年领军人才1人,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3人,农业科研杰出人才2人,龙江学者3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基金获得者2人,黑龙江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香江学者1人,黑龙江省二级教授6人,黑龙江省长江学者后备支持计划获得者2人,黑龙江省新世纪人才4人,黑龙江省教育厅骨干教师8人,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创新人才2人。东农“杰出学者”2人、“学术骨干”8人、青年才俊8人。
“ 十二五”以来,学院承担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攻关课题、国家自然基金、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项及省部级科研课题170余项,研究经费达1.1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教学成果奖3项。获发明专利40项,审定品种30余个,品种保护权8个,制定行业标准2部,发表论文700余篇,其中SCI收录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2部。
农学院开设农学、植物保护、种子科学与工程、植物科学与技术4个本科专业和1个农学专业本硕博连读班,其中农学和植物保护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农学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农学院现有本科生1659人。2010年“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教学团队评为省级教学团队,农学院还在中国农科院植保所、黑龙江省农科院、吉林大学植物科技学院等校内外设有多处教学实习基地。 “十二五”以来学院教师承担各类教改课题45项。教师获省级各类教学成果奖24项,教师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00余篇,出版各类统编教材70部,主编校内教材100部,获校级精品课16门,省级精品课1门。
目前,农学院现有学术型硕士研究生319名,专业型硕士研究生24名,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100余名,博士研究生74名、博士后42人。2005年和2015年作物学博士后流动站两次连续被评为国家优秀博士后流动站。农学院获得全国农业推广硕士优秀论文1篇,黑龙江省优秀硕士论文4篇,“寒地作物遗传育种”研究生导师团队入选黑龙江省第二届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并在2013年成功举办了作物分子育种技术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
农学院毕业生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农业管理部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农业企事业单位和农业推广部门,从事管理、科研、教学和推广工作。
农学院一贯注重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通过举办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在加强交流的同时扩大了农学院的影响。每年派出2-3人出国留学或访学,5-10人参加国际会议及短期出国考察访问。近期邀请和接待了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英国及国内重要科研院所和高校的访问学者100多人次来院进行学术交流,也通过承担国际科研合作研项目与国际高水平的科研单位达到密切的交流与合作。
近年来,农学院派出4名科技副县(市)长、2名科顾问和6名科技副乡(镇)长带着课题和项目深入到全省农业生产一线,与拜泉县、肇州县、嘉荫县、嫩江县、望奎县、大兴农场、852农场等建立了合作共建关系。通过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在农垦建三江、红兴隆管理局建立了水稻、玉米、大豆子技术集成与示范区,促进我校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农学院每年组织50名左右专家与科技人员,培训农民、农技人员、农村乡镇干部,推广科技成果,为三农服务。
农学院为黑龙江省“科教兴省”和“富民强省”战略及“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实施做出了巨大贡献,向全国农业战线输送大批人才和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农学院多次受到黑龙江省主要领导和部门的关怀和鼓励。
追风赶月向未来,春华秋实在农学,在这片充满灵气而又神奇黑土地上,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必将会创造一个更加辉煌的明天,谱写更加绚丽的华章。(2016年11月)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