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研究所自1982年成立以来,连续被评选为辽宁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2008年被评选为全国第二届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
目前,高教研究所已逐步成为特色鲜明,研究力量较强,学术成果颇丰,具备较强的发展后劲,在高等农业院校乃至全国高等教育界具有一定影响的教育科研机构。
(一)科学管理,工作空间不断拓展
高教研究所按照总体规划思路,积极构建与共职责相适应的内部运行机制,并逐步向科学化管理方向努力。在管理方式上实行“小部门──大网络”。通过发挥《高等农业教育》编委、各农业院校通联组、全国高等农业教育研究会理事院校的作用,以及聘任校内外教育教学研究专家,以沈阳农业大学为中心,建立起国内高等农业教育研究与信息网络,从而对高等农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高教研究所始终坚持把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服务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参谋咨询职能和教育研究职能,一方面及时为学校领导提供改革信息与动态,提出改革设想与思路,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积极组织校内教育教学研究,推动教育科学研究向纵深发展。
(二)培养提高,研究队伍结构良好
高教研究所现有专职人员7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3人;有博士1人,硕士2人;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有辽宁省首届“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培养计划1人。另外,还聘任兼职教授1人。
(三)勤奋耕耘,教育科研成果丰硕
高教研究所从教育改革的实际需要出发,坚持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相结合,以应用研究为主的原则,结合高等农业教育和本校的实际工作,着重研究高等农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基本理论及规律,发现和解决学校在改革和发展中的问题,不断为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提供研究成果,为决策依据与咨询。
高教研究所先后主持承担的国家、省部和学校下达的高等教育与管理研究课题60余项。科研成果先后获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获辽宁省“七五”、“八五”、“九五”、“十五”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7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5项;获辽宁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获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获各级各类优秀论文奖70余篇。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共主编、副主编和参编专著、史志等5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调研报告等280余篇。
(四)十年追求,创建“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点
高教研究所把学科建设及创建“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经两代人契而不舍地追求,最终结出丰硕成果,于2005年12月获设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根据学科要求,制定了《沈阳农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学科建设“十一五”规划》和《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当年投资20多万元建设了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室,购置了先进的教学、科研设备。2007年首次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在校研究生29人。目前研究生教学、管理等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学科建设工作不断上新台阶。
(五)精心编辑,《高等农业教育》刊物受到赞誉
《高等农业教育》期刊由全国高等农业教育研究会和沈阳农业大学主办。该刊于1984年4月创刊,1986年1月开始公开出版发行,目前已编辑出版224期。她是全国高等农业教育系统公开出版发行的高等农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术性期刊。刊物影响因子不断提高。
经过不懈的探索与炼铸,逐渐形成指导性、行业性、实用性特色,发挥着先导、园地、桥梁和良师益友的作用。据《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度报告(2008)》,《高等农业教育》总被引频次1459,影响因子0.689,5年平均影响因子0.607。同时,刊物的机构用户、个人读者持续增加。据“中国知网”《高等农业教育》发行与传播统计报告:《高等农业教育》机构用户总计2337个,分布22个国家和地区;个人读者分布在26个国家与地区。
(六)发挥服务功能,做好全国高等农业教育研究会秘书处工作
全国高等农业教育研究会是于1999年6月在农业部教育司主持下,在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研究与教育管理学科的基础上,重点扩大各高等农业院校高教研究室(所)和教务处(部)力量组织起来的群众性农业教育研究的学术性组织。沈阳农业大学被推为研究会理事长单位,研究会常务理事会秘书处设在高教研究所。高教所充分发挥其服务职能,已协调组织召开8次全国性学术研讨会议,交流学术论文300余篇,为农业院校的领导以及热爱教育研究事业的广大教师、干部提供了交流和学习平台,促进了高等农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目前,全国高等农业教育研究会理事院校已有50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