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农业科学院

    发布时间:2016-08-23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地处贵阳市小河国家级经济开发区金竹镇,距贵阳市区12公里,共占地面积200公顷,其中试验田土面积81公顷。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的前身为贵州省农业改进所,后相继改为贵州省农试场,综合农业试验站,贵州省农业科学研究所,1966年扩建为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现已发展成初具规模,在全省具有一定影响,有较强科研开发实力的农业科研机构。
      机构设置
      院机关职能机构设: 组织人事处、科研处、计财处、开发处、后勤处、保卫处、离退处、监察室、院办公室、党委办公室,院工会、院团委。院属有水稻、旱粮、油料、园艺、综合、信息、土肥、植保、生物技术等九个独立研究所,为适应科技体制改革需要,该院建立了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生态鉴定中心、现代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和信息网络中心。
      人才队伍
      全院现有在职职工545人,离退休职工470人,其中科技人员355人,行政管理人员50人,工人140人。在科技人员中,有博士3人、硕士15人,有研究员10人,在读博士4人,硕士27人,副研究员或副高职务85人,中级技术职务185人。享受国家及省政府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8人,其中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员1人,省管专家6人,省跨世纪人才2人。
      研究工作涉及的专业
      研究工作涉及的专业有:作物育种、粮油和果蔬等作物栽培、微生物、生理生化、生物技术、农药、植物保护、食品加工、畜牧兽医、农业经济管理、土壤肥料、水土保持、编辑出版、品种资源等30多个专业。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院职工的辛勤努力各项工作取得较大的进展。该院在粮、油、果树、蔬菜等作物新品种选育及其栽培技术、生物技术、植物保护、土壤肥料、生态治理、科技信息、品种资源、人才培养、科技扶贫、新技术推广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贵州农业生产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科研成果
      该院在农业科学研究上拥有一定的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共承担科研项目 500多项,累计获科研成果200多项,其中省部级科技成果112项,省部级二等奖以上重大科技成果28项,成果推广运用累计面积4000万亩以上,增产粮油果蔬约50亿公斤,新增产值约524亿元,培养乡土人才300多万人(次),使60多万人脱贫,为该省科技兴农、科技扶贫作出了贡献。"九五"期间平均每年新增社会效益约4亿元,发表出版科技论著1000多篇(部),许多论文已被国外刊物刊登或引用。
      近二十年来,育成农作物新品种(组合)59个,其中水稻16个,玉米8个。小麦8个,小黑麦4个、大豆4个,油菜7个,蔬菜8个,瓜果4个。水稻两系新组合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杂稻两优363、金优431、威优467、I尤4761;优质杂交油菜黔油10、11、12、13、14号;杂交玉米黔原3号、黔单10号、黔玉1号;贵麦2号、5号、黔麦早2号;小黑麦新品种劲松5号、49号;黔辣1号,黔茄1、2号,黔白1、2号,黔甘1、2号,西瓜良种黔育1号、3号等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在生物技术方面,黄连、油菜、魔芋组织细胞培养、猕猴桃新品种原生质体培养,都取得了较大进展。黄连组培技术,细胞中黄连素含量达5.21%,超过国内研究水平,油菜组培已培育出油菜不育系4个及相应的组合材料60个。
      国际合作科研项目"中国南方旱坡地持续农业管理"通过几年努力,初步解决了贵州山区土壤流失的关键技术问题,应用生物梯化技术,使土壤侵蚀量减少82%,养分流失减少80%,这一技术已逐步在全省推广,既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由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资助的"中国贵州山区社区自然资源管理研究"项目,采取参与性社区管理研究方法,对林地、荒山草地、耕地、水等资源实行了6年系统研究,使各种资源在得到有效保护前题下,大幅度提高了利用率,显著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初步实现了试验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结果引起国际学术界高度重视,2000年在贵州召开了30多个国家参加的研讨会,得到专家高度评价。
      该院的早果菜和冬果菜研究取得了很大成效。到目前为止,早熟蔬菜和冬果菜在全省10多个县(市)低热河谷地区已大面积推广,累计推广面积为160余万亩,产值约22亿元,纯收入约16亿元,推动了该省蔬菜周年供应问题的解决,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找到一条可靠的途径。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在果树新品种选育方面,该院先后鉴选了葡萄、龙眼、荔枝、油桃、黄肉桃、草莓、无籽柚、柑桔、猕猴桃、苹果等,丰富了该省果树栽培品种。
      1996年-1998年,该院与安顺地区行署共同实施"安顺地区百万亩粮油高产综合示范工程"项目,我们选派了一名科技副专员,六名科技副县(市)长,17名科技副乡镇长和三十多名科技人员下到安顺地区六个县市住点工作,在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经过住点科技人员辛勤劳动,三年总增粮食2.31亿kg,总增油菜籽952.7万kg,新增产值3.52亿元。
      "红黄壤农业持续发展研究"项目提出了黄壤综合改良技术,冷、烂、锈田改良技术,煤水田改良技术,在试验区范围内推广,1998年粮食产量比1991年翻了一番,农民生活有了明显改善。该技术已在全省大面积推广。
      水稻、玉米微机测土优化配方施肥技术在全省推广400多万亩,使水稻、玉米产量大幅度提高。
    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研究,提出了水稻主要虫害、病害、草害一整套防治技术,在全省推广面积500余万亩,产生了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在科技开发方面,该院坚持以自身的科技成果运用开发为主,以自办或联办科技开发实体为基础,初步建成"院所两级,以所为主","一所两制"的科技开发体制,逐步建立科研与开发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近几年来,先后创办了20多个科技型经济实体,其中院肥料示范厂,年生产能力上万吨,产品销往全省60多个县市。建立了以种子产业为主的"贵州金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优质米加工生产线,这些实体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人才培养
      二十年来,该院选派100多名科技人员参加各种不同形式的外语培训和业务进修,先后派出80多位科技人员到美国、法国、加拿大、英国、日本、墨西哥、泰国、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家学习进修和学术交流,从而提高了中青年科技骨干的外语水平和业务素质。
      发展方向
      根据新世纪该省农业发展需要和农业科技发展现状,该院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坚持"以科研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体制改革,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适应西部大开发和加入WTO的需要,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农业科学研究机构。紧紧围绕职业产业结构调整,作物育种及成套栽培技术的研究开发部署科技力量,把延长生物链和产业链结合起来,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坚持自主研究与技术引进相结合,高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研究创新与成果转化相结合,推广示范与科技成果产业化经营相结合,实现技术目标与经济、社会目标的有机统一,通过农业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与全面推进,为实现21世纪该省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为农村、农业、农民服务。
      学院地址
      地址:贵阳市金竹镇
      邮编:550006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河北农业大学城乡建设学院

    城乡建设学院的历史起自于1931年的农田水利科,1946年学...

    2019-05-09 09:50:49

    浙江农林大学工程学院

    浙江农林大学工程学院成立于2002年,前身为1958年建立的...

    2019-05-08 10:37:53

    浙江农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浙江农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始于1987 年,当年学校在教务处...

    2019-05-07 10:28:17

    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环境与资源学院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58年学校创建之初的...

    2019-05-06 10:37:04

    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是浙江农林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前...

    2019-04-29 10:20:32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是依托原土壤农化专业、农...

    2019-04-28 10:22:03

    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园艺学院是我校建立较早的院系之一,前身是国立安徽大学...

    2019-04-27 10:12:02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前身为农学系,始建于1935年,是我校...

    2019-04-26 10:23:44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工程学院

    园林工程学院始建于2001年,为我校最具特色的重点学院之...

    2019-04-25 10:27:17

    甘肃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农业机械系,1992年改...

    2019-04-24 10:34:49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