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菇业联谊会2019香菇产业研讨会已于近日圆满落下帷幕,活动中,杭州华丹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浙江省食用菌装备协会秘书长韩省华作《中国香菇产业发展思考》一文,现转载以飨读者:
一、中国食用菌产业已经形成了集约化、规模化、工厂化
食用菌产业蓬勃兴旺,地方政府更重视现代气息和观赏性。以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县的扶贫模式为例, 香菇产业或许是最好的,但未来发展情况如何,就要看后面的经营。在此,我们要为湖北裕国菇业的雷于国先生鼓掌。
二、产量是否过剩,中国多少香菇为宜?
我曾在国内外一些食用菌产业发展会议上提出过这个问题。1978年中国食用菌产量5.6万吨,2017年3750万吨,增长了约700倍,比任何行业都快。因此,同等质量的香菇1978年是20元一斤,现在不过40元,而同等货币如今至少2000元。这是技术提高 、资源消耗、产量过剩的必然。
中国是食用菌产量大国,也在走向消费强国,人均年消费15公斤左右鲜菇应该问题不大。欧洲人均消费也不过0.5千克左右。中国每年进口大豆8000万吨,食用菌产量4000万吨,有人提出如果我们把食用菌产量的20%转化成粮食,就可以为中国政府节省10%的大豆进口。所以主张把食用菌当做食品消费是对的。那么多少量合适呢?我个人认为5000万吨为宜,不能够超过6000万吨。因为我国2017年的粮食产量是5亿多吨,肉类6800万吨,食用菌已经占领了所有食品中的主导地位,也要与其他农产品能够协同发展,共同处理好农业产业结构的关系。再无休止地扩张肯定会导致产能过剩,就是再扩大内需,也无济于事。当然,国际市场会接受更多的中国菇。这个就是我说还有1-2000万的余地。
三、技术、商贸、政府与民间的产业交流
香菇生产的技术已经不仅仅是微生物技术、生物学工艺了,已经拓展到了设备机械、物联物流、电子商务以及小镇建设的层面。菌文化的理念得到了同行内外人士的认可。那些强调单一技术的话语正在被边缘化,开口闭口说自己技术先进的人似乎也在被冷落,不要怨天怨地,产业发生了变化,有技术还得有文化。
四、老产区应当向新产区学习,新产区有必要关注和帮助老产区
从产业角度说,古往以来依靠香菇产业为经济来源的是老产区,以改革开放后来说,连续生产20年以上的地方是老产区。新产区发展起来靠的是老产区的技术人力资源和老祖宗留下的产业名气。现在,新产区起来了,老产区的同行心里是酸楚的。当然也有一半是不服气的。但是事实是后来居上。真诚希望老产区走出家门,学习新的技术与模式,也建议新产区的同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支持老产区更新。这个话题是空中对话,因为要政府重视,我个人愿意做个桥梁。
五、“资源共享、协同发展”是两岸同胞同行的共同心愿
此次由我组织与台湾同行的交流,大陆闻讯参与了差不多对等的人员,台湾同行先进的技术也给了我们启示。他们把木屑加工成颗粒状,而不是片状就是他们几十年经验的总结等,“资源共享、协同发展”是两岸同胞同行的共同心愿。
海峡两岸菇业联谊会2019香菇产业研讨会已于近日圆满落下帷幕,活动中,杭州华丹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浙江省食用菌装备协会秘书长韩省华作《中国香菇产业发展思考》一文,现转载以飨读者:
一、中国食用菌产业已经形成了集约化、规模化、工厂化
食用菌产业蓬勃兴旺,地方政府更重视现代气息和观赏性。以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县的扶贫模式为例, 香菇产业或许是最好的,但未来发展情况如何,就要看后面的经营。在此,我们要为湖北裕国菇业的雷于国先生鼓掌。
二、产量是否过剩,中国多少香菇为宜?
我曾在国内外一些食用菌产业发展会议上提出过这个问题。1978年中国食用菌产量5.6万吨,2017年3750万吨,增长了约700倍,比任何行业都快。因此,同等质量的香菇1978年是20元一斤,现在不过40元,而同等货币如今至少2000元。这是技术提高 、资源消耗、产量过剩的必然。
中国是食用菌产量大国,也在走向消费强国,人均年消费15公斤左右鲜菇应该问题不大。欧洲人均消费也不过0.5千克左右。中国每年进口大豆8000万吨,食用菌产量4000万吨,有人提出如果我们把食用菌产量的20%转化成粮食,就可以为中国政府节省10%的大豆进口。所以主张把食用菌当做食品消费是对的。那么多少量合适呢?我个人认为5000万吨为宜,不能够超过6000万吨。因为我国2017年的粮食产量是5亿多吨,肉类6800万吨,食用菌已经占领了所有食品中的主导地位,也要与其他农产品能够协同发展,共同处理好农业产业结构的关系。再无休止地扩张肯定会导致产能过剩,就是再扩大内需,也无济于事。当然,国际市场会接受更多的中国菇。这个就是我说还有1-2000万的余地。
三、技术、商贸、政府与民间的产业交流
香菇生产的技术已经不仅仅是微生物技术、生物学工艺了,已经拓展到了设备机械、物联物流、电子商务以及小镇建设的层面。菌文化的理念得到了同行内外人士的认可。那些强调单一技术的话语正在被边缘化,开口闭口说自己技术先进的人似乎也在被冷落,不要怨天怨地,产业发生了变化,有技术还得有文化。
四、老产区应当向新产区学习,新产区有必要关注和帮助老产区
从产业角度说,古往以来依靠香菇产业为经济来源的是老产区,以改革开放后来说,连续生产20年以上的地方是老产区。新产区发展起来靠的是老产区的技术人力资源和老祖宗留下的产业名气。现在,新产区起来了,老产区的同行心里是酸楚的。当然也有一半是不服气的。但是事实是后来居上。真诚希望老产区走出家门,学习新的技术与模式,也建议新产区的同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支持老产区更新。这个话题是空中对话,因为要政府重视,我个人愿意做个桥梁。
五、“资源共享、协同发展”是两岸同胞同行的共同心愿
此次由我组织与台湾同行的交流,大陆闻讯参与了差不多对等的人员,台湾同行先进的技术也给了我们启示。他们把木屑加工成颗粒状,而不是片状就是他们几十年经验的总结等,“资源共享、协同发展”是两岸同胞同行的共同心愿。
海峡两岸菇业联谊会2019香菇产业研讨会已于近日圆满落下帷幕,活动中,杭州华丹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浙江省食用菌装备协会秘书长韩省华作《中国香菇产业发展思考》一文,现转载以飨读者:
一、中国食用菌产业已经形成了集约化、规模化、工厂化
食用菌产业蓬勃兴旺,地方政府更重视现代气息和观赏性。以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县的扶贫模式为例, 香菇产业或许是最好的,但未来发展情况如何,就要看后面的经营。在此,我们要为湖北裕国菇业的雷于国先生鼓掌。
二、产量是否过剩,中国多少香菇为宜?
我曾在国内外一些食用菌产业发展会议上提出过这个问题。1978年中国食用菌产量5.6万吨,2017年3750万吨,增长了约700倍,比任何行业都快。因此,同等质量的香菇1978年是20元一斤,现在不过40元,而同等货币如今至少2000元。这是技术提高 、资源消耗、产量过剩的必然。
中国是食用菌产量大国,也在走向消费强国,人均年消费15公斤左右鲜菇应该问题不大。欧洲人均消费也不过0.5千克左右。中国每年进口大豆8000万吨,食用菌产量4000万吨,有人提出如果我们把食用菌产量的20%转化成粮食,就可以为中国政府节省10%的大豆进口。所以主张把食用菌当做食品消费是对的。那么多少量合适呢?我个人认为5000万吨为宜,不能够超过6000万吨。因为我国2017年的粮食产量是5亿多吨,肉类6800万吨,食用菌已经占领了所有食品中的主导地位,也要与其他农产品能够协同发展,共同处理好农业产业结构的关系。再无休止地扩张肯定会导致产能过剩,就是再扩大内需,也无济于事。当然,国际市场会接受更多的中国菇。这个就是我说还有1-2000万的余地。
三、技术、商贸、政府与民间的产业交流
香菇生产的技术已经不仅仅是微生物技术、生物学工艺了,已经拓展到了设备机械、物联物流、电子商务以及小镇建设的层面。菌文化的理念得到了同行内外人士的认可。那些强调单一技术的话语正在被边缘化,开口闭口说自己技术先进的人似乎也在被冷落,不要怨天怨地,产业发生了变化,有技术还得有文化。
四、老产区应当向新产区学习,新产区有必要关注和帮助老产区
从产业角度说,古往以来依靠香菇产业为经济来源的是老产区,以改革开放后来说,连续生产20年以上的地方是老产区。新产区发展起来靠的是老产区的技术人力资源和老祖宗留下的产业名气。现在,新产区起来了,老产区的同行心里是酸楚的。当然也有一半是不服气的。但是事实是后来居上。真诚希望老产区走出家门,学习新的技术与模式,也建议新产区的同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支持老产区更新。这个话题是空中对话,因为要政府重视,我个人愿意做个桥梁。
五、“资源共享、协同发展”是两岸同胞同行的共同心愿
此次由我组织与台湾同行的交流,大陆闻讯参与了差不多对等的人员,台湾同行先进的技术也给了我们启示。他们把木屑加工成颗粒状,而不是片状就是他们几十年经验的总结等,“资源共享、协同发展”是两岸同胞同行的共同心愿。
海峡两岸菇业联谊会2019香菇产业研讨会已于近日圆满落下帷幕,活动中,杭州华丹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浙江省食用菌装备协会秘书长韩省华作《中国香菇产业发展思考》一文,现转载以飨读者:
一、中国食用菌产业已经形成了集约化、规模化、工厂化
食用菌产业蓬勃兴旺,地方政府更重视现代气息和观赏性。以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县的扶贫模式为例, 香菇产业或许是最好的,但未来发展情况如何,就要看后面的经营。在此,我们要为湖北裕国菇业的雷于国先生鼓掌。
二、产量是否过剩,中国多少香菇为宜?
我曾在国内外一些食用菌产业发展会议上提出过这个问题。1978年中国食用菌产量5.6万吨,2017年3750万吨,增长了约700倍,比任何行业都快。因此,同等质量的香菇1978年是20元一斤,现在不过40元,而同等货币如今至少2000元。这是技术提高 、资源消耗、产量过剩的必然。
中国是食用菌产量大国,也在走向消费强国,人均年消费15公斤左右鲜菇应该问题不大。欧洲人均消费也不过0.5千克左右。中国每年进口大豆8000万吨,食用菌产量4000万吨,有人提出如果我们把食用菌产量的20%转化成粮食,就可以为中国政府节省10%的大豆进口。所以主张把食用菌当做食品消费是对的。那么多少量合适呢?我个人认为5000万吨为宜,不能够超过6000万吨。因为我国2017年的粮食产量是5亿多吨,肉类6800万吨,食用菌已经占领了所有食品中的主导地位,也要与其他农产品能够协同发展,共同处理好农业产业结构的关系。再无休止地扩张肯定会导致产能过剩,就是再扩大内需,也无济于事。当然,国际市场会接受更多的中国菇。这个就是我说还有1-2000万的余地。
三、技术、商贸、政府与民间的产业交流
香菇生产的技术已经不仅仅是微生物技术、生物学工艺了,已经拓展到了设备机械、物联物流、电子商务以及小镇建设的层面。菌文化的理念得到了同行内外人士的认可。那些强调单一技术的话语正在被边缘化,开口闭口说自己技术先进的人似乎也在被冷落,不要怨天怨地,产业发生了变化,有技术还得有文化。
四、老产区应当向新产区学习,新产区有必要关注和帮助老产区
从产业角度说,古往以来依靠香菇产业为经济来源的是老产区,以改革开放后来说,连续生产20年以上的地方是老产区。新产区发展起来靠的是老产区的技术人力资源和老祖宗留下的产业名气。现在,新产区起来了,老产区的同行心里是酸楚的。当然也有一半是不服气的。但是事实是后来居上。真诚希望老产区走出家门,学习新的技术与模式,也建议新产区的同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支持老产区更新。这个话题是空中对话,因为要政府重视,我个人愿意做个桥梁。
五、“资源共享、协同发展”是两岸同胞同行的共同心愿
此次由我组织与台湾同行的交流,大陆闻讯参与了差不多对等的人员,台湾同行先进的技术也给了我们启示。他们把木屑加工成颗粒状,而不是片状就是他们几十年经验的总结等,“资源共享、协同发展”是两岸同胞同行的共同心愿。
海峡两岸菇业联谊会2019香菇产业研讨会已于近日圆满落下帷幕,活动中,杭州华丹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浙江省食用菌装备协会秘书长韩省华作《中国香菇产业发展思考》一文,现转载以飨读者:
一、中国食用菌产业已经形成了集约化、规模化、工厂化
食用菌产业蓬勃兴旺,地方政府更重视现代气息和观赏性。以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县的扶贫模式为例, 香菇产业或许是最好的,但未来发展情况如何,就要看后面的经营。在此,我们要为湖北裕国菇业的雷于国先生鼓掌。
二、产量是否过剩,中国多少香菇为宜?
我曾在国内外一些食用菌产业发展会议上提出过这个问题。1978年中国食用菌产量5.6万吨,2017年3750万吨,增长了约700倍,比任何行业都快。因此,同等质量的香菇1978年是20元一斤,现在不过40元,而同等货币如今至少2000元。这是技术提高 、资源消耗、产量过剩的必然。
中国是食用菌产量大国,也在走向消费强国,人均年消费15公斤左右鲜菇应该问题不大。欧洲人均消费也不过0.5千克左右。中国每年进口大豆8000万吨,食用菌产量4000万吨,有人提出如果我们把食用菌产量的20%转化成粮食,就可以为中国政府节省10%的大豆进口。所以主张把食用菌当做食品消费是对的。那么多少量合适呢?我个人认为5000万吨为宜,不能够超过6000万吨。因为我国2017年的粮食产量是5亿多吨,肉类6800万吨,食用菌已经占领了所有食品中的主导地位,也要与其他农产品能够协同发展,共同处理好农业产业结构的关系。再无休止地扩张肯定会导致产能过剩,就是再扩大内需,也无济于事。当然,国际市场会接受更多的中国菇。这个就是我说还有1-2000万的余地。
三、技术、商贸、政府与民间的产业交流
香菇生产的技术已经不仅仅是微生物技术、生物学工艺了,已经拓展到了设备机械、物联物流、电子商务以及小镇建设的层面。菌文化的理念得到了同行内外人士的认可。那些强调单一技术的话语正在被边缘化,开口闭口说自己技术先进的人似乎也在被冷落,不要怨天怨地,产业发生了变化,有技术还得有文化。
四、老产区应当向新产区学习,新产区有必要关注和帮助老产区
从产业角度说,古往以来依靠香菇产业为经济来源的是老产区,以改革开放后来说,连续生产20年以上的地方是老产区。新产区发展起来靠的是老产区的技术人力资源和老祖宗留下的产业名气。现在,新产区起来了,老产区的同行心里是酸楚的。当然也有一半是不服气的。但是事实是后来居上。真诚希望老产区走出家门,学习新的技术与模式,也建议新产区的同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支持老产区更新。这个话题是空中对话,因为要政府重视,我个人愿意做个桥梁。
五、“资源共享、协同发展”是两岸同胞同行的共同心愿
此次由我组织与台湾同行的交流,大陆闻讯参与了差不多对等的人员,台湾同行先进的技术也给了我们启示。他们把木屑加工成颗粒状,而不是片状就是他们几十年经验的总结等,“资源共享、协同发展”是两岸同胞同行的共同心愿。
海峡两岸菇业联谊会2019香菇产业研讨会已于近日圆满落下帷幕,活动中,杭州华丹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浙江省食用菌装备协会秘书长韩省华作《中国香菇产业发展思考》一文,现转载以飨读者:
一、中国食用菌产业已经形成了集约化、规模化、工厂化
食用菌产业蓬勃兴旺,地方政府更重视现代气息和观赏性。以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县的扶贫模式为例, 香菇产业或许是最好的,但未来发展情况如何,就要看后面的经营。在此,我们要为湖北裕国菇业的雷于国先生鼓掌。
二、产量是否过剩,中国多少香菇为宜?
我曾在国内外一些食用菌产业发展会议上提出过这个问题。1978年中国食用菌产量5.6万吨,2017年3750万吨,增长了约700倍,比任何行业都快。因此,同等质量的香菇1978年是20元一斤,现在不过40元,而同等货币如今至少2000元。这是技术提高 、资源消耗、产量过剩的必然。
中国是食用菌产量大国,也在走向消费强国,人均年消费15公斤左右鲜菇应该问题不大。欧洲人均消费也不过0.5千克左右。中国每年进口大豆8000万吨,食用菌产量4000万吨,有人提出如果我们把食用菌产量的20%转化成粮食,就可以为中国政府节省10%的大豆进口。所以主张把食用菌当做食品消费是对的。那么多少量合适呢?我个人认为5000万吨为宜,不能够超过6000万吨。因为我国2017年的粮食产量是5亿多吨,肉类6800万吨,食用菌已经占领了所有食品中的主导地位,也要与其他农产品能够协同发展,共同处理好农业产业结构的关系。再无休止地扩张肯定会导致产能过剩,就是再扩大内需,也无济于事。当然,国际市场会接受更多的中国菇。这个就是我说还有1-2000万的余地。
三、技术、商贸、政府与民间的产业交流
香菇生产的技术已经不仅仅是微生物技术、生物学工艺了,已经拓展到了设备机械、物联物流、电子商务以及小镇建设的层面。菌文化的理念得到了同行内外人士的认可。那些强调单一技术的话语正在被边缘化,开口闭口说自己技术先进的人似乎也在被冷落,不要怨天怨地,产业发生了变化,有技术还得有文化。
四、老产区应当向新产区学习,新产区有必要关注和帮助老产区
从产业角度说,古往以来依靠香菇产业为经济来源的是老产区,以改革开放后来说,连续生产20年以上的地方是老产区。新产区发展起来靠的是老产区的技术人力资源和老祖宗留下的产业名气。现在,新产区起来了,老产区的同行心里是酸楚的。当然也有一半是不服气的。但是事实是后来居上。真诚希望老产区走出家门,学习新的技术与模式,也建议新产区的同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支持老产区更新。这个话题是空中对话,因为要政府重视,我个人愿意做个桥梁。
五、“资源共享、协同发展”是两岸同胞同行的共同心愿
此次由我组织与台湾同行的交流,大陆闻讯参与了差不多对等的人员,台湾同行先进的技术也给了我们启示。他们把木屑加工成颗粒状,而不是片状就是他们几十年经验的总结等,“资源共享、协同发展”是两岸同胞同行的共同心愿。
海峡两岸菇业联谊会2019香菇产业研讨会已于近日圆满落下帷幕,活动中,杭州华丹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浙江省食用菌装备协会秘书长韩省华作《中国香菇产业发展思考》一文,现转载以飨读者:
一、中国食用菌产业已经形成了集约化、规模化、工厂化
食用菌产业蓬勃兴旺,地方政府更重视现代气息和观赏性。以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县的扶贫模式为例, 香菇产业或许是最好的,但未来发展情况如何,就要看后面的经营。在此,我们要为湖北裕国菇业的雷于国先生鼓掌。
二、产量是否过剩,中国多少香菇为宜?
我曾在国内外一些食用菌产业发展会议上提出过这个问题。1978年中国食用菌产量5.6万吨,2017年3750万吨,增长了约700倍,比任何行业都快。因此,同等质量的香菇1978年是20元一斤,现在不过40元,而同等货币如今至少2000元。这是技术提高 、资源消耗、产量过剩的必然。
中国是食用菌产量大国,也在走向消费强国,人均年消费15公斤左右鲜菇应该问题不大。欧洲人均消费也不过0.5千克左右。中国每年进口大豆8000万吨,食用菌产量4000万吨,有人提出如果我们把食用菌产量的20%转化成粮食,就可以为中国政府节省10%的大豆进口。所以主张把食用菌当做食品消费是对的。那么多少量合适呢?我个人认为5000万吨为宜,不能够超过6000万吨。因为我国2017年的粮食产量是5亿多吨,肉类6800万吨,食用菌已经占领了所有食品中的主导地位,也要与其他农产品能够协同发展,共同处理好农业产业结构的关系。再无休止地扩张肯定会导致产能过剩,就是再扩大内需,也无济于事。当然,国际市场会接受更多的中国菇。这个就是我说还有1-2000万的余地。
三、技术、商贸、政府与民间的产业交流
香菇生产的技术已经不仅仅是微生物技术、生物学工艺了,已经拓展到了设备机械、物联物流、电子商务以及小镇建设的层面。菌文化的理念得到了同行内外人士的认可。那些强调单一技术的话语正在被边缘化,开口闭口说自己技术先进的人似乎也在被冷落,不要怨天怨地,产业发生了变化,有技术还得有文化。
四、老产区应当向新产区学习,新产区有必要关注和帮助老产区
从产业角度说,古往以来依靠香菇产业为经济来源的是老产区,以改革开放后来说,连续生产20年以上的地方是老产区。新产区发展起来靠的是老产区的技术人力资源和老祖宗留下的产业名气。现在,新产区起来了,老产区的同行心里是酸楚的。当然也有一半是不服气的。但是事实是后来居上。真诚希望老产区走出家门,学习新的技术与模式,也建议新产区的同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支持老产区更新。这个话题是空中对话,因为要政府重视,我个人愿意做个桥梁。
五、“资源共享、协同发展”是两岸同胞同行的共同心愿
此次由我组织与台湾同行的交流,大陆闻讯参与了差不多对等的人员,台湾同行先进的技术也给了我们启示。他们把木屑加工成颗粒状,而不是片状就是他们几十年经验的总结等,“资源共享、协同发展”是两岸同胞同行的共同心愿。
海峡两岸菇业联谊会2019香菇产业研讨会已于近日圆满落下帷幕,活动中,杭州华丹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浙江省食用菌装备协会秘书长韩省华作《中国香菇产业发展思考》一文,现转载以飨读者:
一、中国食用菌产业已经形成了集约化、规模化、工厂化
食用菌产业蓬勃兴旺,地方政府更重视现代气息和观赏性。以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县的扶贫模式为例, 香菇产业或许是最好的,但未来发展情况如何,就要看后面的经营。在此,我们要为湖北裕国菇业的雷于国先生鼓掌。
二、产量是否过剩,中国多少香菇为宜?
我曾在国内外一些食用菌产业发展会议上提出过这个问题。1978年中国食用菌产量5.6万吨,2017年3750万吨,增长了约700倍,比任何行业都快。因此,同等质量的香菇1978年是20元一斤,现在不过40元,而同等货币如今至少2000元。这是技术提高 、资源消耗、产量过剩的必然。
中国是食用菌产量大国,也在走向消费强国,人均年消费15公斤左右鲜菇应该问题不大。欧洲人均消费也不过0.5千克左右。中国每年进口大豆8000万吨,食用菌产量4000万吨,有人提出如果我们把食用菌产量的20%转化成粮食,就可以为中国政府节省10%的大豆进口。所以主张把食用菌当做食品消费是对的。那么多少量合适呢?我个人认为5000万吨为宜,不能够超过6000万吨。因为我国2017年的粮食产量是5亿多吨,肉类6800万吨,食用菌已经占领了所有食品中的主导地位,也要与其他农产品能够协同发展,共同处理好农业产业结构的关系。再无休止地扩张肯定会导致产能过剩,就是再扩大内需,也无济于事。当然,国际市场会接受更多的中国菇。这个就是我说还有1-2000万的余地。
三、技术、商贸、政府与民间的产业交流
香菇生产的技术已经不仅仅是微生物技术、生物学工艺了,已经拓展到了设备机械、物联物流、电子商务以及小镇建设的层面。菌文化的理念得到了同行内外人士的认可。那些强调单一技术的话语正在被边缘化,开口闭口说自己技术先进的人似乎也在被冷落,不要怨天怨地,产业发生了变化,有技术还得有文化。
四、老产区应当向新产区学习,新产区有必要关注和帮助老产区
从产业角度说,古往以来依靠香菇产业为经济来源的是老产区,以改革开放后来说,连续生产20年以上的地方是老产区。新产区发展起来靠的是老产区的技术人力资源和老祖宗留下的产业名气。现在,新产区起来了,老产区的同行心里是酸楚的。当然也有一半是不服气的。但是事实是后来居上。真诚希望老产区走出家门,学习新的技术与模式,也建议新产区的同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支持老产区更新。这个话题是空中对话,因为要政府重视,我个人愿意做个桥梁。
五、“资源共享、协同发展”是两岸同胞同行的共同心愿
此次由我组织与台湾同行的交流,大陆闻讯参与了差不多对等的人员,台湾同行先进的技术也给了我们启示。他们把木屑加工成颗粒状,而不是片状就是他们几十年经验的总结等,“资源共享、协同发展”是两岸同胞同行的共同心愿。
海峡两岸菇业联谊会2019香菇产业研讨会已于近日圆满落下帷幕,活动中,杭州华丹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浙江省食用菌装备协会秘书长韩省华作《中国香菇产业发展思考》一文,现转载以飨读者:
一、中国食用菌产业已经形成了集约化、规模化、工厂化
食用菌产业蓬勃兴旺,地方政府更重视现代气息和观赏性。以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县的扶贫模式为例, 香菇产业或许是最好的,但未来发展情况如何,就要看后面的经营。在此,我们要为湖北裕国菇业的雷于国先生鼓掌。
二、产量是否过剩,中国多少香菇为宜?
我曾在国内外一些食用菌产业发展会议上提出过这个问题。1978年中国食用菌产量5.6万吨,2017年3750万吨,增长了约700倍,比任何行业都快。因此,同等质量的香菇1978年是20元一斤,现在不过40元,而同等货币如今至少2000元。这是技术提高 、资源消耗、产量过剩的必然。
中国是食用菌产量大国,也在走向消费强国,人均年消费15公斤左右鲜菇应该问题不大。欧洲人均消费也不过0.5千克左右。中国每年进口大豆8000万吨,食用菌产量4000万吨,有人提出如果我们把食用菌产量的20%转化成粮食,就可以为中国政府节省10%的大豆进口。所以主张把食用菌当做食品消费是对的。那么多少量合适呢?我个人认为5000万吨为宜,不能够超过6000万吨。因为我国2017年的粮食产量是5亿多吨,肉类6800万吨,食用菌已经占领了所有食品中的主导地位,也要与其他农产品能够协同发展,共同处理好农业产业结构的关系。再无休止地扩张肯定会导致产能过剩,就是再扩大内需,也无济于事。当然,国际市场会接受更多的中国菇。这个就是我说还有1-2000万的余地。
三、技术、商贸、政府与民间的产业交流
香菇生产的技术已经不仅仅是微生物技术、生物学工艺了,已经拓展到了设备机械、物联物流、电子商务以及小镇建设的层面。菌文化的理念得到了同行内外人士的认可。那些强调单一技术的话语正在被边缘化,开口闭口说自己技术先进的人似乎也在被冷落,不要怨天怨地,产业发生了变化,有技术还得有文化。
四、老产区应当向新产区学习,新产区有必要关注和帮助老产区
从产业角度说,古往以来依靠香菇产业为经济来源的是老产区,以改革开放后来说,连续生产20年以上的地方是老产区。新产区发展起来靠的是老产区的技术人力资源和老祖宗留下的产业名气。现在,新产区起来了,老产区的同行心里是酸楚的。当然也有一半是不服气的。但是事实是后来居上。真诚希望老产区走出家门,学习新的技术与模式,也建议新产区的同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支持老产区更新。这个话题是空中对话,因为要政府重视,我个人愿意做个桥梁。
五、“资源共享、协同发展”是两岸同胞同行的共同心愿
此次由我组织与台湾同行的交流,大陆闻讯参与了差不多对等的人员,台湾同行先进的技术也给了我们启示。他们把木屑加工成颗粒状,而不是片状就是他们几十年经验的总结等,“资源共享、协同发展”是两岸同胞同行的共同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