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回答 (1)
       一、光照宜强不宜弱
       光照既是冬季增加棚温的重要方式,又是提高产量、改善菇质的重要途径,光照强度和时间宜根据菇棚的保温性能及天气状况而定。若菇棚的保温性能好,夜间温度可以维持在5℃以上,则棚顶的草苫可早揭晚盖,尽可能地延长白天的光照时间;反之,则白天菇棚的光照时间宜相应缩短。就天气状况而言,气温在5℃以下时,晴天及多云天气在保证棚温5℃条件下宜尽可能增加光照时间;阴雨天可在白天气温较高的11:00-15:00点给棚增光;下雪天给棚增加散射光即可。光照强弱也直接影响着平菇的产量和品质。光照较强的菇棚内,平菇子实体颜色较深,叶片较厚,菇片韧性好,产量也可增加20%左右。实践中发现,即使是同一白色平菇品种,在光照较强的条件下,其子实体颜色也会变成浅灰色,甚至变成红褐色;而同样是黑色平菇品种,在高温暗光下培养,其菇片照样会长成浅白色,甚至白色。因而在栽培管理中,宜先权衡菇质、产量与售价三者之问的关系,然后再确定菇棚的光照强弱及时间长短,相比较而言,适当增加光照,效益会明显提高。
       二、水分宜少不宜多
       冬季气温低,棚内地面及培养料表面的蒸发量少。菌丝体在低温条件下呼吸量大大降低,消耗的水分相应减少,加之菇棚在管理上以保温为主,经常闭棚,棚内水汽大多难以散发至棚外。上述三方面的因素导致棚内需水量较少,菇棚喷水宜控制,不可过多。对于空间较大,菌棒摆放较少,或通风状况较好而又较易升温的菇棚,喷水量以1-2d(天)喷1次为宜;反之,可2-4d(天)喷1次。冬季宜用50℃左右的热水棚内喷雾,保持棚内相对湿度在85%一95%,保持培养料表面较为湿润即可。喷水时切记不能喷“闭棚水”,即不能在闭棚不通风的条件下喷水。这是因为在密闭的条件下喷水,棚内的相对湿度会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在100%,水分处于饱和状态,子实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受阻,难以正常生长,造成菇片上卷,甚至枯黄而死,引起生理性病害。
       三、通风宜勤不宜大
       通风换气可增加菇棚的氧气含量,但是棚外的冷空气随之会侵入棚内,从而降低菇棚的温度。因此冬季宜在保证棚内氧气够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通风时问。对于空问较大,通气状况良好的菇棚,宜采用短时间小通风的方式换气,1d(天)可通风3-4次,每次30min(分钟);反之,宜通风8-10次,每次20min(分钟),同时辅以人为走动,使通风死角部分亦能正常换气。
匿名   回答于  2021-01-19 09:20   
我来回答

我来回答:

参考资料:
 
登录后回答可以获得积分奖励,并可以查看和管理所有的回答。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