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天津北辰区双街现代农业示范园蘑菇基地,便被眼前这个7万平方米的现代化食用菌类生产车间所吸引。整洁明亮的出菇房内,一排排4米高的金属架被足足分成7层,使得车间空间得以最大限度利用。架子上满满当当摆放着培养瓶,一簇簇洁白、鲜嫩的真姬菇探出瓶口,场面颇为壮观。
现场,绿圣蓬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祥津正张罗着和工人们一起将新鲜的真姬菇从金属架搬到传送带上。“它们可以随着自动化流水线直接传送到包装车间,那里有工人再进行包装、装箱。”林祥津说,厂区面积虽大,不过借助于几十公里长的传送带,将原料库、灭菌房、出菇车间和包装车间等各功能区连接了起来,可实现对生产的闭环控制。
与传统的蘑菇大棚不同,这里从菌种培养到包装贮藏整个过程基本都实现了机械化、智能化,可以像生产工业产品一样,在完全可控制的环境下按照批量和规格生产食用菌。而这有赖于公司运用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瓶栽栽培技术。
“以前,我们和大多数食用菌企业一样,把菌种放在一次性的塑料袋中进行种植,2011年以后,我们开始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现代化的厂房和设备,光购买培养瓶就花了几千万元。”林祥津说,成本投入高,带来的收益也是无穷的。与以前相比,瓶栽技术的机械化程度大幅提高,既节省了大量劳动力,又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此外,温度、湿度也可精准控制。“现在采用工厂化的生产模式,可不受季节限制,天天出菇,全年上市,一改从前‘看天吃饭’的尴尬。”
从人工种植到食用菌工厂,双街镇跳出传统种植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工厂化“种菇”实现了点“菌”成金。由于采用无污染种植方式,工厂化栽培出来的食用菌安全级别很高,产品达到无公害标准,不仅带来销量质的提升,还获得海外市场认可,食用菌产品得以走出国门,打响天津现代农业品牌。“我们的产品主要面向国内的一级经销商,今天早上一个经销商还给我发微信,说这边有多少货就要多少货,我们完全不愁销路。”公司副总经理蒲靖辰自信满满,“目前公司新鲜菇的年产能力达到12000吨左右,年产值2.1亿元,累计出口美国、泰国等海外市场2000多吨。”
企业做好了,投资人主动找上门。2017年5月,绿圣蓬源完成A轮融资1.6亿元。虽然公司现已发展成为国内食用菌行业中的领军企业,生产技术和规模也已走在国内前列,但公司董事长陈启永并不打算止步于此,“把传统农业与资本结合起来,我们公司在同行里还是比较靠前的。引入资本,要进一步破解公司产业做强做大的瓶颈,我们还专门聘请职业经理人对公司进行专业化精细化管理,公司不再像从前只着眼于一亩三分地。其实食用菌这个行业是大有潜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