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菌业先锋

    张磊:香菇让小山村脱贫

    发布日期:2018-02-09 来源: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上一批驻村第一书记在做好派驻村的相关工作交接后,坚持工作至春节放假,春节上班后正式返回原单位工作。”近日,河南省工商联派驻洛宁县高湾村第一书记省委组织部驻村办下文,上一批驻村第一书记,即将正式结束驻村工作。
     2015年8月,河南省派出1.2万余名第一书记分赴全省一万两千多个村庄,两年半来,他们在脱贫攻坚进程中承上启下,让全社会前所未有地关注这一群体。而今,他们中有人即将离开,有人成了荣誉村民,有人则选择继续留任……
     张磊觉得自己很幸运,他坦言在2015年8月26日到2018年2月14日的这段日子里,自己经历的故事,是一生的财富。“河南省工商联派驻洛宁县高湾村第一书记”,这个身份即将从张磊身上摘去。可摘不掉的,是他与高湾村民的感情,与这片土地永远抹不掉的联系。
     一辆“二手”摩托车与一双布鞋的陪伴
     “我们这批第一书记很幸运,奔向小康的关键节点我们亲身经历参与了。虽然过程累,但回过头来看驻村时光,或许是一生中最难忘的。多年后,有一天重回这里,坐在街道旁的村民还能认出我,拉着我去家里喝口水,我会感觉这几年的辛苦,值了。”依然记得在2016年的夏天,近40℃的高温下,在洛宁县高湾村,省工商联派驻第一书记张磊说出了这样几句话。
    那个夏天,在村里的香菇大棚下,村民们与张磊一起吃着西瓜,谈笑着憧憬村里的未来。张磊少有地谈起了家庭、孩子、工作……无话不说。而晚上因为记者的到来,大家在大棚下聚餐,趁着月光,趁着心情,他想象了一下自己离开高湾时的场景。 “待到2月14号吧,站好最后一班岗,过完春节假期就回到原单位。”眨眼之间,张磊就要离开高湾村了。
    2015年8月26日,这个日子恐怕张磊永远都不会忘记,自己参加工作后的第一次驻村时间。地点:洛宁县涧口乡高湾村,职务:第一书记。
    高湾村地处丘陵地带,土地贫瘠,经济落后,当时贫困户约占全村人口的一半。张磊驻村后,借了一辆“二手”摩托车,一个月内,跑遍了全村沟沟壑壑。一双布鞋,走进家家户户。这两样装备,陪伴了张磊两年半的时间。有媒体这样形容张磊——“布鞋书记”。
     一家合作社的成立改变村子没有产业的历史
    高湾村是丘陵地,人均耕地不到六分,粮食产量少,浇水也困难。发展食用菌合作社是村里的第一个产业。
    对于高湾村的贫困户而言,从没有接触过香菇的他们不敢轻易去入股这个陌生的产业,除非村里有其他人已经大胆地干起来,或者他们自己先看到了收益。
    张磊提议搞食用菌合作社时,高湾村民的反应并不热烈。农村的事有时就得用“农村的办法”。张磊为说通村里的“首富”王洪民,天天去他们家。晚上去,白天去,喝酒,聊天,经不住软磨硬泡,王洪民有些动心了。他喊上了王国武和其他四个老伙计,装修工、电焊工……高湾村食用菌合作社的创办凑齐了“六君子”。
    在河南省工商联的协调和支持下,三门峡和西峡两家专业食用菌生产企业答应为村里捐赠菌种,并免费提供技术指导。2015年11月份,“高湾村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了。
    2016年6月,高湾村首批收获的1400斤香菇3天内销售一空。在合作社的带动下,高湾村的食用菌产业越做越大,目前已形成年产香菇菌棒10万支的生产规模,带动了50多个贫困农户发展香菇种植,实现户均增收6000余元。如今通过“六君子”的齐心合作,高湾的香菇产业合作社远近闻名,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从合作社中受益。
     一句表扬让他想到“驻村要走进百姓心里”
    选好了一个产业,如今高湾也算顺理成章地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这产业不仅仅是香菇,还有农民传统的耕地。
    张磊通过与农业部门沟通协调,争取到免费提供种子、免费犁地、免费播种、全程技术指导等一系列优惠措施。不久,600亩谷物“试验田”在高湾村正式“开播”。2016年高湾村共收获谷子36万斤,销售收入近70万元,平均每户增收3000多元。同时,张磊积极争取县发改委光伏项目在高湾村立项。目前,总投资210万元、实施期限20年、300kW的光伏扶贫项目已落户高湾村,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为村集体创收15万元。
    很多第一书记羡慕张磊,周边的村子羡慕高湾。借助河南省工商联这个“后盾”,张磊驻村这两年多时间,为高湾村引来各种扶贫帮扶资金近400多万元。
    高湾村建起了全乡最好的村办小学,建起了设施齐全、服务完备的群众文化广场、便民服务中心、老年幸福园、全村高清晰监控安防系统……
    简单的文字概括张磊900多个日夜的工作实在有些单薄。从不熟悉,到融入村子成为标准的高湾人;从大家眼中省里来的干部,到村民们佩服的张书记,这个过程,是一点一滴干出来的。通过点滴的小事,张磊走进了高湾村民的心里,可他却感觉:“我没给大家带来什么项目,还觉得挺不好意思的。”老百姓一句不经意的表扬让张磊意识到:第一书记不能只盯着引进“大项目”;群众一点一滴的“小需求”也应做好。
    从难忘的夏天开始 小山村给了他终身受益的“财富”
     “在田野,在山岗,在那遥远的小村庄……和父老乡亲披星戴月,在小康路上共建辉煌……我的第二故乡。”这是由河南广电全媒体出品的《我们和第一书记》当中的歌词。用在张磊身上如此合适。
    回顾过去在村里的日子,还有自身的经历,张磊给记者写下了下面的一段话:
     乍暖还寒的初春清晨,行走在村间微微发亮的路上,望着即将告别的村庄,再一次把我的记忆拉回到了那个难忘的夏天……两年多的第一书记生活,从刚被任命时的兴奋与紧张,到驻村之初的踌躇满志,到进入角色后的辛勤工作,再到任期结束后的依依不舍,我深刻感受到了基层一线工作的繁杂和压力,也深深体会到了驻村工作这个岗位不是走形式、添履历的镀金作坊,而是干实事、看实绩的炼金熔炉。
     一晃儿,任期即将结束,在两年多的农村工作中摔打锻炼,我体会到一名驻村干部,要做好农村基层工作必须与村民群众融为一体,放下架子,虚心待人,耐心听取群众意见,加强与村民的交流沟通,并从他们的利益出发,才能求得理解与支持。我更深刻体会到了,只有扎根群众,才能了解群众;只有深入群众,才能服务群众;只有勤于实践,才能尽快成长。同时,驻村工作让我在政策水平、业务能力、思想作风上的提高使我终身受益,永远都是我今后学习、工作的一笔宝贵财富。——省工商联派驻洛宁县高湾村第一书记 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