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味菇,又名海鲜菇、真姬菇、白玉菇,是近年来进入周年栽培的珍稀菇品之一。其菇形美观,色泽洁白,肉质脆嫩,味道鲜美,因含有螃蟹香味而得名,深受消费者青睐。
蟹味菇食用部位主要是肥长的菌柄,菌盖较小,适于设施人为调控工厂化周年生产。蟹味菇的生产周期长达150天,其中菌丝生长和后熟培养为120天,长菇仅需30天。若在原基分化和子实体发育期生态调控稍有不适,就会出现菇座膨大,超过菇条比重,品质不达标,等级低,直接影响生产效益。
蟹味菇设施栽培若要达到稳产高产、优质高效,应在生产中掌握好以下核心技术:
一、栽培设施配套适用
(一)栽培场地
作为周年生产蟹味菇的场地,必须按照无公害、绿色食品条件的要求进行选址。产地要求达到4个标准:一是远离畜禽舍、厕所、医院、公路主干线和居民住所800米以外,交通方便;二是土壤不得含天然或人工合成性高的硝酸盐;三是空气大气层无污染;四是水源洁净无污染。
(二)养菌室
用于菌袋培养,单房面积70平方米,内设培养架8~10层,每室培养容量2万袋。室内要求干燥、避光、通风。安装控温制冷机组,可采用200帕风压轴流机;室内对角线上安装2台内循环机;出风口冷风应从培养架各层菌袋上方吹过,以利菌袋散热和释放二氧化碳。培养架之间走道宽1米,上方安装红色灯泡,用于作业照明。
(三)育菇房
菌袋培养生理成熟后转入育菇房培育出菇。单房面积60~70平方米,内设培养架7层,架长8~9米、宽1.2米,层距45~50厘米,床上铺木条或铁丝网。每房安装6~8匹高效节能制冷机,并设置内循环风机进行新风补充和废气排出,同时配备超声波加湿器。每个架层底部安装LED灯带,走道上方安装节能灯。
(四)接种净化设备
按照生产规模选用不同的接种净化设备。一般规模可采用接种箱接种,周年工厂化栽培应配置高效净化层流罩(FFU)和臭氧发生机。
(五)生产机械设备
包括培养料搅拌机、冲压装袋机、铲车、灭菌锅等。
二、培养基制作合理达标
培养基为长菇载体,装料容器有塑料罐和塑料袋两种,但以塑料袋装料比较方便。应选用低压聚乙烯原料加工的成型折角袋,袋折径宽18厘米、长35厘米,每袋装干料量600克,湿重1250~1300克。
(一)培养基配方
配方比例恰当有利于菌丝定植,并加快菇的发育,能达到高产优质效应。配方关键是碳、氮比例,要求碳含量为98.8%,氮含量为1.2%,这样有利于菌丝营养生长,使之尽快转入生殖生长,早出菇。原料、辅料要求新鲜、洁净、干燥、无霉烂、无虫蛀,生产用水应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
合理配方为:杂木屑25%(其中粗木屑占2/3,细木屑占1/3),玉米芯25%,棉籽壳15%,甘蔗渣12%,麦麸13%,玉米粉5%,豆粕4%,石灰1%;培养料含水率65%,灭菌前pH值6.5~7。
(二)制袋严格把关
制袋包括拌料、装袋、打穴、灭菌4个工序,技术要点分别如下:
①拌料“三均匀”。即原料与辅料混合均匀,干料加水后干湿搅拌均匀,酸碱度均匀。
②装袋控制时限。操作速度以干物质加水后,从搅拌开始至装袋结束,每批时限不超6小时,超时会引起基质发酵变酸,营养成分被破坏。
③打穴封口严密。装袋后在料中插入13.5厘米长的塑料棒,用套环制口,棉花塞口,成袋后的料袋实长17厘米。然后将料袋排放于塑料周转筐内,每筐排放12袋。
④料袋灭菌彻底。装筐后的料袋推进灭菌柜。灭菌有常压高温灭菌和高压灭菌两种。若采用常压高温灭菌,灭菌时间以温度达100℃后保持18~20小时为好。若采用高压灭菌,在压力上升至0.05兆帕时,开阀排出锅内冷气,当指针降至零,再通入蒸汽,使锅内压力上升至0.10~0.12兆帕(温度121~123℃)时,保持120分钟,达标后降压至0.05兆帕,20分钟后打开锅盖,然后卸袋转入冷却间散热冷却。
三、接种严格无菌操作
采用接种箱接种,事先在箱内点燃气雾消毒盒,进行雾化消毒,然后料袋进箱接种。周年工厂化栽培应在高效净化层流罩(FFU)下的滚筒流水线上接种,称为流水线接种。
接种前工作人员换鞋更衣、洗手烘干后进入风淋间,从过道走进净化接种间。蟹味菇菌种分为木屑固体菌种和枝条菌种两类,周年规模生产多采用枝条菌种。接种时操作人员将经过强冷间的料袋周转筐置于滚筒流水线上,输至接种平台。接种时打开袋口棉花塞或塑料盖,拔出原装袋中的塑料棒,迅速将枝条菌种插进料中,或将木屑固体菌种塞进2小块,并在料面撒上菌种屑,顺手盖好袋口。接种后的料袋通过滚筒流水线输向出口处。
接种操作有4个要求:一是灭菌后料袋内的料温要求在26℃以下方可接种;二是接种动作要求快速敏捷,缩短菌种在空间暴露的时间;三是每批菌袋接种结束后,要求进行一次打扫,清除接种过程中的残留物,保持场地洁净;四是每天晚上必须开启臭氧发生机1小时,使臭氧与净化空气内循环,进行净化消毒。
四、菌袋培养科学管理
(一)发菌培养
接种后的菌袋连同周转筐,由铲车送进培养室内的架层上,进行菌丝发育培养。蟹味菇属于低温类品种,菌丝日生长速度在25℃环境中仅2.1毫米,低于其他菇菌的菌丝长速。菌丝培养阶段最适合的温度为20~21℃,空间相对湿度在70%以下。注意避光培养,作业照明采用红色灯泡,尽量缩短照明时间。培养室内对角线上的2台内循环风机采取间歇运行,以促进室内的空气内循环,有利于菌袋散热和释放二氧化碳,提高培养的同步性。
(二)后熟培养
蟹味菇菌袋培养与其他菇菌品种的有别之处是需要后熟培养。菌丝后熟和生理成熟是同一概念,只有生理成熟的菌袋,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才能提高出菇率。后熟培养关键技术如下:
①后熟培养时间。蟹味菇接种后一般菌种定植期12天,菌丝发育生长期33天,后熟培养期需要75天。通常掌握菌丝长满袋后,再培养70~80天,整个菌丝培养周期约120天。
②后熟期生态条件。后熟培养的适宜温度,应比菌丝发育期的温度高2~3℃,因为这个时期菌丝呼吸强度、耗氧量、放热量比原来相对降低与减弱。因此,后熟培养期间的最适温度为22~24℃,空间相对湿度应控制在70%;并要求100勒光照强度,加强内循环,补充新鲜空气。育菇房内二氧化碳浓度降至1800毫克/升,有利菌丝体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
③生理成熟有效积温。蟹味菇生理成熟需要有效积温。菌袋是否生理成熟,菌龄只是参考指数,更重要的是菌袋有效积温是否达到2500~2800℃(积温计算方法:天数×日平均温度=有效积温,如120天×23℃=2760℃)。只要按照恒定温度培养菌袋,其菌袋的有效积温就能如期实现。如果培养温度过低,积温达不到,就会影响后熟培养的成熟度。
④生理成熟的标准。蟹味菇菌丝生理成熟规律,菌丝体生理生化和物理性状特征的数值指标,现在还不能量化。通过综合分析,其衡量菌袋生理成熟的标准应掌握以下3条:一是菌龄(从菌袋接种日起培养至后熟结束,称为菌龄)。一般高产优质的菌株在适温环境条件下,其菌龄为120天。二是形态。菌丝遍布全袋,长势旺盛,培养基与料交界间的空隙稍有不平状;基质较硬,略有弹性,手拍有“嘭”的响声;抽样切开,其菌块剖面菌丝断面整齐,闻有香味。三是色泽。袋面出现黄色水珠,袋壁菌丝由浓白色转为土黄色,色纯密集、无色斑,袋面无微红菌丝。
五、出菇管理生态控制
蟹味菇是工厂化生产周期最长的品种,发菌培养需120天,出菇至采收仅有30天。出菇管理必须满足其特殊要求,才能达到高产优质。一般18厘米×35厘米的菌袋,装干料量600克,应采收鲜菇400~450克,高产达500克以上。。
(一)掌握不同生长期
蟹味菇子实体生长发育分为诱导期、现蕾期、伸长期、成熟期4个阶段,各个阶段对环境条件要求有一定差别。
(二)适时搔菌催蕾
菌袋生理成熟时,外表壁面起少量皱纹,基质有松软感,达到该标准时,进行搔菌操作。操作时挖掉原接种块,并搔除周围的一层薄的菌被即可。搔菌能促进一次性同步整齐出菇,然后进行10℃左右低温刺激,一般温差4℃左右进行催蕾。从开袋搔菌后到现蕾需要10~15天。
(三)育菇环境控制
催蕾结束进入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管理上掌握好4个要素:一是恒定适温。长菇阶段应将房内温度调节在13~15℃,以促进子实体加快发育。二是控制湿度。出菇期间房内空间相对湿度保持在90%~95%。工厂化生产通过超声波微喷,自动增湿。一般规模栽培可采用地面喷水或在菌袋表面覆盖湿的无纺布,基本能达到所需空间相对湿度要求。喷水要随着气候变化做到“少喷勤喷,干燥天多喷,雨季空间湿度大则少喷或不喷。”三是调节通风。蟹味菇比较耐受二氧化碳,工厂化设施栽培通过内循环机控制,每1小时自动间歇运行换气,补充新风3~5分钟。一般规模栽培,在白天菇房内喷水作业时,将菇房门与缓冲室的门打开通风即可。四是光线处理70立方米容积的育菇房要安装一盏40瓦节能灯,每个架层下面安装相应的环保型LED灯管若干支。子实体进入发育期适用蓝色光源照射,并采用间歇光照法,有利菌柄抽长,抑制菇盖开伞。白天进入菇房操作时打开红灯即可。
六、产品及时采收加工
蟹味菇的成熟标志:菌柄圆肥,长度13~15厘米;菌盖帽状,直径1.5~2.5厘米。采收时用利刀接近培养基处割下,然后削净蒂头残留物,并疏理菇条,分级后用卫生透明白色塑料袋包装,鲜品应市。(古田老科学工作者协会 丁湖广)
点击排行
最新图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