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
1、分布范围
野生羊肚菌分布于我国陕西、甘肃、青海、西藏、新疆、四川、山西、吉林、江苏、云南、河南、河北、北京、湖南、贵州等地区。
2、技术要点
人工栽培羊肚菌的土壤要求肥沃,透气性好,并且易于保湿。为避免羊肚菌受涝害而造成损失,要采用畦作的方式进行栽培。先用松土机把耕地进行翻松,翻松深度在20厘米以上,翻松后画线确定畦面宽度和畦沟宽度,然后用挖沟机挖畦沟。一般畦面宽100厘米,畦沟宽30厘米,把羊肚菌栽培在畦面上,畦沟作为排水沟可起到防涝的作用。一个畦面挖两道种植沟,种植沟与种植沟之间的距离是50厘米,沟深6—10厘米,沟宽20厘米左右。
3、培养料的施用
挖好沟下一步就是往种植沟内铺培养料,培养料要求铺的均匀,铺好的培养料厚度为2—3厘米。培养料是羊肚菌生长的重要营养来源,培养料制作方法是用杨树、栎树、果树等树的木屑用水浇湿后在进行高温灭菌制作而成,其中含有大量的碳元素、氮元素和微量元素,这些物质有助于羊肚菌菌丝、菌核以及子实体的生长。
4、菌种的选择
菌种需要在相关单位购买,由于购买回来的菌种是瓶装的,而我们需要把菌种撒在培养料上,所以在撒播菌种之前用竹片把菌种钩出来放在塑料盆里搅拌均匀,以便播撒菌种。优质菌种的标准是,菌种瓶的瓶壁有少量的黄色异核菌核,菌丝分布均匀,菌丝为淡黄色。
5、播种的时间点
羊肚菌播种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0月至12月,菌丝在3摄氏度到25摄氏度内均能生长,最适宜温度为15至18摄氏度,低于3摄氏度或者高于25摄氏度菌丝生长停止或者死亡。菌种的播种量为每亩200千克,播种时要均匀准确地把菌种撒在培养料上,播完菌种后就可以覆土了,覆土厚度为3—5厘米,覆土结束后即可浇水。菌丝要求在湿润的环境中生长,土壤相对含水量控制在50%—70%。
6、田间管理最重要
无论平棚还是拱棚,田间管理主要是光照和湿度的控制,苗床是不能锄草、松土的,羊肚菌可以和杂草共生,所以日常可以不做锄草工作,原因是第一锄草难度较大,容易伤害到土里的菌丝,影响其生长。第二因为杂草可以为子实体的生长起到遮阴的作用,松土和锄草一样可能会破坏羊肚菌的菌丝,影响出菇。
7、羊肚菌采收要小心
采收时用小竹片插入土里,然后轻轻往上撬,等到羊肚菌松动即可采收。当羊肚菌子实体的菌盖表面充分伸展,显现出羊肚状凹坑的时候就可以采收了,不过羊肚菌子实体有的单生,有的同生,而且整个生长过程有不规则的延续性,所以要随长随采,保证新鲜,在采收的同时,由于有许多子实体萌发或出土生长,要小心不要碰伤正在生长的子实体。
8、羊肚菌产量介绍
一般亩产鲜羊肚菌200千克左右,采收完的鲜羊肚菌子实体经过切根,去掉基部上的土和杂质就可以上市了,整个采收期可持续一个月左右。未销售出去的羊肚菌要及时晾干,否则就会发霉变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晾晒羊肚菌只需二到三天,晒干后羊肚菌经密封保存就可以上市销售了。一般情况下,1000克鲜羊肚菌可晾晒干品羊肚菌100克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