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菌业先锋

    上海光明食品集团:“光明”到底给临西带来了什么?

    发布日期:2016-10-09 来源:邢台日报
         编者按:上海光明食品集团是一家以食品链为核心的现代都市产业集团,业务网络覆盖全国,与160个国家和地区的上万家客户建有稳定的贸易关系。这样一家国际化的大型国企,把临西作为在华北乃至东北地区的投资首选地和项目建设的桥头堡,深入实施战略合作,对该县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发挥了重要作用。“光明”到底给临西带来了什么?
        “战略投资者的入驻,必然对县域经济社会带来战略性的影响。”谈起上海光明九道菇河北项目落户临西,临西县委负责人不无感慨地说,“光明”集团给临西带来了全面而深远的影响,有项目加速扩张带来的产业支撑,有精神融合带来的发展动力,更有蓝图重构带来的整体振兴。 
        产业是发展的重要支撑。开启“十三五”新征程,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于一个经济总量较小、发展相对落后的县域而言,无论是立足当前,还是着眼长远,都要始终把产业强县作为主战略,加快形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质量效益好的支柱产业。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临西加大开放招商力度,努力引进了上海光明九道菇河北基地这个强县立产的大项目、好项目,并加速引发了裂变,为决战“十三五”,实现新发展,筑牢了产业支撑。 
        一个项目形成了新产业。上海光明九道菇工厂化食用菌河北基地项目总投资15亿元。一期工程投资3.8亿元,占地156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2015年4月开工建设,10月份投产达效。截至今年4月底,已生产金针菇1.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7500万元,盈利1350万元,带动群众务工收入上千万元,目前是全国单体最大的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基地。二期工程今年3月18日奠基开工,投资4.3亿元,占地150亩,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年产白玉菇、蟹味菇等1.75万吨,预计10月份建成投产,届时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基地。 
        一个产业催生了新链条。一个产业的建设形成,必然会催生上下游配套项目的跟进,形成比较完善的发展体系。临西围绕菌菇产业,科学谋划项目,超前做好前期准备,与光明集团展开深度合作。一是拉长配套链。总投资2亿元的华北包装生产基地项目奠基开工,年产值达3亿元,项目建成后,成为光明集团在华北和东北地区的产品包装基地。投资1000万元的年产17万瓶的制瓶厂项目,正在建设。同时工厂化食用菌生产设备、农产品电子商务基地等项目,达成了初步协议。二是拉长产品链。投资2亿元,拟占地100亩,加工生产蘑菇酱、调味品、馅料、即食等产品的深加工项目,正在进行项目前期工作。三是拉长循环链。依托金针菇生产废料,投资6000万元的年产3万吨有机饲料生产项目,投资7000万元的年产2000吨生物复合肥项目,完成了前期准备。 
    一个框架带来了新集群。光明九道菇二期和华北包装基地项目奠基开工仪式前,光明集团董事长是明芳一行,先后与临西县和邢台市举行了会谈,明确表示把邢台市临西县,作为在华北乃至东北地区的投资首选地和项目建设的桥头堡,双方初步达成了在临西建设光明河北产业园、复制光明五四公司等战略合作意向。5月9日,董晓宇市长带队到光明集团考察洽谈,临西与光明五四公司签署了战略框架合作意向书,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光明集团决定把生猪养殖、乳业、糖酒、粮油等优势产业转移到华北。目前,占地10平方公里的光明河北产业园已启动建设,其中,总投资20亿元的万亩“光明玉兰农场”、5亿元的光明科技孵化园、5亿元的现代农业科技观光园等重大项目,临西与光明集团正在深入洽谈、加紧推进。
        一种精神的深融扎根——“光明”给临西带来了发展动力
        精神文化是软实力,是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近年来,临西坚持把“玉兰精神”作为传家宝,大力传承发扬,深学细照笃行,全县上下掀起了争当“玉兰式”好党员、好干部、好群众的新高潮,涌现出大学生村官徐培培等一批激情干事、奋发创业的先进典型,倾力打造了尊商重商、亲商安商的优良投资环境,树起了“投资临西,共创奇迹”的崭新形象,吸引了诸多项目纷至沓来,尤其是上海光明食品集团这个“大国企”,也成功落户“小县城”。“光明人”融入了临西,“光明”的精神和文化,也随之植入了临西,与“玉兰精神”相互辉映,为临西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树起了精神标杆。“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凝聚众力,追求卓越”,是光明集团的企业精神。作为安全、优质、健康食品的模范供应商,上海城市主副食品的主要承担者,服务全国、布局全球、跨国经营的中国食品领军品牌的集团企业,光明集团的成长历程,印证了这种精神的力量。翻开项目建设跟踪记录——2015年4月24日,奠基开工;4月29日,菌种原料垫板进场;4月30日,围墙护栏全部完工。5月12日,1号菌房基础已完成,制冷设备开始安装;2号菌房吊装钢架基本完成,电梯井施工;8号菌房开始吊装钢构等等,上海光明九道菇工厂化食用菌河北基地项目,一期工程仅用了6个月的时间,就实现了当年开工建设、当年投产达效,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光明建设速度”,临西上下亲眼目睹,真实见证了这种精神的力量,点燃起更加旺盛的创业激情。
    加强了文化交融。推动文化交流交融,是深化认识、增进情感、扩大合作发展的重要动能。临西坚持以诚感人、以情动人,招商洽谈时,能够主动站到对方立场上,摆明自身优势,赢得认可认同;项目建设中,干部群众亲商重商,积极热情服务,涌现出了打车不收费、买菜按批发价等不胜枚举的真情实事;同时还把珠江东路定为光明路,光明九道菇公司厂址定为光明路1号,街头游园命名为光明游园。“光明人”主动融入临西、支持发展,九道菇公司总经理王健当选了临西县人大常委会常委,光明集团五四公司决定,每年捐资50万元以上,用于临西脱贫开发和教育发展,2016年初,首次捐助了100万元。双方重视加强文化交流融合,目前,临西县委与光明五四公司党委实施了党建共建,互派干部挂职学习,成为长期机制;上海光明商学院与临西党校联建“临西分院”,开始加快推进。
        促进了实力提升。服务光明项目建设,对标学习“光明人”的精神文化,临西强力实现了作风形象的新转变、服务水平的新提高、自身素质的新跃升。7个昼夜,连续运土3万多方,填平了长300米、宽20米、深10米的废弃水渠,并将周边地上附着物全部清理完毕;11天时间,省市部门特事特办,完成了全部审批程序,拿到了环评正式批文;一周之内,县领导带队紧盯,办结了原本需要一个月时间的土地审批手续;24小时内,最多48小时,处理好项目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实行“全身心、全过程、全覆盖”的保姆式、精细化服务,保证了项目的顺利施工、高效建设,打造了“服务光明,马上办成”的临西服务态度“金招牌”。高效率的服务质量、优良的投资环境,赢得了光明集团董事长是明芳的高度赞扬。
        一张蓝图的全新描绘——“光明”给临西带来了深远影响
        “十三五”是临西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加快实现“富民,强县,升位”目标的关键时期。“光明”带来的雄厚产业支撑、强劲发展动力,促进了该县以更宽广的视野谋划未来,以更坚强的信心加快发展,以更优良的作风抓实工作,向更高的目标强力冲刺。
        融入“光明”战略理念,科学描绘发展蓝图。光明集团坚持突出核心主业,抢占行业领先,着眼全球、布局全国的战略发展理念,为临西制定发展规划,拓宽了视野,打开了思路,提供了指导。该县立足实际,认真落实“五大理念”,把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规划“十三五”期间,着重围绕“三个起来”,突出打造“三个百亿产业”,初步形成“3+2”产业发展格局。“光明菌菇长起来”,着力建设以光明河北产业园领军的年销售收入100亿元的食品医药优势产业;“精密轴承转起来”,倾力打造以精密轴承为主的年销售收入超200亿元轴承特色产业集群;“电动汽车跑起来”,努力培育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总规模100亿元的战略新兴产业,同时加快现代农业、现代物流发展,绘就了崭新蓝图,凝聚起全县上下的发展合力。
        对接“光明”项目建设,打造新的发展支撑。围绕“着力建设年销售收入100亿元的食品医药优势产业”这一规划目标,该县突出打造光明产业集群,成立了临西县与光明集团深化合作建设指挥部,以县委书记为政委、县长为指挥长,下设产业园规划、孵化园建设、现代农场建设等十个领导小组,分别由一名县级干部任组长,明确了主要职责、工作目标、具体任务、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等,加快推进每个项目的对接合作。目前,总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一期占地3000亩的光明河北产业园,已经完成规划设计,拉出了基本框架;总投资20亿元,集总规模10万头奶牛、50万头生猪养殖,及乳肉制品加工为一体的现代化万亩“光明玉兰农场”,已经完成项目选址和初步规划;菌菇酱深加工项目已完成可研报告。
        发挥“光明”品牌效应,做大做强发展引擎。“光明”落户、扎根临西,既是对临西县投资环境的肯定,也是对服务形象的标树和升华。临西充分发挥这一品牌效应,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历史机遇,紧盯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先进地区,依托产业、区位、人脉等比较优势,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做大做强发展引擎。今年一季度,第一批总投资72.6亿元的19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最近,蓝越新能源汽车、深圳宜加新能源电池河北基地、首农集团临西农产品物流基地等30个项目成功签约,项目总投资87亿多元;清华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临西轴承研发中心等13个项目,正在积极洽谈;同时,与中轴协、洛阳轴承研究所、河北工业大学等17个科研院校,37名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合作关系,发展的动力引擎正在增强。1-7月份,全县生产总值完成33.24亿元,同比增长8.5%,位居全市第二位;全部财政收入完成3.29亿元,同比增长15.7%,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68亿元,同比增长27.5%,居全市第四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44亿元,增速1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0.74亿元,增速10%;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4亿元,同比增长19.8%;尤其是工业用电量,由去年负增长实现强势逆转,在全市排名上升五个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