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柯家厚,是一个细雨绵绵的冬日。听说他是安徽省食用菌行业的带头人和杰出代表,我通过别人介绍和他取得上联系;他从肥东县驱车来合肥市区接上我,前往他的公司参观。见面印象是:高高的个头、稍胖的身躯,忠厚老实。
在车上,柯家厚简单介绍了自己:34岁,福建福州人;2008年,经合肥肥东县农委招商,在店埠镇创建了合肥福泉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年产食用菌鲜菇5000多吨,产值6000万元。工厂目前占地60多亩,生产厂房多达15000多平方米。
到了厂里,80多名员工——都是农民工务工人员——在现代化的厂房里,有条不紊地忙碌着。真是一番生意兴隆的景象。
柯家厚感人的地方,不在他工厂规模和员工队伍的不断壮大,而在他矢志不渝的精神——誓做农业科技的创新者。仅有高中学历的他,发愤图强,深挖自身的特长,走出了一片农业科技创新的新天地。
他的家乡福建是中国的食用菌故乡和发源地,食用菌生产工艺及产品质量响彻全国。他本人早年一直在福建从事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机械设计、安装;经过多年工作经验积累,对食用菌生产工艺和市场有一定的了解。在工作过程中,他看到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效益和发展前景十分可观,决定发展食用菌工厂化生产。2008年,在肥东投资建厂后,即按照福建传统的食用菌袋栽模式开展食用菌生产。当时,虽取得初步成效,但生产周期长、出菇质量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产效益。他决定开拓创新。
经过潜心钻研,柯家厚先后研发和实施了金针菇瓶栽生产工艺和液体菌种生产工艺,这两项技术的应用在国内外都处于领先地位。这对于仅有高中学历的柯家厚来说,实属不易。创新让工厂的生产效率得到大大提升,标准化、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同时,还增强了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他主导的“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的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研究”等有关科研项目先后被安徽省科技厅、合肥市人民政府授予“省级科技成果奖”和“合肥市科技成果三等奖”。《安徽农学通报》等省级学术杂志也发表了他的“瓶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不同栽培料配方的比较试验”等著作。
他进行农业技术的创新,带来的不仅是工厂生产效率的提升,其他的成绩也显而易见。公司目前已有3项国家发明专利和8项新型实用技术获得国家专利认定,授予了专利证书;目前仍有30项发明专利正在申报受理中。通过强化品牌建设,他引领了行业发展;生产的“顺泉”牌金针菇通过了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2010年被评定为安徽省食用菌行业“优秀品牌”。由于潜心创业,生产技术不断创新,柯家厚还先后被政府有关部门授予“肥东县首届十佳青年创业之星”、“肥东县拔尖人才”和“合肥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安徽省食用菌行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他不但注重加强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新技术、新工艺的探索,还善于利用自已的新技术、新模式满腔热情地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实现他“变废为宝、兴菌成业”的创业梦想。近年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秸秆禁烧工作被列为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为响应号召,柯家厚将食用菌生产原料由原来的以棉籽壳为主调整为农作物秸秆、玉米芯等为主,年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玉米芯等8000多吨,并对食用菌生产后的菌渣进行了综合利用,积极开发成有机肥料。这样,既解决了农作物秸秆等农林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问题,又收到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成了典型的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
随着事业的发展,柯家厚工厂的规模和员工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起到了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目前,固定资产已达5000多万元;解决周边80多名农民工务工就业,员工人均年收入3万余元。公司还先后被安徽省农科院、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列为试验、示范基地和大学生实习基地,被合肥市农委授予“合肥市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年接待高校毕业生、职业农民参观实训达400多人次。同时,还带动了周边一大批食用菌种植户和生产园区改进新技术。
柯家厚说,虽然自己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今后的创新之路还更长。谈起未来的发展,他表示,公司将加强科技创新和市场开拓,延伸产业链条;进一步加强基地建设,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种植品种,力争2年内年产销量达万吨以上,努力争创全国一流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示范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