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菌业先锋

    丰科生物:工厂里做农业 小菌菇变“白富美”

    发布日期:2016-06-07 来源: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近年来,越来越多家庭的餐桌上出现了白玉菇、蟹味菇等珍稀食用菌。那脆嫩鲜滑、清甜可口的美味,安全、营养的品质,加上日益亲民的价格,受到众人喜爱,成了百姓餐桌上的“白富美”。
      这一餐桌现象的背后,浸润着上海丰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奋发有为。作为我国第一家工厂化珍稀食用菌生产企业,上海丰科以科技创新为魂,以工匠之心为本,在短短十多年里,引领我国珍稀食用菌行业跃居世界先进之列,为百姓餐桌增添了高品质食材。
      筚路蓝缕,玉汝于成。回望跨越式发展之路,上海丰科董事长吴惠敏平静地说:“我们只是专心致志地做着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
      敢为人先 涉足工厂化食用菌生产
      2000年前后,在哈尔滨经商成功的吴惠敏来到上海,寻求实业投资发展方向。在当时朋友们推荐的各种项目中,经过认真调研和比较,他决定与上海农科院合作,投资建设国内第一家工厂化珍稀食用菌生产企业。
      食用菌营养丰富、口味鲜美,自古以来作为上等食物受到人们喜爱。《礼记》一书中记载说:“芝栭……皆人君燕食所加庶羞也”(菌菇是君王宴席上常见的美味)。菌菇的营养价值也得到各国认同,美国人把菌菇誉为“上帝的食物”,日本人说它位于“植物食品的顶峰”,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人类最佳饮食结构也是“一荤一素一菇”。
      我国拥有丰富的食用菌品种,产量也相当高。但是由于主要是由菇农来种植,生产规模小而分散,生产技术很难规范,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甲醛超标”、“农残超标”等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也影响了百姓的消费积极性。
      上海农科院专家“忽悠”吴惠敏说,如果采用国际先进的工厂化食用菌生产方式,这些问题将迎刃而解。同时也提醒他:这个项目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回报也慢,风险很大,三思而行。
      用工厂化生产来改造这样一个产能过剩、口碑欠佳的传统农业领域,靠谱吗?“能够让更多百姓吃上安全、营养的美味食物,这个项目值得上!”吴惠敏果断拍板,“而且要做高端的珍稀食用菌,填补国内空白。”
      2001年,上海丰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奉贤区现代农业园区成立,在国内首创了珍稀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的新模式。2002年,我国第一盒工厂化蟹味菇在丰科的流水线上诞生了。2005年,第一盒白玉菇又出现在同一个车间里。丰科就此填补了中国在珍稀食用菌工厂化培植领域的空白,实现了该领域从0到1的突破。
      在丰科的生产车间里,上海丰科总经理张文宏介绍说,一朵珍稀菌菇从源头到餐桌,要经历80多天的奇幻旅程,优质的自主产权种源供给,安全、天然的培养基原材料,十大全自动生产工序,确保了菌菇生产的安全和高效。“丰科菌菇均通过208项农残检测无农残检出,获绿色食品认证,在营养美味的同时守住了舌尖上的安全。”
      包装间里,身穿全套工作服的工人从流水线上拿下菌瓶,利落地取下整菇,秤重、装盒、密封、入库,再全程冷链运往各大饭店、超市、菜市场,或者运往港口、机场出口海外。
      躺在特制防雾包装盒里的白玉菇雪白晶莹,蟹味菇纹理清晰,两者娇嫩欲滴,惹人喜爱。很快,填补国内空白的“丰科”品牌珍稀食用菌获得了“上海市名牌产品”“上海市著名商标”等系列荣誉,还被农业部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是我国食用菌行业最早获此殊荣的产品。上海丰科也被评为“全国食用菌行业最具影响力企业”。
      创新为魂 打造核心竞争力
      丰科出名了。从农业部长、省长市长,到专家企业家、市民百姓,前来参观学习的人流络绎不绝。丰科的产品更是市场上的抢手货,“批给谁卖,谁就赚钱”。
      在荣誉和成功面前,上海丰科没有固步自封。“创新是我们企业的基因。无创新,无未来。”董事长吴惠敏居安思危。
      工厂化珍稀食用菌生产体现出多学科性,整个生产过程涉及微生物学、育种学、遗传学、工程制冷、机电一体化、采后保险等多种专业知识。丰科的创新贯穿在整个生产流程的不断优化中。
      比如,投产之初白玉菇的整个生产过程大约是100多天。能不能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上加以缩短?经过科研人员不断攻关,丰科白玉菇的生产周期缩短到了80多天,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又如,从日本引进的生育房里每层架子的高度通常是50厘米左右,而学建筑出身的吴惠敏和技术人员反复测试改进后,把层高降到了36厘米,大大提高了厂房利用率。据估算,目前占地200多亩的丰科工厂,可以生产出传统大棚栽培2万多亩的产量,从而节省了大量土地资源。
      经过十多年的不断革新,丰科引进的世界一流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得以更加优化,充分展示了“低碳生产、高端品质”的生产理念和节能降耗、高效集约、控制精准、生态循环的现代农业优势。再加上新建工厂扩产,丰科的珍稀食用菌日产量从投产之初的2吨提升到120吨,年销售额从几百万元上升到5亿多元,始终保持3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
      创新更体现在丰科倾力打造我国珍稀食用菌的核心竞争力上。我国珍稀食用菌行业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菌种稀缺和退化,甚至没有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珍稀食用菌菌种,发展空间完全受制于进口菌种。
      上海丰科把研发自主知识产权菌种视为具有国家层面战略意义的大事。由刘玉、韩成琳、李开盛等一批年轻博士、硕士组成的研发育种团队全力攻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沉浸在实验室和生产车间,埋头于枯燥的选种、育种、野生驯化、杂交、基因提取等工作之中。2012年,白玉菇3号菌种终于培育成功,其生长周期、单位产量、水分含量、耐储存性等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2015年获得国家专利。这是我国珍稀食用菌行业首个菌种专利授权,填补了国内空白,入选了“2015年全国食用菌行业十大事件”。
      上海丰科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先后成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试验站,通过上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拥有核心技术人员65人;拥有有效专利56件,其中发明专利21件,综合技术水平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多项科技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
      匠人之心 做好每一个细节
      白玉菇通体洁白,晶莹剔透,像飘然而至的白衣仙子。蟹味菇褐色头盖,实体丛生,像是一群活力四射的少林小子。
      “菌菇有灵性,我们是当孩子一样精养的。”吴惠敏说,“在工厂里做农业的事,特别需要匠人之心。”
      匠人之心是体现在细节上的。丰科的生育房里,白茫茫的雾气氤氲弥漫,在每层栽培架上方蓝色光源的柔和映照下,宛如一个奇幻世界。这里模仿着自然环境中的光源、水雾等生长条件,让菌菇不受季节影响,实现全年不间断连续生产。
      “我们用的水都是崂山矿泉水、生态水,光源用的是LED灯,还放音乐呢。反正什么好就给它们用什么,像父母宠孩子似的。”总经理张文宏说。
      在丰科,所有进出车间的人员都要严格消毒,生产车间达到了万级无菌国家标准。张文宏说:“珍稀食用菌对环境质量要求很高,我们不仅要尽量人工模拟好它的各种生长条件,还不能有半点污染。”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丰科不使用任何农药和增收剂,产品无农药残留。在丰科员工眼里,流水线上的珍稀食用菌就是一个个娇嫩的新生儿,而他们必须像“月嫂”一样悉心呵护。
      匠人精神还体现在对原材料的“吃干榨尽”上。丰科买来原本废弃的秸秆、玉米芯、木渣等下脚料,制成菌糠用于食用菌生长。等到白玉菇、蟹味菇长成采摘后,流水线再将菌糠挖出来,卖给肥料公司做成有机肥料。这些有机肥可以种花种菜,还田入土。这样,从原材料的采集到最后余料的利用,形成了高效生态农业循环利用的完美闭环。
      丰科的“精耕细作”“吃干榨尽”得到了普遍好评。到访的加拿大农业部长也连声称赞,表示没有想到中国的工厂化食用菌企业已经达到如此高的水平,希望丰科到加拿大开设分厂。
      工匠之心,贵在耐得住寂寞,贵在精益求精。多年来,上海丰科不做广告,不做宣传,专心致志地为我国食用菌事业的腾飞默默努力。就像白玉菇那样,在充满爱心的空间里,吐纳自然之气,安静地、缓慢地成长,最后破瓶而出,玉洁冰清,惊艳于世。
      “工匠之心是我们企业的追求,我们一直努力这么做,因为我国食用菌事业要填补空白、要追赶国际水平,必须这么做。”吴惠敏说,“中国太需要工匠之心了,我们会坚持做下去。”
      家国情怀 满足百姓高品质生活需求
      冰心诗云:成功的花,人们只惊艳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上海丰科在发展过程中也遭遇过多次坎坷,比如管理团队的突然退出、建设资金的?一时紧张、首次IPO的失利……但每一次都挺过来了,而且把每一次挫折都当作新的起点,不断超越自我,使企业更加美好、更加强大。
      “必须扛下来!”吴惠敏说,“往小里说,是咱丢不起那人。往大里说,是为了国家好、为了百姓好。咱养的这叫‘争气菇’。”这一“扛”,不得了,从初创上海丰科时投资1400万元起,2008年和2011年企业又先后投资10亿元在青岛、秦皇岛建立了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基地。继丰科上海工厂(国内首家工厂化珍稀食用菌企业)、青岛工厂(世界单体规模最大珍稀食用菌工厂)之后,更加先进的丰科河北工厂又将在今年投产。河北丰科将日产白玉菇、蟹味菇50吨,同时集生产和工业旅游、科普教育与研发一体,代表着我国食用菌行业的最高水准,在全球范围内也是领先水平。
      “丰科河北工厂增加旅游和科普教育功能,是要让百姓了解我们的产品不仅是美味的,还是安全的、健康的,从而让更多百姓的餐桌上出现珍稀食用菌,享受高品质的饮食生活。”总经理张文宏说。
      在解决温饱及营养摄入不足之后,绿色养生成为我国百姓的饮食潮流。珍稀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是一般蔬菜和水果的几倍到几十倍。在吴惠敏看来,上海丰科能够打造出我国珍稀食用菌行业的新天地,除了坚持科技创新、贯彻匠人精神、抓好团队建设这些重要因素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行业迎合了健康饮食的潮流,创造并满足了百姓新的消费需求。
      美味之于人类,是永恒的追求。如今,肇始于上海丰科的我国工厂化珍稀食用菌行业已经壮大,包括白玉菇和蟹味菇在内的真姬菇日产量达到400多吨。采用精品菌种、纯水滋养、全程无菌、高标检验、锁鲜包装、冷链物流等技术,确保从源头到市场的安全与新鲜的珍稀食用菌,正被摆上越来越多百姓的餐桌。
      “我的理解,供给侧改革就是要求企业不断创新,不仅要创造新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还要创造新的需求,引导市场消费。丰科的价值观是‘健康为民’,这符合饮食潮流。”吴惠敏说,“目前我们的鲜品很受欢迎,今后还要考虑深加工,比如做成珍稀食用菌醤、提取营养成分做保健品等等,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