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工厂化文库

    突破工厂化灰树花栽培关键技术

    发布日期:2015-09-02 来源: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食用菌作为朝阳产业,在我国现代农业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农业中继粮、油、果、菜成为第五位,产值超过2000亿。据了解,全国已知可以人工栽培的菌类已经达到了60-80种之多,目前食用菌工厂化品种中技术较成熟的除了金针菇、杏鲍菇等少数外,其他品种的工厂化寥寥无几。是什么因素制约了其他品种实行工厂化的发展呢?笔者认为,人工模拟岀菇环境控制技术是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瓶颈。
        目前已知菌类的单元式培养基预处理工序几乎可以说是大同小异:包括原料的发酵、碳氮比的配方、含水率、灭菌、接种、养菌、后熟等。这些都可以做到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数据化,像这些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可以大大的降低企业的用工成本和增加企业的效益,但在工厂化生产过程中,为了降低制冷或制热能耗,出菇车间不能大量通风,而香菇、灰树花、草菇、灵芝、黑木耳等大多数食用菌品种都属好氧型菇类,在缺氧的车间不能正常生长。这也是为什么好氧型菇类不能工厂化生产的原因之一。目前,国内一些企业开展菇房建设、模拟出菇环境等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三元制冷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就成功摸索出一套适合周年工厂化灰树花栽培工艺。
        灰树花,又叫栗蘑、舞茸、栗树菇等,原产于日本北部山区,是一种药食两用菇类,营养十分丰富,营养价值很高,所含氨基酸、蛋白质比香菇高出一倍,具有防癌、抗癌及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特别是灰树花多糖对于肿瘤的抑制和修复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上世纪80年代日本实现了灰树花工厂化生产。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对灰树花进行人工驯化栽培,并在河北、浙江省有少量栽培,但主要依靠自然条件,以大棚栽培为主,技术尚不成熟,产量不及日本的2%。在现有的灰树花大棚栽培中普遍存在原基分化能力弱,整齐度不一致等问题,造成产量较低、品质差,且生产不稳定,无法满足正常的灰树花市场供应需求。于是,很多企业开始实施灰树花工厂化生产,但由于灰树花工厂化岀菇阶段对于环境控制的温、光、湿、气协调性要求极为苛刻,目前在全国能够熟练掌握该项技术的工厂寥寥无几,因此,限制了灰树花在国内市场的推广和健康的发展。
        三元公司于2014年初与某科研机构紧密合作,共同解决灰树花工厂化项目的相关技术瓶颈,并实地考察了灰树花传统大棚栽培的各项流程,以及携带相关环境数据采集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培养基温度、环境温度、空气二氧化碳含量、环境湿度、光线强度、以及光谱分析等。公司投入大量的资金建造模拟岀菇房和开发新型灰树花专用环境控制设备——灰树花岀菇专用机,该设备前期由计算机控制进行计算协调分析,它根据预设数据,结合外界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含量及光照和预设值比较进行协调分析,可以做到换气几乎不改变温度、湿度的变化,从而模拟灰树花最佳的生长环境,保证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设备同时具备数据自动记录功能,运行的过程中记录核心数据以便下次参考,将灰树花生长环境调整到最佳状态,经过三元人一年多的数据采集和无数次的调整实验,终于成功攻克灰树花工厂化,开片难、成鹿角状、样色不能达到灰褐色、朵型不整齐、转化率低的技术难题,并初步实现岀菇无需人工管理,全程由计算机控制岀菇周期的对环境需求的变化,从而达到了保质保量,降低了企业的人工使用成本。
        智能农业·三元先行。三元制冷公司在食用菌领域一直倡导智能农业,近两年除了研发常规品种的种植环境设备外,与行业专家、相关院所在珍稀品种的智能环境研发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同时也是先行者、实践者。在今年的“全国第十一届菌需物资博览会暨食用菌工厂化发展论坛”上,三元人希望可以和广大中国食用菌工厂化从业者集智聚力,共襄产业发展大计!( 文/戴金勇 单位:南京三元制冷设备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