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促进跨越
—— 访苏州市中大空调净化工程有限公司 总经理 梅益文
记者 李光辉
苏州市中大空调净化工程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专业从事空气净化工程的专业公司,已有18年的发展历史,是一家集规划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培训指导及净化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企业。2011年公司涉足食用菌行业,潜心致力于食有菌工厂净化厂房研究,深入探索食用菌生产的工艺流程合理化。
2013年5月15日-17日在河北石家庄召开的2013全国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推广暨产销对接大会,苏州市中大空调净化工程有限公司首次作为参展企业参加此次会展活动,在会展期间,记者有幸结识了公司总经理梅益文,就公司的发展、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及涉足食用菌行业等问题采访了他。
记者:作为一家专业从事空气净化工程的专业公司,为什么选择涉足食用菌行业?
梅益文:作为一家18年来一直专注于从事空气净化工程的专业公司,在空气净化工程这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及实践能力,在同行业得到客户的认可。为了企业实现多元化发展同时公司也注意到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加快了发展现代农业步伐,深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可以预计,农业现代化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而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绿色、健康、安全食品已成为全人类及国家关注的重点,
食用菌产业既是中国农业生产中的传统产业,又是一项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食用菌产品以其营养丰富、药用保健、绿色环保的特点符合当下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市场潜力巨大。
在过去短短几年,随着食用菌工厂化规模不断的发展壮大,国内食用菌工厂化的生产标准还不够完善,而我们公司在生产工艺及无尘、无菌的生产标准方面走在行业的前列,因此,这么庞大的市场需求,我们认为有必要也有责任进入食用菌空气净化行业,为食用菌工厂化企业做好工作保障。
记者:在进入食用菌行业,服务食用菌生产前,公司做了哪些具体的准备工作?
梅益文:2011年,公司明确地把涉足食用菌行业,作为公司未来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抽调公司骨干人员经过半年时间对三省一市的市场调研、生产企业走访,发现食用菌工厂化企业数量在不断增长,但缺少标准化和流程化(如现行规范中有关安全生产、消防、环保职业卫生方面要求)的指标,使企业的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得不到有效管控。针对工厂化带来的弊端,公司受中国食用菌协会委托,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针对金针菇、杏鲍菇、双孢菇等菌菇的生产工艺及无尘、无菌的生产标准,做了初步的设计,整理出一套规范化的行业生产标准,能为食用菌企业减轻投资成本,并降低营运成本。
记者:随着食用菌工厂化企业的增多,带来了产能过剩,食用菌市场价格低迷,公司进入食用菌空气净化行业已有2年,谈谈您对目前食用菌行业的分析和看法?
梅益文:2012年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已经达到了788家,同比增长21%,而2006年的企业数仅为46家;2012年全国食用菌工厂化日产量达到了5080吨,比2011年的3188吨增长了将近60%,大批新建的食用菌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亮相。根据目前国内食用菌工厂化发展趋势,经调研发现,现有生产企业在投资规划及设计前期准备工作方面不够充分。究其原因,因国内没有统一的食用菌工厂化的生产标准(比如生产流程,无尘、无菌净化等),每个企业制定的生产标准都不一样,有的厂家定位太高,有的定位太低,甚至有的连前期设计都没做好就匆匆上马投产,从而导致生产企业投资成本增大,运营成本太高,很多企业入不敷出,纷纷转行停产。因此,通过这两年对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现状的分析,我们必须重视规划设计一整套符合食用菌行业的生产标准代替现行不规范的企业标准,只有这样企业发展才能做到开源节流,才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
记者:公司经过18年的发展,取得今天的成就,作为公司负责人,您是如何理解创新发展?
梅益文:对于公司来讲,所谓创新发展,就是通过引入新产品、新生产技术及工艺,并通过创新的管理理念,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前提,是企业生命力的不竭源泉;对于个人来讲,就是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与时俱进,站在长远的眼光看待公司的得失。只有这样,公司才能走得更远。
记者:作为公司总经理,您对公司未来发展食用菌产业有怎样的远景规划?
梅益文:公司计划在本年度内,完成国内食用菌生产工艺及无菌无尘生产环境标准的制定、技术培训及指导工作。同时我们期望在2014年下半年,将公司制定的标准(行业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推动食用菌行业规范、健康有序的发展。
同时,我们公司要以食有菌工厂净化厂房研究及深入探索食用菌生产的工艺流程合理化为目标。为食用菌生产企业提供有保障的洁净生产环境,为人类提供绿色、健康、安全食品。最后,公司将以优质的服务,帮助企业客户更好地实现企业价值。愿与食用菌行业同仁携手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双赢、环保、人文化的社会氛围,共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