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便于参加第三届全国食用菌工厂化论坛的代表对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情况有一个基本了解,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和食用菌市场编辑部组织市场专员和采编人员从9月中旬至12月上旬,在2008年和2009年全国工厂化生产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对2010年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
此次调查内容:①重新核对2008年和2009年工厂化企业数据,包括原数据中的企业产能增减情况,企业转产和倒闭情况,生产成本情况,盈亏情况,产品经销情况(代理或自销),以及政府帮扶情况;②新增工厂化企业数及分布情况;③工厂化企业使用设备情况(引进、国产、自制);④工厂化企业融资情况;⑤产品市场流通情况,及2010年1-12月(上旬)产品价格走势;⑥工厂化企业人才需求情况;⑦2010年工厂化企业在建和待建情况,并预计2011年新增企业数量及产能;⑧工厂化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此次调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企业问卷调查,二是对话调查(电话、短信、QQ),三是通过政府主管部门和协会组织协助调查,四是派员走访调查。同时,还通过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市场部在全国主产区已建的100多个信息点及设在大型农批市场和菜市场的80多个信息采集点开展专项辅助调查。在汇集相关数据后又分别与一些主产区的管理部门、协会组织进行沟通,同时又在10月下旬、11月中旬和12月上旬就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情况进行座谈研讨。现将2010年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基本情况
(一)企业数量及分布
1、2006年以来逐年工厂化企业数
注:2006年47家,2007年78家,2008年186家,2009年246家,2010年443家(含在建企业)。
2、2010年各省区市工厂化企业分布情况。
从各省区(市)食用菌工厂化企业分布情况看,东部沿海省区(闽、苏、浙、沪、粤)发展较快,特别是福建、江苏发展迅猛,中部和西部地区发展缓慢,东北地区近两年工厂化有所发展,但增幅不大。
3、2010年食用菌主产区(区县)工厂化企业情况。江苏省灌南县42家,福建漳州市龙海区26家,浙江省江山县22家,山东省梁山县8家,北京市房山区8家,北京市通州区6家。
4、在2010年调查中发现,原2009年246家投产的工厂化企业有32家转产或倒闭。其原因一是管理不善;二是技术支持不强;三是流动资金短缺。
(二)全国食用菌工厂化产能情况
1、2006年以来逐年全国工厂化产量
3、2010年全国工厂化企业主要生产品种日产量
4、2010年各省工厂化生产产品总量
注:金针菇988.9吨、杏鲍菇396.5吨 、蟹味菇134.75吨、白灵菇61.45吨、蘑菇63.6吨、秀珍菇51.25吨、鸡腿菇5.88吨、茶树菇10.5吨
5、2010年全国工厂化企业产能排序(日产15吨以上企业,单位:吨,含并列)
(三)2010年1-12月上旬工厂化产品部分出厂价格走势图
注:此出厂价由部分生产企业提供。
(四)工厂化产品的消费情况
据调查,工厂化产品约55%经各地配送公司和采购点分销到各地酒楼、饭店及较大型的学校、机关、医院、军队和单位职工食堂,40%经二级商贩分销到社区菜市场和中小型餐馆、职工食堂,约2%左右产品厂家自销(本地)。少量产品被加工成即食食品,另有少量出口(含广州、深圳、珠海,每日有少量工厂化产品随蔬菜类运输车出境至港澳等地),二者约占总产量的3%左右。
调查情况说明:
1. 被调查工厂化企业中有8家因个别原因不愿接受相关情况的调查。其中有5家仅提供产能和生产品种,有2家以情况特殊不便提供相关数据,另有1家拒绝调查。调查人员对以上单位分别采取通过经销商、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及业界同仁等多种渠道和方式进行间接调查。以上相关单位数据不具准确性,约占被调查工厂化企业443家的2%左右。
2. 在调查2010年443家工厂化生产企业数据中包括中小型工厂化企业,约占企业总数的30%,其中有日产半吨、一吨和二吨以上的单位。在这些生产单位中有60%以上是手工或半手工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而养菌室和出菇房都是恒温设施,个别配有半智能和全智能设备。此种模式投资少,雇工少,产品成本低,是2010年发展较快的生产模式之一。
3. 关于工厂化企业的产能。工厂化企业的产能及生产品种数据来源主要依据企业自报数据。个别企业产能及相关数据主要参考经销商和政府主管部门提供,此项仅占企业总数443家的1.2%左右。
4. 工厂化企业所用设备情况。2010年工厂化企业所需设备物资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但调查中发现很多中小型企业为节省投入采取改制和自制非标设备,约占设备总需求的60%左右。因有些具体设备购置费数据不便统计,故在此调查中工厂化设备需求情况没有单列。据调查,一个日产5吨的工厂化企业设备设施的投入约在400万左右,2010年全国工厂化新增日产总量在1000吨左右,以此计算设备设施需求应为8个亿左右。在研讨时,课题组认为,此数据只能为估算,不够科学准确。
5. 以上调查数据为不完全调查。据了解,在一些非食用菌主产区,因没有食用菌主管部门,一些中小型食用菌企业在当地被列为设施农业或特色农产品生产单位,没有单独统计为食用菌工厂化企业。另,在一些边远地区因信息不畅,个别食用菌工厂化企业数据有可能被漏填。
二、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现状及趋势
2010年是中国食用菌产业工厂化发展较快的一年,无论是在企业数量上,还是产能上,以及模式创新上,都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2010年工厂化企业总数达443家,较2009年246家上升79%以上;2010年总产量达65万吨,较2000年的40万吨上升62.5%;2010年从事工厂化生产人员达4.3万人以上,较2009年2.6万人上升65%以上;2010年工厂化生产总值约58.5亿元,较2009年的36亿上升62.5%以上。工厂化生产发展之所以迅猛,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市场利益空间大。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发布,全国2009年食用菌总产量为2020万吨。据中国食用菌商务网调查在2020万吨中有1800万吨为秋冬季顺季产品,反季产品约为180万吨左右(各地利用地域温差及清冷资源进行错季生产),工厂化产品40万吨。每年5-11月份是各类鲜品菇市场需求最大的季节,而全国反季产品和工厂化产品年总量仅为220万吨左右,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据调查,工厂化产品在每年7-11月高出顺季产品几倍,有时达10倍之多。有的工厂化产品几天里经手几个城市的批发商,有的经销商门店经常断货。由此巨大的市场利润空间吸引业界及社会资金投入到工厂化生产。据调查,2010年新增196家企业里有80%以上是社会资金投入兴建的,在2010年在建和待建的大型工厂化企业中90%是社会其它行业的企业家转投食用菌工厂化生产。
2. 政策引导。一些主产地政府部门看到工厂化生产的发展前景及提升当地食用菌产业发展水平的趋势,为发展工厂化企业提供了一些扶持政策,吸纳社会资金兴办工厂化生产企业。江苏省灌南县人民政府在2006年发现,一名由本地赴上海食用菌工厂化企业打工的原县供销社职工,返回本地投资兴办了一个小型食用菌生产工厂,产品销路好,企业效益好。政府经考察认为发展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很有前途,于是在2007年、2008年先后出台多项支持发展食用菌工厂化的政策,在短短三年里发展食用菌工厂化企业42家,日产鲜品菇300吨,成为中国最大的食用菌工厂化企业集群基地。现又完成招商12亿,正在兴建全国最大的食用菌工厂化产品集散地。同样,在辽宁岫岩、黑龙江伊春、江苏泗阳、山东梁山、高密等很多主产地,地方政府都制定出台了扶持工厂化企业的政策。同时,河北、山东、江苏、福建、河南、山西、广西等政府主管部门,也在“十二五”规划和相关文件中做出支持、扶持加快发展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决定。
3.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技术趋于成熟。经过十几年的工厂化生产实践,无论是引进型、创新型,还是本土实用型,都经历了实践的洗礼。工厂化产品不论是哪种方式生产的,产品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是首要的。正如战争中武器装备是多样的,而且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战争的结果往往不单纯地取决武器优劣,战争最终要的是胜利结果。正是由于生产模式的多样性,生产环境的多样性,十几年特别是近几年里,各地实践中总结模索出一些成熟的工厂化生产技术规则(或叫经验、方法),有的具有实践指导意义,还有的经专家们总结提炼后提高到一定的专业技术水平。这其中的技术成果有的是用企业巨大的资金投入换来的。近几年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品种已达10余个,生物转化率也有很大提高,产品的商品性能也有较大提高,从各方面反映出我国工厂化生产的技术日益成熟。生产技术的日臻成熟,市场前景好,加之政策引导,催生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快速发展。
4. 工厂化生产模式的多样性和企业的开放性。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模式是多样的,对不同类型的投资者提供了选择方式上的多样性。有的投资者把几种模式进行整合,并有所创新;还有的照抄照搬;还有的采取走出去请进来联合办厂。从规范工厂化生产角度讲,有的做法不尽科学性,但一个新兴产业在发展初期阶段,很难规定只准搞一种模式。这正是中国特色的体现,值得认真解读。近年来,工厂化企业之间的交流呈现开放式,特别是一些从实践中打拼出来的企业家和从实践中摸爬滚打出来的技术人员,他们经历了实践中的艰辛,总结了一些很具实践指导意义的经验做法,他们愿意与他人共享,乐于帮助其他投资者,避免走弯路。如山东省梁山县管驿镇工厂化生产园区,近两年接待了各地1600余人次考察学习人员,江苏灌南现代农业园区有时一天接待几个单位。灌南可为食用菌公司总经理李可伟对来访者毫不保留地介绍自己的生产经验。正是由于生产模式上的多样性和企业间的开放式做法,为发展中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在实践上奠定了基础。
5. 服务于工厂化生产的专业人员及机构有较大发展。2008年和2009年在进行工厂化生产调查时,很多企业提出管理型和技术型人才奇缺,有的企业因管理不善和技术指导缺位造成巨大亏损,有的涉临倒闭。2010年调查时虽然反映较多,但没有往年强烈,而且有的企业对从菇农中培养出来的技术人员大加重用,认为这些技工能吃苦,眼里有活,而且肯钻研,工资也不高养得起,虽然没有高学历和职称,但很管用。在服务于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上,近两年出现了一些服务机构,如上海荣善,可以根据不同类型投资者需求设计出各类工厂化模式,而且提供技术指导并承诺产品包销。还有福建省漳州市九湖食用菌研究所,专门建设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服务。还有很多专业的成套设备设计生产、厂房建设,菌需物资服务等,可量身定制。服务的多元化为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提供了经济、实惠、便捷的条件。
6. 国产食用菌专业设备生产在科技研发上和产能上有较大提升。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快速发展,为食用菌机械设备生产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据调查,近年来国产食用菌设备的占有率已达95%以上,其中江苏国鑫、福建兴宝、河南华蕈等一大批机械设备生产企业坚持深入生产一线,紧随工厂化生产的发展,不断研发适应中国工厂化生产需要的设备,在发展民族食用菌机械设备上做了积极努力。这些企业的产品与国外同类产品在性价比上,在售后服务上,均占居优势,得到工厂化企业对民族自创产品的认可。同时,在各地也涌现出很多为工厂化生产企业配套服务的设备生产企业。工厂化生产设备的不断研发和技术水平的提升,为发展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提供了技术设备的保障。
7. 食用菌工厂化浪潮在经济较发达的主产区兴起。这次调查发现,在浙江江山、福建漳州等地发展起一批小规模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这些企业以投资少见效快而迅速发展。浙江省江山市目前工厂化企业就有近30家,年栽培能力达6000万袋。现在,福建省漳州市的食用菌主产地一些菇农已由传统的种植大棚模式向现代农业发展,走向工厂化生产模式。在调查中还发现,在我国食用菌栽培历史较早的福建、浙江、江苏、上海、广东等地,几年里年总产量增长幅度并不大,而在产品质量提升、工厂化发展上是快速的。其中有的省提出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发展的目标。相信在近几年内一些经济发达的食用菌主产区,一些有经济基础的菇农,发展家庭式工厂化生产将是一个趋势。
8. 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已经初步形成。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形成,我国食用菌行业的投资主体由单一的菇农及相关部门转向以政府支持,社会资金介入的多元化的投资格局,由此产生的较为显著的变化有两点,①工厂化生产企业规划起点高,企业有资金支持,配套设施设备先进。②企业管理制度健全,具备现代企业特征。例如山西凯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卫总就是做餐饮起家,看好食用菌项目投资进来的。凯龙公司投资4750万元,建设现代农业生产项目——工厂化日产5万液态菌袋生产线两条,精品黑木耳养菌大棚50个,科普示范园1座,生产生活设施配套齐全。公司首次在全县实现了食用菌生产机械化和智能化。控制化系统应用于生产过程,实现了食用菌工厂化、机械化、标准化、无木化、周年化生产。像这样的企业在食用菌行业还有很多,这些外部资金和企业的介入,推动和带动了产业的快速升级。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促使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在2010年有了快速发展。据调查,2010年全国工厂化企业在建和待建的数量在100家左右,而且还有一些生产企业将在2010年扩大生产规模,预计2011年全国食用菌工厂化企业总数将达500家以上,年产能将达到80万吨左右。
三、存在问题的探讨
1. 专业人才匮乏。在这次调查中,企业反映最多的问题一是人才,二是资金。在2009年倒闭、转让、转产的32家企业里因管理不善和技术原因的有18家,占比例56%以上,占2009年全国企业总数的7.3%左右。人才问题虽没有去年反响强烈,但仍然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专业化人才的不足影响了工厂化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在这次调查中很多工厂企业让帮助发布寻找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信息。在调查中发现,也有一些企业采取培训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如广东珠海绿阳菌业公司。该公司采用自主培训的方式,从专科院校招聘有理论基础的人才,然后再培训1-2年成为了公司的技术骨干,这样既解决了技术人才困扰又培养了企业的忠实员工。食用菌工厂化企业不仅需要一支素质高的专业人才队伍,而且需要一支素质过硬,管理水平高,管理方法先进的管理人才队伍。根据我们对工厂化企业的调查,目前企业缺少管理人才的问题更加突出,普遍存在管理方式老化和管理知识老化的现象,管理方面的老化现象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阻碍发展。
2. 生产成本加大。2010年是物价上涨幅度较大的一年,食用菌的基料、水电费、运费及人工费都在涨。据调查,生产成本大约涨二至三成,一些效益差的企业几乎无利可图。在调查中发现有的企业采取内部挖潜,开源节流,以控制成本的增加。还有的在生产效益上做文章,提高生物转化率,提高产品的商品性能。
3. 缺乏可行性研究盲目投资。在今年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有部分企业停产或是经营艰难,原因多种多样,但其中主要原因是没有做好投资前的各项论证工作,凭主观臆断等非理性因素而进行项目投资开发,最后导致运营艰难。这次工厂化生产调查中统计的在建食用菌工厂化项目较多,不完全统计有50家工厂化生产企业目前在建设中,还有近50家在待建中。主要生产品种是杏鲍菇、金针菇。希望这些在建和待建企业未雨绸缪,做好充分的先期论证工作及市场调查分析。
4. 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和品牌意识欠缺。从当前看,因反季节产品的市场缺口较大,利益空间较大,由此有的生产企业在产品市场营销上下的功夫不大。特别是7-11月,工厂化产品成为抢手货,因此有的企业对营销存在盲目性,只关注产品市场销售情况和利润空间,忽略了如何加强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和自身品牌的树立及宣传。在产品销路不好时,还惯用价格战,没有让品牌效应发挥出来。随着食用菌市场的不断完善,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讲产品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和品牌推广相当重要。
5. 生产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在调查中发现,很大一部分企业主要靠自有资金实现滚动发展,使公司在生产规模、产品研发等方面与业内排名居前的企业相比处于劣势,存在着一定的市场竞争风险。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健全,建议工厂化企业在依托银行信贷为主的情况下采取融资渠道多元化,积极争取国家支持资金、投资公司及社会资金等。在这方面有的企业已总结出很好的经验,例如广东星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创业版上市首次公开发行1,700万股人民币普通股(A股)。该公司成功上市后可以推动企业建立规范的经营管理机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不断提高运行质量,最重要的是将募集大量的资金为之后的企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来源。
6. 关于产品质量。在这次调查中,反映食用菌工厂化产品质量问题很少,就是有也主要在产品经销环节上,如白灵菇包装纸、白色双孢菇的漂洗、出口杏鲍菇的微量元素含量等。质量是产品的生命。目前工厂化产品在生产环节上虽未发现质量问题,但随着消费需求增大,质量要求的提高,工厂化产品的质量问题应是生产企业关注的重点。同时,要积极配合政府部门打击经销环节上的违法行为。
7. 着眼未来节能减排势在必行。从全社会来看,能源的紧缺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前不久新闻报道很多地方频现间断性停电。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虽不属高耗电项目,但在有的地方政府以耗电高为由不与支持。据调查,在有的地方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用电按农用电计费,大部分地方按工业用电计费。据企业反映,有的企业每袋菌棒均摊电费0.3元,瓶装每瓶均摊在0.35元左右。一个日产5吨的企业,夏季月电费在15万左右。另一点就是温室排放和废菌包处理,一些生产企业对废菌棒处理有的还是停留在理论上。在这方面台商企业和自动化水平较高的瓶装企业做得较好。着眼未来,节能减排势在必行。这为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和专家、学者以及菌需物资供应商们提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要进入新的战略发展阶段还有许多未尽的工作等待完成。
四、2010年食用菌工厂化产品市场销售态势分析
1. 销售渠道。目前工厂化产品的销售渠道方式,一是直销店模式,另是代理销售。工厂化企业建立自己的直销店,优势是货源直供,价格透明可控,缺点是管理跨度的拓宽会带来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代理销售模式,是大多数工厂化生产企业普遍采用的。新发地的丰源菇行与几十家工厂化生产企业保持着良好的代理合作关系。这种模式对工厂化生产企业来讲是个省心省力的事,但缺点是定价权不能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中。呼吁行业建立食用菌工厂化产品的网络营销配送体系,例如韩国所有的金针菇进出口都有韩国金针菇产业联合会来进行,这为避免恶性竞争和培育市场有很大好处。
2. 销售价格。食用菌以其具有营养保健作用而倍受消费者的青睐,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消费者对菌类的关注程度也是日趋提高,食用菌的消费种类和消费量在逐年增加。随着对菇类鲜品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促使食用菌工厂化产品市场需求空间逐年增大,据调查80%以上大型酒楼、饭店常年以使用工厂化食用菌产品为主,认为质量有保证。纵观2010年1-12月(上旬)国内工厂化菇的价格,基本处于平稳上涨行情,关键是得益于产品市场本身需求的稳定。
注:此表为金针菇、杏鲍菇、蟹味菇、白灵菇、蘑菇1-12月上旬价格走势(数据来源:食用菌市场杂志采集北京新发地丰源菇行报价)
分阶段看,1-4月份顺季产品逐渐充斥市场,价格走势由高位趋向平稳;5月份以后,随着顺季产品的逐步退场,市场需求缺口加大,工厂化生产产品的价格逐步走高;8-10月份,在季节性供给紧张及节日需求的刺激下,市场价格维持在较高水平;进入冬季,经历过新一轮顺季产品陆续上市之后,顺季产品的产量将成为决定市场走势的重要因素。
从价格走势来看,食用菌工厂化产品作为中高端消费品,其销售受节日采购影响加大,每年的“五一”、“十一”、中秋以及春节都会出现一波备货高峰。其他时间段则主要受顺季产品价格走势影响。
3. 工厂化食用菌产品进出口情况。据海关数据显示,1-10月份我国食用菌进口总量达到16项共计1300多万美元,出口总量达24项共计19.7亿美元,主要品种有蘑菇、白灵菇、金针菇等,主要为罐头产品,其中工厂化产品占有一定比例。本次调查中涉及工厂化产品出口的企业有20多家。随着国际市场的拓展,工厂化产品的出口潜力将会增大,一些大型工厂化生产企业应瞄准国际市场,积极拓展市场空间。
五、工厂化生产相关问题的探讨
1. 菌需物资供应。这次调查中,很多企业反映玉米芯、棉籽壳和其它辅料供应时,很难找到有机认证的基料。特别是一些出口企业对有机基料的需求更为严格。现时因出口企业少,食用菌工厂化产品又主要是销往国内市场,但随着消费市场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基料质量认证问题将提到议事日程,如棉籽壳农药含量、玉料芯微量原素等。建议大型工厂化生产企业建立自己的原料供应基地,以确保产品质量的安全性。
2. 工厂化设备的研发。在被调查的443家企业中,半机械化周年生产的企业占有相当的比例。半机械化生产企业的优势是投资少见效快,但企业普遍的特点是产量低,机械化程度不高,在未来的发展中不具备市场竞争力,所以半机械化生产企业要适应市场竞争需求,就要更新生产设备。而如何研发出价格低、质量优的设备,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3. 产品物流。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很快,使城际之间的物流变得似乎很方便,在客观上模糊了人们对运输成本上升的认知。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新建的工厂化生产企业往往是为掌握自己的经销主动权,而每天租车或自购冷藏车进行产品配送,经常出现空返,使销售运输成本增大。据调查,每斤运费均摊0.6-0.8元不等。据调查,全国食用菌工厂化产品配送方面,在大中城市每天达数百吨,而且数量、地点稳定。有实力的企业应介入食用菌工厂化产品的物流,这样一是节约企业经销成本,二是使产品配送规范起来,逐步形成产品配送体系。
4. 精深加工。目前我国工厂化生产食用菌产品鲜品销售占主导地位,但是随着在建项目的陆续投产,市场竞争会陆续增强,在产品价格低迷的时候怎么办?在调查中发现天津宝坻区一台商投资近亿元,在建一个年加工10万吨的食用菌工厂化即食加工企业。台商认为工厂化产品质量有保证,而且周年供应,适合工厂化加工。食用菌工厂化产品的精深加工市场空间也是非常大的。
5. 工厂化产品出口。现境外国家和地区的食用菌工厂化产品已陆续进入大陆地区,如韩国金针菇和杏鲍菇,对中国食用菌工厂化产品市场形成一定冲击。中国工厂化产品出口如何扩大规模?在全球食用菌工厂化产品的性价比上我国是占居优势的。多年来双孢菇罐头出口一直是创汇的主要品种,工厂化鲜品菇能否形成一定出口规模,值得业界同仁思考。
近几年我国食用菌行业发展速度较快,受益于食用菌行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以及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食用菌产品市场在国内和国际都十分看好。国家提出“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也为食用菌行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进入2010年,我国食用菌行业面临新的发展形势,由于新建设企业不断增多,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以及直接生产成本的加大,导致行业利润降低,因此食用菌行业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面对这一现状,食用菌工厂化企业积极应对,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竞争优势,把握行业的市场运行态势,了解国家政策法规走向,积极应对各种挑战,为发展中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做出积极贡献。2011年是中国“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党和各级政府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业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中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必将迈上新的台阶,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全国各地在发展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方面总结了很多好的经验,在发展模式和路径上做了积极探索(附案例分析),相信未来中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在业界同仁的努力下一定会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感谢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及主管部门、协会组织和业界同仁对此次调查工作的积极配合。
案例汇总
案例1:山东省梁山县,开创“小老板承租式”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经营模式的先河
山东省梁山县有着深厚的食用菌种植传统,具备创造食用菌产业辉煌的基础条件和优势。梁山采取“统一规划、统一菌包生产、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的标准化、规模化的工厂化生产模式和 “小老板承租式”的经营模式,在2008年于梁山举办的“全国首届食用菌工厂化论坛”上得到了业界人士的高度评价和认可。截止目前,全县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加工龙头企业达到10个,其中,农业产业化市重点龙头企业2个,省级食用菌科技示范专家大院一个;标准化规模种植基地47处;合作经济组织15个(含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008年,梁山荣善菌业开发有限公司“珍稀食用菌工厂化标准化种植模式研究示范”项目获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荣善牌”金针菇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案例2:江苏省灌南县,食用菌工厂化产业积聚效应已跃居全国第一
江苏省灌南县在发展食用菌产业过程中大力实施产业提升战略,强力推进由食用菌传统种植向工厂化种植和园区化标准化种植的转型升级,抓住现代农业示范区食用菌工厂化企业聚集这条主线,放大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规模效应。截至目前,有42家食用菌企业签约进驻灌南农业示范园区,已投产25家。主要生产品种有纯白金针菇、杏鲍菇、海鲜菇等,日产食用菌鲜品300吨以上,年内食用菌产值将超15亿元,解决5000名农民就业。灌南县将食用菌产业确立为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出台了一系列极具冲击力的激励政策,助推食用菌产业蓬勃兴起、快速壮大,目前灌南县工厂化菇年总产量占江苏省的40%。灌南的食用菌工厂化产业积聚效应已跃居全国第一,被中国食用菌协会授予“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示范县”,被省农委授予 “江苏省食用菌产业基地县”称号。
案例3:辽宁田园实业有限公司,工厂化生产规模处在国内领先地位
辽宁田园实业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较大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之一。公司注册资金2600万元,总资产2.1亿元。公司拥有意大利生产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食用菌机械化自动生产线,有符合国际标准现代化恒温自控生产车间48间,工厂化生产规模处在国内领先地位。可不受季节限制,实现全年稳定生产。辽宁田园采用的菌种相当于美国施尔丰公司(SB-56)及艾米塞尔公司(2400)的质量标准。在整个栽培过程中,全部使用天然原材料,不施用任何化肥、农药,保证生产出有机食品。公司是辽宁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辽宁省省级扶贫龙头企业;辽宁省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中国食用菌行业优秀龙头企业;全国农产品加工出口示范企业;全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企业;公司的工厂化褐蘑菇产品在2006年10月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96个“中国名牌农产品”之一。
案例4:连云港国鑫食用菌成套设备有限公司,拥有自主品牌的全套食用菌设备生产厂家
连云港国鑫食用菌成套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究开发、制造、安装、调试于一体的食用菌设备生产的专业化、现代化企业,也是国内唯一一家能够自产全套食用菌设备的生产厂家。公司自主研发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成套设备”,技术含量和机械化程度较高,设备成本相对较低,为加速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在全国范围内的大面积推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公司以科技创新为龙头,探索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新模式,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农户从事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树立了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新标杆,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生产,年产杏鲍菇9000吨。公司荣获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AAA级资信企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多项荣誉。
案例5:广东星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国内食用菌行业唯一的上市公司
广东星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食用菌企业唯一的上市公司,全国食用菌行业十大龙头企业之一。公司于2000年开始涉足食用菌产业,是专业从事食用菌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现代农业企业。公司目前有3个生产基地(东莞市塘厦基地、东莞市清溪基地、韶关市曲江基地),日产鲜菇约45吨。主要产品有新鲜食用菌(金针菇、真姬菇、白玉菇等)和食(药)用菌深加工(蛹虫草、真菌精华素保健品等)两大系列,产品质量、服务等方面得到了客户一致好评。公司自有品牌 “玉龙洞”,商标被评为广东省著名商标,“玉龙洞”牌金针菇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产品、绿色食品、国家无公害农产品。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东莞市农业龙头企业。
案例6: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国内食用菌工厂化产品经销的主要集散地之一
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主要经营蔬菜、果品、肉类等农副产品,其中蔬菜、果品两大项的供应量已占到全市总需求量的70%以上,是北京市名副其实的“大菜篮子” 和“大果盘子”。新发地批发市场也是北京市食用菌主要集散地,建有食用菌产品批发一条街,目前共有57家商户在专业从事食用菌产品的经销批发,每天“吞吐量”在500吨以上,占北京总交易量的70%以上。在57家食用菌经销商中,北京丰源菇行经销业绩尤为突出。北京丰源菇行成立于1990年,主要从事食用菌产品的经营销售,主要采用“市场+公司+工厂化生产基地”及特许连锁经营、分店直接销售等模式,目前在全国20多个城市建立了经营销售网络,与韩国、台湾、上海、广州等国内外食用菌生产企业建立了购销业务。公司年购销食用菌过万吨,年营业额逾亿元,是食用菌工厂化产品销售的典范。
案例7:北京金信食用菌有限公司,有效带动农户致富的食用菌工厂化企业
北京金信食用菌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8月,注册资金380万元,资产总额2440万元。公司以带领更多的农户种植食用菌,快速提高产品深加工的能力,以成为地区行业的龙头企业为经营目标,经过近几年的生产经营,规模在国内同行业中已位居前列。拥有温室出菇大棚40栋,冬季每棚可产鲜菇6吨,拥有出菇厂、培菌厂、菌种厂、罐头加工厂和低温冷库种植场,年处理鲜菇能力600吨。公司获得了“通州区星火科技一等奖”荣誉称号,2003年1月通过了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及北京市食用菌农产品安全认证,2004年又通过了国际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HACCP 认证。2006年通过中国有机产品认证。2007年通过了GAP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生产的“白灵牌”白灵菇被食用菌行业评为“全国名优产品”及“中国保健协会推荐名优产品”。
案例8:北京必洁仕环保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食用菌工厂化消毒剂产品研发的先行者
北京必洁仕环保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公司从减少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中竟争性杂菌侵染所造成的危害出发,一直致力于环保型消毒剂产品的开发。大力推行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治进程,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研发了必洁仕牌二氧化氯消毒剂,进行规范和彻底的消毒,使之有效地减少菌瓶和菌袋被竟争性杂菌侵染的机会,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以便降低污染率,提高菌瓶和菌袋的成品率。必洁仕公司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环保研究所合作,对二氧化氯消毒剂的有效性进行了系统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用必洁仕牌消毒剂0.25g/m3浓度熏蒸,防治木霉菌效果达到95%,防治毛霉效果达到92.56%,防治链孢霉效果达到99.28%。用必洁仕牌消毒剂0.75g/m3~1.0g/m3浓度熏蒸,能够完全杀灭链孢霉菌,防治效果达到100%。必洁仕牌二氧化氯在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过程中的使用和推广对食用菌病害和杂菌的防治起到了安全、有效的作用。
点击排行
最新图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