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厂房设施建设
一、厂房建设
厂房建设可采用新建或者是利用旧房舍改建,可采用砖瓦水泥结构,也可采用简易保温棚结构。 厂房应分为三个区域,一是污染区,二是无菌区,三是培养区。污染区为拌料、装袋、灭菌时使用。厂房面积首先以生产数量来确定培养区的面积,然后再因地制宜的确定污染区和无菌区的面积,培养区的面积可按毛面积每平方米培养300袋来计算,一般来说35平方米面积一次可摆放1万袋左右。每个培养室的面积最大不宜超过60平方米。
厂房建设要求:对于砖瓦水泥结构的房屋,无论是新建还是改建,在每次使用时都要重新用5%的白灰水刷一遍才能使用。由于污染区用来拌料、装袋和灭菌,所以以水泥地面为好。无菌区用来接种,所以必须保证密封性良好的水泥地面,最好要有缓冲间,以避免因冷却而形成负压,导致有菌的空气进入无菌区。培养区既要保证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还要有良好的通风设置,培养区还要避光。
二、生产设施建设
1、培养室菌架建设
菌架可采用钢架结构和木架结构等形式。长久的使用以钢架为好,有利于控制杂菌的侵染,但造价高。一般以木架结构即可,但要注意在每次使用时的消毒灭菌处理。
每排菌架宽度1—1.3米,菌架高度以房屋高度为准。一般上边留有0.5米的空间,下边留有0.5米的空间。层架高度为立放30cm,卧摆50cm,立柱间距为1米,过道宽50—60cm。这里所说的也不是绝对的。可根据房屋的高矮、长、宽综合考虑。只要合理利用空间就行。菌架靠墙的一侧要与墙体接触牢固,以避免菌架倒塌造成损失。搭架子所用的原材料,例如木杆、板方、板皮等原料,首先要在外面用5%的白灰水刷一遍才能使用。不管是什么原料,凡是进屋搭架子用的都必须先消毒,后进屋。架子搭好后将室内卫生清理干净,关好门窗进行消毒,用菇保一号、二号进行熏蒸24小时(按说明书比例用)。
2、培养室供热设施
1、暖气片供热。我们提倡利用暖气片供热。因为加温时室内无烟,对菌丝体生长十分有利,食用菌生产就怕烟薰菌袋。因为培养室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超过0.1%时就会抑制菌丝生长。
2、地火龙、炉筒子供热。用地火龙和炉筒子供热要考虑到室内有烟问题,一般都是将火炉子搭在培养室的墙外边,不能将火炉子搭在培养室里边,一是防火,二是控制室内二氧化碳的增加。地火龙和炉筒子的上面都要放石棉瓦控制局部温度增高。一是怕烤坏菌袋、二是怕火灾的发生,稍有不慎,就有火灾发生。
根据实践经验,地火龙高度以30厘米左右为宜,宽度在30—40厘米左右,上盖可用石棉瓦或红瓦。地龙墙体要用泥沙土抹平、抹严、以防漏气,不利于菌袋培养。
3、通风设施建设
通风设施是指室外空气相互交换的设施,南面或东面墙体上的通风口要留在墙体的底部,高于地龙的高度,如果是暖气供热,则通风口的高低以距地面15—20厘米为宜,北面或西面墙体上的通风口要留在墙体的上部,距棚顶20厘米左右为宜。
一般35平方米的培养室至少要设两个通风口。通风口直径为40×40厘米,通风口用双层铁纱网罩上。培养室面积大的要增加数量。
4、换气设施建设
换气设施是指使室内空气上下流动的设施,可用一个或多个换气扇进行,可采用人工和自动控制的方式进行。使用一个换气扇时,要把换气扇放在培养室的中心位置,放在地面上即可,向上换气。使用两个以上换气扇时,可在长度方向放置在两端,一个在上部,一个在下部,进行对流换气。
5、自制灭菌锅
①、采用两个80印圆铁锅加热砖和水泥墙体结构的方式,锅体以2米×1.5米×1.7米或1.9米为宜。使用菌筐一次可灭菌1200袋或1500袋。在锅帘子以上10厘米处,在四个角处安装四个排气孔(兼作测温孔和加水孔)。加水时要采用分锅加水的方式进行,最好加热水。此锅的优点是加水时可以保持不降温。冷却时要先打开排气孔,然后再打开锅门。
②、采用自制铁槽子加热砖和水泥墙体结构的方式,采用煤、电两用方式加热。铁槽子规格为长2.3米,宽1.2米,高0.4米。在距铁槽子底部10厘米处,均匀分布安装8个电加热器。锅体内径尺寸2.5米×1.5米×1.7米或1.9米。使用菌筐一次可灭菌1500袋或2000袋。在铁槽子里安装分水隔,分水隔板高30厘米,在距铁槽子底部20厘米处焊接出一个水位检查孔。注水时要进行分隔注水。在锅帘子以上10厘米处分别安装6排气孔(兼作注水孔和测温孔,测温采用电子测温报警控制仪)。此锅除具备上述的优点外,还具有自动控制功能,可有效避免人为疏忽而造成的损失。在使用时先采用燃料加热,在人疲劳时采用电自动控制加热保温。冷却时要先打开排气孔,然后再打开锅门。③、自焊或购买铁箱式灭菌锅。可根据生产量确定大小其优点是方便快捷,其缺点是不利于保温。
6、菌筐制作
根据实践经验,铁制菌筐规格以47厘米×47厘米×22厘米为宜。(适用于菌袋规格为17厘米×33厘米,如用其他规格菌袋要适宜加高或加宽菌筐)
7、温度自动控制
对加热灭菌和菌袋培养过程提倡应用温度自动控制装置,以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浪费和损失。
8、杀菌设施建设
对接种室、缓冲间和培养室灭菌处理,除食用药剂灭菌外,还可使用器具灭菌。主要器具有紫外线杀菌灯和离子风机。使用器具灭菌有利于杀死细菌芽孢和真菌菌丝体新发育的微生物。
第2章菌种及栽培袋制作
一、原材料准备及质量标准
1、木屑:要求无杂质、无霉变、以阔叶硬杂树为主。如果木屑过细,可适当添加农作物秸杆(粉碎)进行调解粗细度。以颗粒状木屑80%加细锯末20%为宜。
2、麦麸、米糠
麦麸、米糠要求新鲜无霉变,麦麸以大片的好。目前有的磨米房稻壳粉碎到米糠里卖,致使米糠质量下降。一般好的米糠一麻袋在120—130市斤,否则就是里面掺加稻壳,购买时一定要注意。
3、塑料袋
生产黑木耳的塑料袋现有两种。一种是高压聚丙烯袋,其优点是透明度强,耐高温,1210C不溶化、不变形,方便检查袋内杂菌污染;其缺点是冬季装袋较脆,破损率高。一种是低压聚乙烯袋,其优点是有一定的韧性和回缩力,装袋时破损率低;缺点是透明度差,检查杂菌时不易发现;该袋不耐高温,只适合常压1000C灭菌生产。总之,不论哪种袋,要求每个袋重量都必须在4克以上为好。塑料袋太薄,装袋灭菌后就会变形。
菌袋质量鉴别:基本方法为“一量、二称,三压、四看”。
一量:量规格,现通用菌袋规格有三种折袋,16.5cm×33cm,17cm×33cm,17cm×35cm。前两种规格装湿料以2斤为宜,装完料后菌袋直径为11厘米,袋高18—20厘米;后一种规格湿料以2.3斤为宜,装完料后菌袋直径为11厘米,袋高21—23厘米。装料不可过多,否则不利于发菌,还会延长整个生产期。常规品种,装料2斤时每袋价格与菌袋的重量成正比。以上三种规格袋,每个袋重在4—4.2克为宜。
三压:对低压聚乙烯袋,进行挤压检测。把袋充满气体,然后拧紧袋口挤压看其变化,如爆裂则袋为生料制作,为次品袋;如鼓涨开裂则为纯料制作,为好袋。
四看:看厚薄的均匀程度。如厚薄均匀为好袋,否则为次品袋。
建议使用规格为17cm×35cm,重量为4.2克的低压聚乙烯或高压聚丙烯袋。乙烯袋和丙烯袋只是使用习惯问题。低压聚乙烯袋不能用于高压灭菌生产,其优点是不易脱袋。高压聚丙烯袋为通用袋,其优点是便于检查杂菌,便于割口。
4、双套环(无棉盖体)无棉盖体分两种,一种是用纯原料生产的,一种是用再 生料生产的。再生料生产的价格便宜。规格有两种,上盖直径3厘米和2.8厘米两种。购买2.8厘米规格的比较适合,2.8厘米规格的污染率低。只要注意使用条件,全面的看还是使用再生料无棉盖体为宜。
也可用单环加棉塞代替双套环使用,可以较大的节约成本,单环要用塑料打包带自己制作。棉花可用普通的棉花即可。
5、药品
黑木耳生产常用药品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促进生长用药品,一类是消毒类药品,一类是病虫害防治药品。
促进生长的常用药品主要有:三十烷醇、食用菌营养素、菇耳壮等药品,生产上可按着使用说明书使用。
消毒类药品常用的有:甲醛、来苏儿、硫磺、高锰酸钾、熏蒸消毒剂(菇保一号、菇保二号)、漂白粉、过氧乙酸、新洁尔灭、酒精、多菌灵、克霉灵、绿霉净、石灰等。
病虫害防治药品常用的有: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石灰水、乐果、敌杀死、敌敌畏等。
值得一提的是“杂菌净”拌料消毒药品。在生产栽培袋时添加,每500斤干料添加1袋(50克重),可有效的提高灭菌效果和缩短灭菌时间,灭菌时间由原先的8—12小时,缩短到4个小时。可有效的控制杂菌的侵染,提高成品率。但是在使用时切不可粗心大意。
二、木屑二级菌种制作
1、常用配方:木屑78%、麦麸20%、白糖1%、石膏白灰0.5%,磷酸二氢钾0.1%、成品料含水量63—65%。
2、工艺流程:
原材料准备→称量→拌料→装瓶→扎孔→塞棉塞→装筐→灭菌→冷却→接种→上架→培养管理→检查下架→包装入库。
3、生产技术要求:
①、原材料准备。主要是木屑过筛,筛除掉较大的木块,可有效的防治漏袋的情况发生。初步估测木屑的含水量。
②、称量。对所用的各种原材料称量要准确,特别是微量添加物品,不可过量,以避免产生负面效果。
③、拌料。先将麦麸、石膏、石灰称好后放在一起,先干拌两遍,然后再放入木屑中进行搅拌两遍,将白糖溶于拌料水中。然后将拌料水与木屑等原料混合翻拌2遍。要保证混拌均匀。在后两遍时要注意调整混合料的水分,保证含水率在62—63%之间,通过加白灰调整PH值在5.0--6.0之间。含水量的鉴定方法是,手握成团,触之即散。水分过大,容易发生黑曲霉蔓延;水分过小,不利于菌丝生长。
由于原材料购买地不同,各地木屑含水量也不一样,所以拌料时要灵活掌握。水与料拌匀后,进行过筛,过筛后备用。
④、装瓶、扎孔、塞棉塞、装筐,将瓶子洗刷干净、控干水分,然后装瓶。装瓶时边装料边振动,使瓶中的料松紧适宜。装料至瓶肩处,将瓶擦净并在瓶中间扎一个直径1.5cm孔,然后塞上棉塞、装入菌筐中。
⑤、灭菌。采用常用灭菌方式,温度1000C,保持8—10小时。要做到趁热出锅,将菌瓶送入冷却室或接种室进行冷却。
⑥、冷却、接种。待瓶中料降温到300C以下时,就可
进行接种。接种方法是将酒精灯点燃,拔去母种棉塞将母种管口对着火焰,把接种工具在酒精灯火焰上消毒,将试管内的老菌种块及斜面端的薄菌皮去掉,用接种铲将菌种分成7块,再将菌瓶对着火焰拔去棉塞,让火焰封住瓶口,迅速将试管内的菌种块勾入瓶中一块,塞上棉塞。
⑦、上架培养、下架检查、包装入库。将接完菌种的菌种瓶放到已消毒的培养架上,温度控制在26—270C左右进行菌种培养。大约30天左右菌丝即可长满瓶,当菌丝长满瓶后,在100C左右条件下再培养7—10天左右,即可使用。如暂时不用,要放在3—50C的地方保存,可保存30天左右。
三、麦粒、玉米二级种制作
1、麦粒二级菌种制作:选取籽粒饱满的小麦粒,去除杂质,用凉水浸泡10—12小时,中间换水1—2次。然后捞出,用水煮熟。捞出麦粒用凉水冲洗干净,控干水分后,即可装瓶。装瓶装半瓶,塞上棉塞,然后灭菌,接种(方法同木屑二级种制作一样)。培养时,当菌丝长至瓶中材料的1/3时,要进行摇瓶,使瓶中菌丝与麦粒料充分混合。摇瓶后7天左右时间即可长满使用。
2、玉米粒二级菌种制作:选用小粒玉米,去掉杂质,用凉水浸泡10—12小时,中间换水1—2次。然后水煮20分钟,使玉米粒保持不破皮,并稍有硬心,捞出用凉水冲洗干净。控干水分,加入玉米用量的1%的碳酸钙,拌匀后装瓶。装瓶装半瓶,灭菌方法、接种方法、培养方法同上。
3、注意事项:粮食菌种在常温培养条件下,15天左右即可使用。适用于抢生产季节时使用。应用粮食菌种时,要注意粮食菌种易老化,不宜长时间储存。
第3章 栽培袋菌种制作
一、常用配方
1、阔叶树木屑80%、麦麸或细米糠15%、石膏粉1%、生石灰0.5%,豆饼粉2%,磷酸二氢钾0.1%,培养料含水率62%—63%。
2、木屑36.5%、玉米芯粉50%、麦麸10%、豆饼粉2%,石灰0.5%、石膏1%,磷酸二氢钾 0.1%,培养料含水率62%—63%。
3、豆秸55%,木屑33.5%、麦麸10%、石膏1%,石灰0.5%,磷酸二氢钾 0.1%,培养料含水率62%—63%。 以上三组配方可任选其一。
二、工艺流程
1、原材料准备→称量→拌料技术要求参考木屑二级种制作要求。
2、装袋。可采用机械装袋,采用人工装袋时要进行打孔。装袋前要检查塑料袋的质量,剔除破损袋。要根据不同的规格袋确定适宜的装量。
3、套环加盖(塞棉塞)。要剔除破损盖和环。
4、灭菌。采用常压灭菌方式,温度1000C,保持8—10小时。要做到趁热出锅,将菌袋送入冷却室或接种室进行冷却。如果在栽培料里加入杂菌净,灭菌时间可由8—10小时缩短到4小时。
5、冷却、接种。待袋中料降温至300C以下时,就可进行接种。接种是黑木耳生产中最关键的一项工作,接种的操作过程,也叫无菌操作过程。
首先将冷却后的菌袋放入接种箱或接种室内,然后用菇保1号或2号对菌袋、接种箱或接菌室进行熏蒸消毒30分钟。然后工作人员进入接菌室,工作人员进入接菌室应穿上白大褂、戴上卫生帽,手带塑胶手套进行接种。每瓶二级种可接30袋左右栽培种。
接种方式可采用多种方式,如酒精灯、离子风机、无菌操作台、电炉子、电饭锅、电茶壶、大瓦数电灯泡等,个人可根据习惯和现有的条件,因地制宜的选择。一般2人一天可接1500—3000袋左右。
6、上架培养、下架检查。将接完菌种的菌袋放到已消毒的培养架上,温度控制在26—270C左右进行菌种培养。培养时注意以下要点:
①、培养室必须要求卫生,干燥,空气温度不得大于70%。
②、培养室要避光。
③、进袋前培养室要用甲醛、高锰酸钾进行熏蒸24小时。每立方米空间用甲醛10ml、高锰酸钾5克或用菇保熏蒸。消毒后将栽培袋轻轻放在架子上,可以立放,也可以卧放。
④、培养温度控制。初期7—10天内,温度保持在26--280C;中期10—20天,温度保持在18--200C;后期20天为20--230C。
⑤、每天通风一次,后期要勤通风,通大风,通风要因时而异。
⑥、对感染的杂菌袋要随时清除,以防杂菌传播。
第4章 栽培管理
一、管理工艺流程
场地选择→整地作床→床面消毒→下架验袋→菌袋消毒→划口→摆放→催芽→育耳→采摘晾晒→分级包装→成品入库。
二、工艺要点
1、场地选择。地势平坦、靠近水源、排水良好、房前屋后空地,并要求避开风口。
2、整地作床
①、土质粘重的地块作距地高5—8cm。宽1.5米、长度不限的床。床与床之间留有排水沟。
②、作浅床:排水好的沙土地块、向地面下挖5—8cm、宽1.5米的浅沟,长度不限的床。
③、床面消毒。可用5%的石灰水喷洒床面,也可用多菌灵。
④、下架验袋。好的菌袋直接运往场地,感染杂菌的菌袋要单独放,放在最后开口。
⑤、运输。轻拿轻放。
⑥、菌袋消毒。用1%石灰水。对整个菌袋进行消毒,然后捞出后控干。
⑦、划口。将栽培袋取下棉塞或无棉盖体然后用绳扎好口,然后划口。目前开口方式很多:有十字口、三角口、长口、
圆口等,我们所提倡的还是V字形口。V字形口斜线长1.5cm深度0.7cm。每袋大约划8—10个口,口与口之间呈品字形排列。然后倒立菌袋进行摆放,每平方米20—25袋,作业道大约在200m2左右。
⑧、排放催芽。首选取二合一排放法。既将二个床的菌袋摆放在一个床内进行催芽和出芽管理。二合一排放法每平方米可摆44袋,袋与袋之间的距离要均匀,排放时如地面干燥需喷底水;地面比较潮湿的可直接摆放。菌袋去掉棉塞和项圈后采取挖坑直立放置。排放完毕后,盖上塑料薄膜,薄膜上盖上草帘子,此后进入芽期管理。开口后的菌袋进入催芽管理阶段,此期不可向袋上浇水,应注意床内的潮湿度。过于干燥不利于开口处伤口修复;过于潮湿,菌丝易从开口处穿出,影响耳基形成。潮湿度的控制与通风:根据潮湿度情况来决定通风度的大小,简便方法是:看塑料薄膜上有无水雾或水珠,如有水珠下滴,则湿度过大,要增加通风度;塑料膜上无水雾或水珠,为湿度过小,要减少通风量,并需要在床两侧喷水增加床面湿度。耳基形成后,进入出耳期管理。这一时期的管理要点是:直接给水(给水时将草帘子、薄膜撤下,给完水后撤下薄膜,盖上润湿的草帘子,保持床内潮湿度),给水量不要过大,并防止水灌入袋内,应根据床内湿度、通风度、自然温度、耳芽情况等综合考虑决定。使芽保持在良好的生长状态,每天傍晚进行通风,直至耳芽长到2—3厘米左右(耳芽干后要高出菌袋平面),开始分床(每平方米为22袋)并进入露天管理。
⑨、注意事项
A、二合一床可节省一半塑料薄膜、草帘子。
B、二合一床温度高,发芽早,下雨后塑料薄膜上积水少。
C、出耳基通风不好,湿度过大时,小耳片上可重新长出菌丝,影响生长,严重时耳片退化。
D、二合一床耳片不宜培育过大,过大时耳片间易粘连以及造成分床掉芽现象。
E、保证黑木耳质量,防止泥土溅到耳片上,可采用铺地膜、撤稻草(切成2—3寸长)的方法来解决。
三、露天管理
①、管理方法。即去掉草帘子进行分床露天管理阶段。此时,要掌握“干干湿湿”长木耳,七晒三水的含义。根据天气变化、耳片大小来灵活的安排日晒与给水。日晒与给水时机:日晒(温度):主要作用是促进菌丝生物代谢与转换,使菌丝进一步储存营养和能量,为耳片生长提供物质保障,晴朗天气晒5—7天,即可考虑给水。给水:经过日晒的菌袋浇水后,耳片生长迅速,耳片大、质量好、产量高。浇水时间与方法:最好在出现假阴天或小雨天,此时应抓紧时间昼夜不停的间断性给水,给足水,使耳片保持在最佳生长状态,可连续2—3昼夜。没有此时机时,菌袋经日晒5—7天后,每日晚间日落时开始进行夜间浇水,连续3—5夜,可根据耳片大小、天气情况灵活掌握来决定。耳片在湿水情况下,累计不要超过15个日时,如过长时,耳片老气横秋,给水也不愿意生长,色泽不好、质量差、产量低,部分菌袋产生流耳或感染杂菌。
②、提示
A、经日晒后的菌袋,菌袋上干耳在3公分左右,如遇假阴天或小雨天,此时应抓紧时间昼夜不间断地浇水,给足适量水后, 2-3天即可大批采收。
B、采收时,木耳到七、八成熟时即可采收,采大留小,小耳日晒几天后再浇水催耳,适时采收。老年耳不增加产量质量差,消耗菌袋营养多。
C、第一茬采收为拔大毛,第二茬为大批下菜,以后为扫尾。
D、第一、二茬采收,最好在6月末至7月10日前抢收完毕。
③、浇水设施。微喷:由电机(柴油机)、水泵、主管道、分管道、阀门、微喷管、侧喷头、接头等组成。目前,最理想的是微喷头式微喷,节水节能,袋内灌水少,同一电机带动浇水面积大,缺点是,一个喷头给水后浇水面积形成一个圆,设计不合理时,易产生死角。菌袋下地浇水,应尽量防止菌袋内灌水,灌水的菌袋易滋生杂菌,喷水强度及水量越大,菌袋内灌水越严重。
四、木耳采收晾晒
要采收的木耳,经停水晒一天后,进行采摘(在袋上干的快),既阳干菜,造型好,省事省力,价格高。
五、有关注意事项
①、昼夜温度都较低时,不适合大量浇水,大量给水耳芽长得也不快,只要水够用就可以了。一般早品种昼夜温差在11—240C左右,就可以较好生长。
②、倒地的菌袋要及时扶起,否则着地一面易产生杂菌。
③、杂菌袋不要与好菌袋混放,要单摆一床,根据情况浇水,必要时(杂菌有漫延)要增加日晒时间
点击排行
最新图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