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工厂化资讯

    食用菌工厂化的特点及前景

    发布日期:2012-03-23 来源: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食用菌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国和出口国。我国传统的食用菌生产依靠手工操作,劳动效率低,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普遍较低,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工厂化生产则在环境可控条件下周年持续稳定地生产出质量好、产量高的食用菌,对提高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推进食用菌生产的工厂化、标准化及食用菌产品的系列化进程,能使我国的食用菌生产水平迅速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1、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及其特点
        目前国内对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定义有不同的见解,还未形成统一的共识。笔者认为,根据食用菌自身的适宜生长条件,在不同季节采取最优的环境控制模式,进行机械化操作,实现食用菌周年优质、高效生产的目标,这种规模化生产称为食用菌年工厂化生产。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特点:
        ① 可周年、规模化生产。发达国家的菇场日产一般都在10 t以上,且由于可以人工调节食用菌的生长环境条件,能达到全年连续生产。
        ② 产量高。我国自然条件下栽培双孢蘑菇产量仅10kg/m2:,而美国工厂化生产的双孢菇产量已超过30 kg/m2。
        ③ 质量好。工厂化生产为食用菌创造了适宜的生长条件,其质量较自然环境条件下要好得多。
        ④ 效率高。工厂化生产过程大多实现机械化、半机械化,生长环境由控制系统自动调节,相对手工操作要节约大量的劳动力,一般周年生产可达8~10茬。
        ⑤不受自然条件影响。由于工厂化生产在环境可控的设施内进行,改变了靠天吃饭的局面。
        2 、国内外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现状
        我国的食用菌栽培模式很多,包括畦栽、床栽、袋栽、式栽培、覆土栽培和立体高效栽培等,但大多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模式,产量较低,质量也远达不到国际市场要求的水平,没有形成专业化和产业化模式。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食用菌的研究工作,1960年建立了第1个食用菌研究所。20世纪80年代从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先后引进了9条大型的双孢蘑菇工业化生产线,但是由于技术、市场及管理等众多因素,最终除了山东九发食用菌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运营外,其余都被迫停产,工厂化生产一度处于低潮。
        国内工厂化生产概况
        进入90年代,国内再次掀起了食用菌工厂化的投资热,台湾一些厂家陆续进入大陆建厂,国内不少企业在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采用引进设备和技术自主创新相结合,先后获得了成功。目前,上海浦东天厨菇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已成功地将液体菌种应用于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菌株筛选和菌种培养方面的研究已比较成熟,但缺乏系统的研究;液体菌种的扩大培养和应用于栽培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发酵罐扩大培养的最优工艺参数不明确;接种设备容易染菌,接种嘴容易形成堵塞及染菌问题严重,栽培料含水量不适宜等,导致了液体菌种用于栽培生产食用菌子实体一直未能得到推广应用。总体上我国食用菌栽培的工厂化还是小型半工厂化或设施加强型的生产模式,环境控制水平较低,基本停留在凭经验的手工操作阶段,目前只有金针菇、花菇和杏鲍菇等少量品种实现了初步的工厂化生产,但成本较高,经济效益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