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工厂化资讯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及环境控制技术(上)

    发布日期:2011-01-14 来源: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最具现代农业特征的产业化生产方式,其采用工业化的技术手段,在环境可控的设施条件下,组织高效率的机械化、自动化、流水化作业,实现食用菌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周年化生产,是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方向。    近10年来,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十分迅速,预计到2010年底生产企业将达400家,年产量超过100万t。除了发展较早的上海、北京、广东继续保持领先外,江苏、福建、山东及东北等地区也后来居上,成为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主要基地。目前我国工厂化生产主要品种有金针菇、杏鲍菇和蟹味菇,双孢蘑菇、白灵菇也有部分企业采用工厂化生产,灰树花已进入生产研发阶段,不久将有企业生产,产品投放市场。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配套的设备生产企业发展也十分迅速,目前生产的设备包括全自动灭菌设备、整套生产流水线、液体菌种设备、空气调节设备、加湿设备、净化设备和控制系统,为食用菌工厂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国内食用菌生产设备整体上与日本、韩国还有差距,需要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

        1食用菌工厂化生产

        1.1工艺流程见表1。

        1.2操作要求操作流程见图1。

        1.2.1原料混合搅拌  栽培主料有木屑、玉米芯、棉子壳、甘蔗渣,营养物质有米糠、麸皮、玉米粉和少量的石灰、石膏等。在工厂化生产的配方中营养物质所占比率比常规栽培的要高,一般要占总量30%-40%,以尽可能提高第一潮菇产量。  

        基本配方①:棉子壳30%,玉米芯36%,麸皮30%,玉米粉3%,碳酸钙1%,含水量64%—66%。

        基本配方②:木屑33%,玉米芯30%,米糠22%,麸皮11%,玉米粉3%,碳酸钙1%,含水量64%-66%。

        通过搅拌使原料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取大量的水分,提高培养料自身的蓄水能力,并使物料混合均匀。同时快速完成装瓶和灭菌,避免微生物大量繁殖致使培养料发酵酸败,改变其理化性质,影响发菌速度和产品产量。

        1.2.2装瓶将混合均匀的原料均匀地装入专用塑料瓶中,并完成打孔和压盖。目前国内使用的栽培瓶有850 mL和1 100 mL,金针菇大多采用l100 mL大口径塑料瓶,单瓶产量已达到300 9以上,1 100 mL塑料瓶栽培杏鲍菇,产量130-150 9,850 mL和1 100 mL塑料瓶栽培蟹味菇产量分别在160 9和200 9左右。

        1.2.3  灭  菌  一般采用全自动高压灭菌锅,提高灭菌效率和灭菌效果。通过灭菌使培养料中的微生物(含孢子)全部被杀死,使培养料处于无菌的状态,同时培养料经过高温高压后,一些大分子物质如纤维素、半纤维素等进行部分降解,有利于菌丝的分解与吸收。

        1.2.4冷  却  采用较多的是二级冷却。灭菌结束后,灭菌车拉至冷却一(预冷室),通过净化至1万级的自然新风将菌瓶温度降至50%以下,冷却约2h左右,起到节能的作用。然后移至冷却二,通过冷风机强制制冷至20C以下。

        1.2.5接种大多数采用固体自动接种机,液体接种机也在一些企业使用。接种室需保持充分洁净,1万级净化新风引入接种室,并使室内形成正压,防止外界气流进入。在接种区域通过层流罩净化处理,局部达到100级,保证接种的成品率。

        1.2.6培  养接种后培养瓶放置在垫仓板上,移至清洁及控温、控湿、控气的培养室中。培养室适宜的温度、湿度和C02浓度(表2)。金针菇培养时间在25-30 d,蟹味菇菌丝发满后需要后熟过程,黄色蟹味菇培养时间在80-90 d,白色蟹味菇在90-100 d,杏鲍菇的培养时间在30—35 d。如果使用液体菌种,培养时间将缩短7~lOd。

        1.2.7搔  菌  瓶栽食用菌必须经过搔菌过程,使表面菌丝断裂,菌丝重新形成,缩短出菇时间,提高出菇整齐度。金针菇与杏鲍菇搔菌时必须去除瓶口表面的菌种块,而蟹味菇搔菌时保留表面菌种,搔成“馒头型”。金针菇与蟹味菇搔菌后需注水,补充培养期间损失的水分并使菌丝快速恢复,而杏鲍菇为了控制原基数量,不须要注水处理。

        1.2.8催  蕾  催蕾室必须满足适宜的温度、光照、湿度、通风的原基形成条件(表3)。空调能及时的降温(升温),确保在适宜温度下形成原基,灯光必须合理设置和开启,诱导原基形成和控制正常的原基数量,催蕾时要保持较高的环境湿度,室内必须保持一定的气流循环,使不同方位的气流均匀一致,减少上、下层温差,促使原基同步形成和正常生长。

        1.2.9抑制  在现有的栽培品种中,只有金针菇采用抑制程序。通过抑制达到菇体整齐均一、菇体健壮的目的。根据试验,经过4℃1周抑制处理,健壮菇的比率达到95%,而不经过抑制,健壮菇的比率为88%。抑制分为风抑制和光抑制,或者两者同时使用。风抑制的作用是通过微风吹拂,吹散瓶口表面聚集的CO2,使一些弱小的菇蕾吸收到足够的氧气,促进其正常生长;光抑制的作用是通过光照使得生长较快的菇体生长受到抑制,使得大、小菇蕾同步生长。

        1.2.10子实体生长子实体生长环境要求同催蕾工艺(表4)。金针菇属低温品种,出菇温度控制在5-7℃,蟹昧菇和杏鲍菇属中温品种,温度控制在14-6℃,此时相对湿度比催蕾时要略低,杏鲍菇为了减少细菌感染,采用干、湿交替方法。金针菇 CO2浓度最高可达到10 000 mg/kg,促使菌柄拉长、抑制菇盖生长,金针菇生长时不需要特别光照,日常观察时开灯就能满足需要,蟹味菇生长时要有较强的光照,促使菇盖上的花纹正常形成并抑制菌柄徒长。

        1.2.11  采收包装子实体生长至七八分成熟时即可采收。金针菇采收后直接包装,分150 9小包装和5 kg大包装,杏鲍菇削根后一般采用2.5 kg的大包装,蟹味菇菇体脆嫩,去除培养料后以150 9托盘包装为主。金针菇小包装和蟹味菇采用单向透气膜,通过自动化机械包装,以延长保鲜时间。包装后入2-4℃冷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