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工厂化资讯

    浅谈食用菌工厂化

    发布日期:2010-08-19 来源: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在山东省梁山县召开的首届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高层研讨会上,与会代表对食用菌工厂化进行了充分讨论。此番热议,一改食用菌工厂化发展之初焦点集中在食用菌工厂化盈利预期的共识。其间,我们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主张:一种认为,食用菌工厂化应该是全西化的机械生产线操作模式,以此占领国内高端市场,并拯救食用菌出口,使全国食用菌总产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出口也可持续增长;另一种认为,食用菌工厂化要符合中国特色,可以走土洋结合的设施化生产,反对高投入完全引进西方生产设备。从根本上说,此次行业对于食用菌工厂化走向的讨论,基于两点:其一,2009年食用菌工厂化产品的市场走势究竟如何?高投入能否有高回报?其二,在2008年经济危机新局势下,究竟还会有多少资本涉足食用菌工厂化?

    应当承认近年来的食用菌工厂化快速发展,体现了市场供求变化。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消费群体,这个市场上,没有一家零售商的营业收入超过全国杂货零售业总收入的1%。我们掌握的近200家食用菌工厂化企业中有的发展良好,是有理想的企业;有的是投资固定资产过多,现金流出了问题;有的是技术管理、股份分配出了问题;有的是无作为的短期竞争拼价格,结果自毁前程;有的是靠着政府项目资金来过日子,等等状况说明很多企业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国内市场的变化,捧着金碗在要饭,没有很好地研究市场,细化市场,进而细化产品,这是导致很多企业高投入之后没有高回报的主要原因。

    一个产业的的发展过程势必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近年来,中国经济总量的增长带动居民收入水平的上升,推动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因此,只有那些顺应了居民消费结构变化,从而更好地满足了居民消费需求的产业,才能够从无到有不断壮大,甚至成为地区或者整个经济体的主导产业。

    食用菌产业是中国的朝阳产业,国家经济建设和农村改革为食用菌产业开拓了无限的发展空间,当前食用菌的产品特性恰好顺应了国内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食品消费的要求。据估算,一旦国内市场被完全启动,需要的食用菌将达到5000万吨鲜品以上,并且需要周年供应,按目前的产量看全国市场仍有很大缺口,这正是食用菌工厂化满足反季节市场需求,推动产业发展的历史发展时期。

    食用菌产业连续近十年的高速发展,产量、产值、品种多样性日益提高,更主要的是食用菌工厂化的发展使产业链条也不断扩大和延伸,大大拉动了与产业相关的食品工业、机械设备等产业发展,使食用菌产业这个农业产业也成为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买家市场,促进了生产,拉动了消费。未来几年,应积极推进产业的扩张和整合,建立集培育、生产、销售、物流、人才等为一体的多环节体系,特别是伴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必须建立菌种选育体系、技术推广体系、机械化生产体系、投入品管理体系、无害化病虫害防控体系、储运加工研究体系、产品营销网络建设体系、产业政策研究体系、执法管理体系、人才培养体系等等,进而带动加工、储藏、物流、营销等关联产业发展,优化产业链条,打造开放、共赢的协作式产业链条,使产品产业化经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发展食用菌工厂化要立足国情,实事求是,科学发展。企业要结合生长基地的菇农,并将其转化为产业工人。原因一是出于当前的国情考虑,一方面,2000多万菇农需要靠食用菌产业增收,另一方面,又要实施标准化、集约化的产业发展目标。所以,最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就是将原有的菇农尽快转化为产业工人。二是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这是经济效益方面的考虑。通过对全国200多家食用菌工厂化企业调研发现,产品质量高低、企业效益好坏,与投资规模、装备档次和自动化程度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高低,规模的大小,仅仅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程度和水平高低的标志,不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本质属性,在拌料、装袋等环节采用手工操作的小型食用菌工厂化企业,只要建立一整套标准化生产管理体系,同样可以获得高质量的产品和良好的经济效益。总之,食用菌工厂化发展可考虑走设备的“土洋结合”,但应该以企业化为主体,并且硬件与软件(企业管理体系)要相互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