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食用菌工厂化设施栽培的定义
食用菌工厂化设施栽培,实际上就是封闭式工厂化周年栽培。利用制泠或加热设备和自然气候抗衡,实现“空龄效应”。“空”指空间,“龄”指时间。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在单位土地面积内,利用设施、设备创造出适合不同菌类不同发育阶段的环境,进行立体、规模、反季节周年栽培。其目的是提高周年复种指数,提高设施和设备的使用效率,提高资金周转使用率,在短时间内获得可观经济效益的一种新型的、集现代农业企业化管理的栽培方法。
2 工厂化设施栽培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长期以来,食用菌栽培均为季节性传统小农手工作坊式栽培。菇农必须承担自然灾害、市场价格变化、技术失误、误购入劣质菌种等诸多风险,出售的仅是初级产品,无多大的利润空间。他们所获得的效益,只不过是比简单出卖劳力稍强些。
现代农业生产是逐步向“精品农业”发展。食用菌工厂化设施栽培属于“精品农业”范畴,生产的产品主要是反季节品种,消费对象是超市、酒楼、宾馆,面对着的是中高档消费群体。为了保证连续周年供应,只能走工厂化设施栽培的道路。同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农副产品极丰富的社会里,百姓对品质要求逐步提高,只有品质才能够激发起民众的购买欲望。近几年随着老百姓生活的提高、节奏加快,日益提高营养、保健意识,导致对小包装的需求日益增加。所谓的品质,不再停留在简单鲜菇的外观形态上,而是在内在的质量上,表现在其风味和口感上,显得尤其重要,特别是绝对不能有农药残留。熟料栽培,原来就不存在喷农药事情,只不过各地传统小农手工作坊式栽培,只注意到栽培产量,连最起码的防虫网都舍不得投入,往往忽视物理防治为先的原则,简陋生产,粗放管理,追求的仅是短期的经济效益,造成病虫害的日益严重,导致减产。因此,季节性传统小农手工作坊式栽培,所生产出来的鲜菇已不能够适合市场对品质日益苛刻的要求。
目前政府提倡外向型农业,但为了打破“绿色壁垒”,也必须进行无公害食用菌生产,才谈的上和国际接轨。要达到无公害生产,工厂化生产是一个很好模式。只有将目前小农生产模式逐渐向工厂化设施栽培模式转变,形成稳定的周年生产,并有一定规模的产量,才能使产品直接进入市场,才有较大的经济效益。
3 投资与效益的辨证关系
工厂化设施栽培虽然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但一次性投资相对较高,使不少人望而怯步。首先对高投入辨证关系必须有清晰认识。世间任何事物,没有绝对化的。
例如,食用菌生产过程中通常使用的搅拌机,每台价格都在5000元左右,表面上看价格很高,如果只是在生产季节使用,一年季节性生产量仅在10万袋左右,那么每一袋仅搅拌机设备投入就是O.05元;如果工厂化企业周年生产能力在100万袋以上,那么平均每一袋仅搅拌机设备的投入仅仅只有0.005元,远远低于手工搅拌的劳动力费用支出。又如,年生产100万袋的工厂化设施栽培企业,包括住宿等仅需要6667m2(10亩)土地,而自然季节性栽培,同样面积土地,即使年复种3次,只能够生产18万袋。如果同样生产100万袋生产规模,年复种也3次,就需要43335m2(65亩)土地,且不说土地费用,将所需要的人工数和在管理过程来回路程所消耗的时间与工作的天数相乘,结果折合成消耗总天数,再乘以日工资,将是一笔可观的无形消耗费用。再举一例,为了夏天能够工厂化生产低温型的金针菇,就必须对栽培场所室内进行保温处理,这是工艺要求。但有的栽培者往往为了节省保温设施的投入或由于自身知识的局限,仅是简单将旧厂房进行改造,采用聚苯乙烯板张贴在墙上作保温墙。聚苯乙烯板具有保温作用,但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其还有吸湿,增加了自重,结果使其保温性能大幅度下降,虽然一次性投资较少,但每个月的制冷电费高达数万元,结果一年运行下来年电费总支出惊人。
从上述的三个实例可以清晰看到投入和产出的辨证关系。存在着长期投资效益和短期投资效益辨证关系。同时也说明了食用菌工厂化设施栽培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新型产业,是一项周密、多学科知识交融的系统工程,必须事先对此有一定充分的认识。此外,工厂化设施栽培,应尽可能提高设施栽培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尽可能降低劳动力强度,减少劳动力费用。虽然投资费用增加了,但从长久来看,设备改造所产生的效益将是可观的。
福建省闽南各地菇农长期从事季节性集约化白背毛木耳栽培,或者从事其他产业,在资金上完成了原始的积累。在目前投资渠道不明情况下,有关设施栽培中的技术都还在探索阶段,利用原来从事食用菌生产所积累的经验,进行食用菌工厂化设施栽培,主要进行秀珍菇周年设施栽培。投资近百万元的企业,也陆续在增加,大部分企业年生产规模都在百万袋以上。有的已经成功,有的还处于摸索阶段。他们运行情况结合笔者经过十余年有关食用菌工厂化设施栽培的探索,体会到:目前在农业产业内,没有任何一项项目能像食用菌工厂化栽培这样,具有如此大的经济效益。要使食用菌能够周年生产,并上水平,设施栽培才是唯一的出路。但现在依然有不少投资者对食用菌工厂化设施栽培存在疑惑,投资额要百万元左右,是否符合中国的国情?能否拿回投资成本?这种疑惑完全可以理解。较有一定规模食用菌生产企业这方面的困惑可能会少些。高投入必然存在高获利,同时也必然存在着高风险,获利和风险并存。问题是如何规避高风险。
4 体制选择是成功的基石
笔者十余年来,受邀请参与过国营、家族、个人、股份制等多种不同体制下食用菌工厂化设施栽培企业的规划、设计、实施的全过程,感触很多,深刻体会到良好体制是成功的基石。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特点:产品定位在鲜菇,不易于储存。每日生产数量均在数百公斤以上。时刻都得使栽培的全过程控制在最佳的环境条件下。为此,就必须有与其相适应的运行体制。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最好是采用股份制。才有生存和发展的可能。食用菌工厂化设施栽培首先应对体制形式、产权的归属、技术、资金等制定合理的股份比例,协商一致,使“产权多元化”。并就具体的分工等给予明确,制定切实可行的约束机制,按章办事,也容易形成有效监督机制。所有股东都必须明白:自己不是万能的人,企业的运转和发展,靠资金,搞好基本投资建设;靠技术,把握生产技术核心;靠认真管理、各人的“资源”,出效益;靠营销策略、品牌,占领市场较大份额。还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新开办的企业,所有的股东都得对市场变化和竞争激烈程度、效益和风险并存有充分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所有的股东,包括技术干部都必须投入相应大小的资金,使大家都有信心。对于高级技术人才要给于一定的技术股权,必须制定对人才的持续吸引力的“期股”机制。
点击排行
最新图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