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工厂化资讯

    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战略课题报告之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二)

    发布日期:2010-08-09 来源: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三)顺应居民消费升级的要求

    国内外经济长期发展的实践表明,一个经济体的发展过程势必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经济总量的增长带动居民收入水平的上升,推动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只有那些顺应了居民消费结构变化,从而更好地满足了居民消费需求的产业,才能够从无到有不断壮大,甚至成为地区或者整个经济体的主导产业。近年来汽车和房地产的快速增长,及受其带动下形成的一批高增长产业群,都充分地证实了消费结构升级对中国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的巨大推动作用。

    中国人均GDP在二十一世纪之初就成功跨越了1000美元大关,与此同时,居民消费结构开始发生重要变化,整体上步入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的重要时期。由于食品支出的低收入弹性,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意味着食品支出在居民消费支出总额中的比重逐步下降,统计表明,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从2000年的39.4下降至2005年的36.7,对应年份的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从49.1下降至45.5。恩格尔系数的走低表明居民食品消费由满足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型,营养保健功能和绿色环保等因素的受重视程度将日益增强,这为食用菌这一新产业的成长和壮大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食用菌兼有荤素两者之长的高档食品,在国外被称为“植物性食品的顶峰”,具有许多食品所无法取代的保健作用,被世界营养学家推荐为世界十大健康食品之一。研究表明,菇类的蛋白质含量一般为:鲜菇1.5-6%、干菇15-35%,高于一般蔬菜,而且它的氨基酸组成比较全面,大多菇类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其中蘑菇、草菇、金针菇中赖氨酸含量丰富,而谷物中缺乏,赖氨酸有利于儿童体质和智力发育。菇类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多种具有生理活性的矿质元素。如VB1、VB12、Vc、Vk、VD及磷、钠、钾、钙、铁和许多微量元素,可以补充其它食品中的不足。此外,食用菌活性物质中多糖、多肽等加工精品是癌症、艾滋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现代文明病的克星,是前所未有的保护人类健康的新型保健产品。可以说,食用菌的产品特性恰好顺应了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食品消费的要求,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中的希望产业。

    (四)实施国际化战略的新突破

    自2001年11月入世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国际化速度不断加快,程度不断加深,成为影响全球经济晴雨表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中国毕竟还是个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不足2000美元,其产业分布也集中在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在对外贸易中不仅利润份额十分有限,而且时常受到(特别是农产品出口)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限制。新的国际化战略要求中国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出口产品的品质和技术含量,扭转外贸结构中出口产品层次过低的不利局面,减少贸易摩擦,提高利润空间。

    食用菌生产是高温灭菌后进行无菌生产操作,易于达到有机食品要求,其产品本身也属于高档消费品,具备天然、营养、安全、保健等多种优点;同时,食用菌作为生产技术较高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可通过机械设备人为控制生长温度、湿度来达到工厂化周年化全天候生产,易于实现标准化生产和提高产品品质,在技术性壁垒严重的国际贸易中呈现出其他农产品无法比拟的优势,最易攻破绿色壁垒、技术壁垒进入国际市场出口创汇。2006年我国食用菌出口额达11.2亿美元,占我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出口额的37.3%,占全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3.73%。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及膳食结构的改善,全球消费者对食用菌产品营养功能、保健功能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认识逐步加强,国际市场食用菌及其加工品的交易必将日趋活跃。而中国农产品市场开放程度也在不断提高,食用菌出口额的逐年增加难以阻挡,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一契机,相信食用菌在中国农业参与国际竞争,促进贸易平衡等方面将起到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