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迅速,引起业界专家及同仁的广泛关注。2007年由商务网和食用菌市场杂志参与协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牵头组织六个部委相关部门的领导专家和个别工厂化生产企业家组成的“中国食用菌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对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战略问题进行重点调研,在几次论证会上,多名专家指出: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方向,应是向更高层次,现代化的设施农业即工厂化生产发展。有的专家在考察山东省邹城市荣善工厂化生产模式后曾指出:荣善的模式是一种创新,很适合中国的国情,在中国食用菌主产区应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探讨中国食用菌工厂化发展模式和路径时,专家们指出,创新是中国食用菌工厂化发展的方向。事隔仅一年,2008年山东省梁山县管驿镇建起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园区,荣善食用菌公司在此落成投产。总投资600万,日产鲜菇5吨以上,实现当年投资当年回收成本。同时,在山东高密和昌邑两家企业也先后投资创办了荣善模式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并获成功。创新,为中国食用菌工厂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和路径。使我们很多业界同仁崇尚的外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在中国看到了规模性发展的希望。
荣善工厂化生产模式在2008年初到年底先后在全国各地出现几十家,其特点是投资少,采取手工或半自动化流程,设施简陋些,但养菇房和出菇房都是温控的,经营方式是采取工厂负责按标准要求将出菇袋(瓶)养到该出菇时交由小老板承包的出菇房进行出菇管理,产品统一回收进入市场。小老板只需交一定承包费用,在工厂技术人员指导下负责出菇及用工的管理,风险小,收益好。而每个出菇房聘用农民工在10个左右,一个日产10万包的工厂,从拌料、装料到其它工序的总用工需200人左右。相比大型引进工厂化生产企业用工人数要多些,但以此减少了一次性设备投入,进入成本的生产用工费用远远低于大型企业的设备折旧费用,同时没有借贷和高额资本投入的压力。另一优势是荣善这种模式由于投入小,设施简便,根据市场需求可随时调整不同品种的生产,而大型企业的生产线和生产品种是不可随意改变,且成本费用巨大。在产品的性价比上,荣善的产品虽然有时没有大型企业的品质稳定,但在综合性价比上仍占居一定优势,特别是市场竞争上的优势。
2008年11月在山东省梁山县举行的全国首届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高层论坛上,山东省政府食用菌专家顾问团团长蔡德华教授指出,荣善这种工厂化模式最根本一点就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之路。荣善的模式要发展,要完善,要坚持创新。与会的很多专家,也对荣善的工厂化发展模式在给予肯定的基础上指出希望和建议。这次会后,全国先后有100多家主产地负责人及投资企业到梁山管驿镇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园区进行参观考察。据统计,截止到2009年11月全国共有工厂化生产企业246家,在建和待建企业30多家,其中70%以上的模式与荣善相同。荣善工厂化生产模式为食用菌产业向工厂化发展提供了很多可供学习、借鉴、交流的经验。很多新办企业虽有与荣善模式相同之处,但又有很多的创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在科学技术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路的结合之后,必然产生创造力。荣善模式给业界同仁的启迪,使人们认识到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除了“资本密集、技术密集、设备密集、产品密集”等特性外,在中国大地上也可建起中国的食用菌工厂化企业。这就是具中国特色的创新。江苏灌南县委、县政府在加大食用菌产业发展力度上,紧紧瞄准了工厂化生产,2009年在现代农业园区共建食用菌工厂化企业13家,日产鲜菇达60吨以上,实现主产地向工厂化生产园区发展的目标,为全国主产区向工厂化发展提供了新的经验,体现了创新式发展。
创新,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是中国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新”的源泉。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过程也是不断实现创新式发展的过程。由初期农民的“庭院经济”发展到“园区管理”,再升级到“园区工厂化生产”,这期间的跃进,无不彰显出产业创新式的发展。同时,在食用菌的栽培方式上曾有过多次重大创新,在棚栽技术和栽培品种及管理、经营方式也有很多创新。创新发展,是中国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据商务网市场部调查,近年来,随着工厂化的发展,一些设备生产企业也紧紧围绕中国工厂化生产的特点进行设备及菌需物资的研发。江苏连云港国鑫医药设备生产企业依托其精良设备和企业专业人才,近几年一直专注于食用菌工厂化成套设备的研发,特别是在工厂化生产中如何带动原有菇农进行产业升级。他们研制出低成本可供菇农在居家附近或村、镇规定园区使用的温控出菇房,一次性投入少,菇农可按时到机械化菌包生产厂家领取工厂化养好的出菇袋(瓶),放到自家的出菇房进行出菇管理,产品由厂家回收或由经纪人统一收购。这将解决一大批原季节性种菇的农民,转为周年性出菇生产的产业工人。同时,还有很多企业针对在食品安全法实施后,食用菌农残问题进行研发,如空气净化、生物降解菌料农残、有机基料及辅料的开发等。还有的在工厂化生产工艺及管理机制上进行创新式改革。
中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发展还仅仅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大规模,工厂化发展的路还长,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中国幅员辽阔,地域及经济发展情况存在差异,在工厂化发展水平上,在工厂化发展模式上将呈现多样性。但主产区由传统的食用菌生产方式逐步向工厂化生产转变这是必然的。尽管还有一些适宜山地和棚式种养的菇类品种暂不适宜工厂化生产,有待科学进步,逐步向工厂化过度,但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是迟早的事。向设施农业发展,向现代化农业发展,实现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不仅是个方向,而是个功在千秋,要逐步实现的事情。但要实现这种提升和转变,只有坚持创新。
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历程,就是由不断创新而在不断改变历史。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创新,才能实现中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又好又快发展,不断提升中国食用菌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李玉春)
点击排行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