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人间祥瑞,养生瑰宝

    发布时间:2022-05-19

      来源:上海中医药报

      中国人对灵芝情有独钟。养生将之奉为仙药,药用将其作为调理“精气神”的良药,民俗将其作为吉祥如意的标志,文学作品以之用于智慧聪颖、逢凶化吉的象征,饮食文化将之奉为至宝。一味小小的灵芝从古到今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01 灵芝之药名
      在《神农本草经》中,灵芝有赤芝、黑芝、青芝、白芝、黄芝、紫芝六种,均列为上品,其疗效明确,各有侧重,而共同点则是“久服轻身不老,延年神仙”。自古以来,灵芝被还赋予了诸多别名,如芝草、瑞草、紫芝、赤芝、菌芝、木灵芝等。这些名称有的侧重于灵芝多样的颜色形态,有的反映了灵芝特殊的生长环境或生长习性,有的则彰显其珍贵的药用价值和人文寓意。
      1. 菌芝、木灵芝  灵芝作为菌类植物,多生长于树木的根际或朽木之上,而“菌芝”“木灵芝”等别名进一步反映了灵芝的生长环境与形态特征。“木灵芝”一名亦遵从其生长于木、外形如木的特点,一如《本草经集注》记载:“今俗所用紫芝,乃是朽木株上所生,状如木。”
      2. 瑞草  灵芝又名“瑞草”,战国以后灵芝因受到齐燕方士文化、汉儒文化的影响,一步步走向神坛,最终成为了圣王德政或儒家伦理道德的“祥瑞”象征。《瑞命记》云:“王者仁慈,则芝草生。”《神农经》亦载:“山川云雨、四时五行、阴阳昼夜之精,以生五色神芝,为圣王休祥。”可见,“瑞草”一名承载了吉祥征兆的使命。
      3. 神草  《说文》云:“芝,神艸也。”自古被冠以“神”之名号的灵芝,是多孔菌科真菌紫芝或赤芝的子实体,喜湿喜暗,多生长于人迹罕至的“神仙居处”。《博物志》有云:“名山生神芝,不死之草。”而对于如何入名山、寻灵芝,葛洪在《抱朴子》中有如是描述:“若人不至精久斋,行秽德薄,又不晓入山之术,虽得其图,鬼神不以与,人终不可得见也。”由此可见古代人认为灵芝生长之处是空灵与神秘的。
       4. 灵芝 ,对于“芝”的解释,除了上述与其生长环境相关的“神艸”之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也有一番阐述:“芝本作‘之’,篆文象草生地上之形。后人借之字为语辞,遂加草以别之也。”如此,“芝”字成了灵芝的生长形态的生动代言。《大戴礼记》云:“阳之精气曰神,阴之精气曰灵。”《传》曰:“灵,神也。”此后,“灵”更衍生出善良、美好之意。“灵”与“芝”的结合,显示了世人对灵芝的珍视与崇拜。
      因此,灵芝的各种药名,体现了灵芝的生长环境、药用价值、养生文化、民间习俗、精神寄托。
      02 灵芝之食用
      灵芝在养生中的应用,更多是体现在饮食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灵芝饮食养生文化。灵芝性用平和,作用广泛,对人体多种虚弱体质和病症有较好的调养作用,故而历代医家、寻常百姓都将其奉为至宝,既认为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更认为是养生保健的护身符,因此在饮食中应用广泛。在应用形式上虽然也有煮粥、菜肴、茶饮等形式,但更多的则是以药酒应用。
      03 灵芝之药用
      灵芝的品种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根据五行分类,如赤芝、青芝等,对其性味的认识后世多据此而来,如《滇南本草》认为赤芝味甘,白芝味辣,黑芝味咸,黄芝味甘、辛,青芝味咸。但目前临床所用灵芝多为赤芝与紫芝,其主要性能为味甘性平,无毒,归心、肺、肾经。
      《神农本草经》也基本确立了灵芝的主要功用,“赤芝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慧智,不忘。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紫芝主耳聋,利关节,保神,益精气,坚筋骨,好颜色。久服,轻身不老延年。”《神农本草经》将灵芝的功用概括养心气、安心神、补肾精,突出了其在精气神三宝中的作用,并将其列为可以长期服用、轻身延年的上品。目前中药学多将灵芝归类于安神药,具有安神补虚、祛痰止咳的作用,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 补心血、益心气、安心神  心为“生之本”,起着主宰人体精神情志,协调脏腑功能的作用。如气血不足,心神失养,可致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等症。灵芝善补气、养血、安神,为治气血不足,心神失养之良药。
      ② 养肾精、保肾气、疗虚劳  肾藏精,亦称“封藏之本”。肾精不足、肾气虚损,则会导致多种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形成虚劳病证,出现精神萎顿、不耐劳作、腰酸耳鸣、多尿遗精、手足不温等表现。灵芝性味平和,归于肾经,能益肾固精,可长期服用,对多种慢性病、虚劳证有较好的调养作用。
      ③ 益肺气,化痰饮,止咳喘  肺为“相傅之官”,华盖之脏,主宣发肃降,主人一身之气,调节全身气、血、津液的运行输布。如肺气不足,宣降失司,则体虚易感,久咳气喘多痰。灵芝能补益肺气以固表,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体虚外感,并能化痰止咳平喘,适用于咳喘多痰的病证,尤其对于肺肾两虚、痰饮壅肺之咳喘多痰,用之有效。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 如服用灵芝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可以药食两用,但食用者如出现感冒、发烧等症状则当停用。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