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白马鞍菌、皱马鞍菌。
【食用】为马鞍菌科真菌皱柄白马鞍菌的子囊果(子实体)。
【分布】多生长在无污染的阔叶林中地上。野生。我国东北及华北、华东及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四川等大部分地区均有广泛分布。
【采集】采摘皱柄白马鞍菌的子囊果。
【形状】外生菌根真菌。群生或单生。肉质子囊果较小。菌盖初始马鞍形,后张开呈不规则瓣片状,2~4厘米,白色到淡黄色。子实层生菌盖表面。菌柄白色,圆柱形,有纵生深槽,形成纵棱,长5厘米,粗2厘米。子囊圆柱形。子囊孢子8个,单行排列,宽椭圆形,光滑至粗糙,无色,侧丝单生,顶端膨大,粗。
【功效】皱柄白马鞍菌味甘,性平。
【加工】食用部位为皱柄白马鞍菌的子囊果。每年春秋两季雨后可采摘子囊果,去杂冼净后,可炒食、煮食、炖食、蒸食、煲汤。
野生皱柄白马鞍菌整体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