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蕈菌栽培源于国外?我国人工栽培蕈菌表示不服!

    发布时间:2019-02-21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现代人能吃到的食药用菌种类很多,常吃的有香菇、双孢蘑菇等。这些常食用的食药用菌都是能够人工栽培的。很多人认为,蕈菌栽培源于国外,事实上,我国的蕈菌栽培比法国路易十四时期(1683-1715)双孢蘑菇人工栽培早了1000多年。关注探秘千菌方,了解更多菌物与健康的奥秘。
        我国最早栽培的蕈菌是茯苓,始于南北朝(420-589)。在古籍中,人工栽培蕈菌记载较多的有木耳、银耳、茯苓、灵芝、香菇、草菇等。其中,又以“国菇”香菇为代表的蕈菌文化独具魅力。
        浙江庆元,是香菇发源地,也是香菇鼻祖吴三公的出生地。吴三公生于南宋建炎(1127-1130)年间,因排行第三而得名。他生活在棚户之间,与其妻(刘香蕈)一起,从枯木上的野生香菇为灵感,发明了古代香菇栽培核心技术“砍花法”和“惊蕈术”。在他的带领下,当时涌现了一批种菇卖菇的菇民,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农民的生活。后人为纪念他的伟大贡献,尊称其为“菇神”。
        香菇人工栽培文字记载始见于南宋《龙泉县志》的《菌蕈》篇:香蕈,惟深山至阴处有之。其法:用干心木橄榄木、名蕈木孱,先就深山下砍倒仆地,用斧斑驳木皮上,候淹湿,经二年始间出,至第三年,蕈乃偏出。每经立春后,地气发泄,雷雨震动,则交出木上,始采取以竹篾穿挂,焙干。至秋冬之交,再用偏木敲击,其蕈间出,名曰惊蕈。惟经雨则出多,所制亦如春法,但不若春蕈之厚耳,大率厚而少者,香味具佳。又有一种适当清明向日处出小蕈,就木上自干,名曰日蕈,此蕈尤佳,但不可多得,今春蕈用日晒干,同谓之日蕈,香味亦佳。
        元代《农书》中也有类似描述:今山中种香蕈,亦如此法,但取向阴地,择其所宜木枫、槠、栲等伐倒,用斧碎砍成坎,以土复之,经年树朽,以蕈碎锉,匀布坎内,以篙叶及土复之,时用泔浇灌,越数时、则以槌棒击树,谓之惊蕈,雨露之余,天气蒸暖,则蕈生矣,虽逾年而获利,则利甚博,采迄遗种在内,来岁仍复发,相地之宜,易岁代耕,所采生煮食,香美,曝干则为干香蕈,今深山穷谷之民,以次代耕,殆天茁此品,以遗其利也。”
        由此可见,800年前的菇民就已掌握了从择时选树到烘干分级的一整套香菇栽培技术:择木、时令、选场、做樯、砍花、遮衣、惊樯、焙菇。而且技艺十分成熟,是当时菇民谋生的一种手段,其生产极具规模。《菌谱》曾这样描述:“向之丛林茂园,是生菌芝者,今则荒山一片矣。”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