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松露采摘:过早采挖有损营养价值影响种系繁衍

    发布时间:2016-12-02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攀枝花市是中国四川省直辖市,位于中国西南川滇交界部,金沙江与雅砻江交汇于此。这是个正在转型的城市,生活着跟随城市转型的山民,上天恩赐给这片土地世界上最奇异的山珍——松露,这种在欧洲比黄金还要昂贵的食材能否给这座城市重新带来生机?当地人告诉我,这种林间的生灵需要保护,失去这种生灵不仅仅是失去一道美食。
      转型的城市,被低估的山珍
      这是一个非常年轻的移民城市,50多年前,这里形成了以攀钢为支柱的钢铁产业。据当地人告诉我们,这座城市仿佛就是为了攀钢建造的,三区两县的仁和区似乎就是攀钢的后勤保障生活区。鼎盛时期,攀钢的员工占到攀枝花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全国各地的人响应国家的号召来到这里。但是,伴随着产能过剩,钢铁价格一路下滑,如今,国家开始轰轰烈烈的去产能运动。作为一个以钢铁为支柱产业的城市,去产能意味着一些在职职工的下岗,工人效益的下降也影响到整个城市的消费,攀钢作为这座城市的经济命脉,他的逐渐衰弱影响着城市的各个角落。对于一座城市来说一个支柱产业倒下,可能是致命的。玉门油田便是先例,市政府和基地相继搬离,居民弃城外迁,最后几成空城。为了不成为后例,攀枝花正尝试转型成以康养旅游为经济支柱的旅游城市。
    与一些资源枯竭型城市不同,除了矿产资源,上天似乎还给了攀枝花更多恩赐。这里,有着最好的阳光,照的人心花怒放。一年四季,在这里似乎可以合并为两个季节,旱季和雨季。雨季是6月到9月,除此之外,旱季很少下雨。冬天,穿个外套就能出门,对于常年生活在冬日极冷地区的人们来说,来这里过冬着实有吸引力。由于光照充足,这里,一年四季有着新鲜的水果,以及富有特色的农特产品。
      不仅如此,上天还恩赐给攀枝花一种世上及其稀有的食材——松露,这种食材在西方被称为三大珍肴之一,与鱼子酱、鹅肝齐名。2008年,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攀枝花市“中国块菌之乡”称号,块菌,在商业贸易中常被称为松露,有着很高的药用价值,与琼珍灵芝林中灵并称为免疫之王,是提升人体免疫最好的食物。块菌,有多种疗效,富含17种氨基酸、8种维生素、适量的蛋白质、以及雄性酮、甾醇、鞘脂、脂肪酸、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50余种生理活性成分。并且含有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8种氨基酸、锌、锰、铁、钙、磷、硒等必需营养素,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衰老、益胃、清神、止血、疗痔等药用价值,具有抗癌活性,对癌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激发脑细胞活力。雄性酮有助阳、调理内分泌的显著功效;鞘脂类化合物在防止老年痴呆、动脉粥样硬化以及抗肿瘤细胞毒性方面有明显活性;多糖、多肽、三萜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衰老、抗疲劳作用等等。研究显示,松露中谷氨酸、赖氨酸的含量比较多,松露体内甚至还发现了虫草酸和腺苷。虫草酸能够抑制各种病菌的生长,预防并治疗脑血栓、脑出血、心肌梗塞。不过需要长期食用效果方能显现。
      松露在欧洲的历史非常悠久。在西方,松露的历史,仿佛就是一部世界史,有关松露的记载最早可至约公元前20世纪,出现在乌尔王朝对其敌人亚摩利人饮食习惯的记载中。最古老的松露食谱来自欧洲最早的食谱,写于公元400年左右的《Apicius》,这本书被认为是古罗马最著名的美食家、《烹饪十书》的作者阿皮修斯所著,其中记录了六种烹饪松露的方法。
      事实上,科学家直到90年代初期才真正确认“黑松露”在中国的存在。这种黑松露学名叫“印度块菌”,与法国的黑孢松露并不属于同一个“种”,但基因图谱分析显示,二者的相似度达到96%以上。在系统发育树上,它们是相邻的一个结果,属于姊妹关系。
      据攀枝花市林业局总工程师张林介绍,攀枝花是中国块菌的天然分布中心区域,块菌年产量在150吨左右,约占全国产量的二分之一,以攀枝花为中心的块菌分布圈产量约占全国块菌产量的一半以上。块菌已经成为攀枝花林业产业和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全市块菌年产值达8000万元,占林业产值的16%。
      攀枝花当地人有句话说:“东虫草、西松露”,也就是说,在欧洲,人们不识虫草,而在国内,松露这种亚洲地区及其罕见的珍贵食材还未体现它真正的价值。其实这两种名贵菌类在各自地域所扮演的角色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都是极度昂贵奢华食材的代表,都具有极好的功能表现,都承载着各自民族悠久的食疗文化。
      被GPS代替的松露猎人
      冬季,是松露成熟的季节。每年12月,山里人简体平会带领着工人,开始寻找这个山林里的“黑色黄金”——松露。在法国,以前人们搜寻松露主要靠母猪。松露含有雄甾烯酮,这种常见于公猪口水中的物质,是能诱发母猪发情的猪荷尔蒙,因此嗅觉灵敏的母猪经常受训来进行这项工作。但由于母猪对于松露的狂热,在人前去挖取前,松露可能就早被母猪吞食了。由于成年母猪的蛮劲儿不是人能掌控的,所以人们又想到了改用出生第一年的小母猪来寻找松露。
      如今,在国外,松露猎手这一职位主要由猎犬担任,其体积小,嗅觉灵敏,易训练。一条猎犬成为一头合格的“松露猎手”至少需要几个月的训练时间,但却可以工作十几年,这得益于他们灵敏的嗅觉,可以帮助人们找到深藏在地下的松露。搜寻一般在夜晚进行,这样可以让搜寻犬少受打扰,也可以保护寻露者避开人们好奇的目光。
      曾去国外考察松露产业的简体平,经朋友介绍买来只德国牧羊犬,他将这名松露猎人取名为“兔兔”。松露,生长在林地之中斜坡之上,对于城市里走惯平地的人来说,能够走上泥泞陡坡已经非常不容易,要在茫茫的林海中找到这种深埋地下的山珍,几乎是不可能。而对于山里人来说,在斜坡上行走几乎如履平地,他们总能找到路,上下攀爬。工作时间,“兔兔”会用自己特有的嗅觉天赋为主人指明方向。
      简体平说,自己小的时候漫山遍野的块菌,有经验的村民只要凭经验就能够大概知道块菌生长的地方。同村的孙应寿就是村里有名的挖块菌高手,块菌在哪里,孙应寿最清楚。孙应寿告诉我们,块菌生长的地方,周边的草木与别处不同。实际上,块菌是一种多生长在松树、栎树、橡树下的天然真菌类植物,与周围植物是相生相伴,同时也形成竞争关系,导致周围草本植物的枯死,情境如同火烧过一般。
      孙应寿说,近年,经过村名的大量的采挖,现在,松露越来越少,只能借助外力才能找到松露。我们跟着孙应寿一起上山,只见“兔兔”到处搜寻,在一块树根边一闻一扒,孙应寿再上前用手深挖几下,大块的松露呈现在眼前。看到长得特别大的松露,孙应寿高兴地给展示道,“好大,两个。”他说。如果“兔兔”的表现不错,孙应寿还会将小的松露喂给它吃以示奖励。
      简体平告诉我们,猪和狗对于块菌的气味非常敏感,有它们去找的话准确度非常高,但为了控制成本,现在是用GPS和狗配合工作。首先,利用狗的嗅觉,把山上的菌塘都给找出来,由于每年的菌塘都是固定的,第一年松露在那边长,年年都会在那边长。这样就可以用GPS将找到的菌塘进行定位。每一年到了采挖的季节,工人牵着狗去已经定位的地方寻找块菌。
      在我国,松露的终端价格还提不起来。拿黑松露来说,在日本、欧美的市场价格处于每公斤500-1000美元之间,国内黑松露的市场价格仅处于每公斤500-1000元之间。因此,在简体平看来,饲养德国牧羊犬的成本就特别昂贵。“养他12个月他只工作1个月。由于狗的嗅觉会疲劳,他每天只能工作1-2个小时,成本非常高。现在将科学的手段加入来降低成本。”简体平说。
      “由于松露埋在地下,如果只靠人工大面积的深挖对菌塘会有破坏。另外,只是人工采挖的话,挖出来的块菌容易参差不齐,有大有小,有成熟的有不成熟的。块菌的生长速度不同,成熟度高的块菌气味浓烈,狗对此特别敏感,工人可以在狗的提示下进行采挖。这样的方式更加科学,对块菌的质量也更有保证。”简体平说。
      “兔兔”现在基本由工人张线金喂养,他告诉我们,“兔兔”刚来的时候基本吃狗粮,但是一个月几千块狗粮开销太大,现在将狗粮换成普通的食物给“兔兔”吃,但是,这也会导致“兔兔”嗅觉能力的降低,所以还要和GPS配合才能采挖块菌。
      错误的采摘方式无异于杀鸡取卵
      简体平从小就生长在攀枝花二半山区的山脚下,他告诉我们,小的时候,村里的人都称松露这种菌子为“猪拱菌”、“无娘果”,现在人们叫他“松露”、“块菌”。老人传说,诸葛亮南征的时候行军至此,专挖松露来给士兵补充体力。简体平小时候但凡有身体不好的时候,老人会去山上挖松露给自己补身体,吃完以后一年四季都不会感冒发烧。拿孙应寿的话来说,这东西冬天吃多了连被子都盖不住,那时候就感觉到这是好东西,有药用价值。
      “小时候,没人拿块菌来交易,只是自己吃。直到20多年前,有人来村里收购块菌,那时候外来的人并没有告诉村里的人这种菌子,在国际上可以卖到一万多元人民币一斤;来收购的商贩只是告诉村民,他们是拿 块菌 去提炼成药,那时候松露的收购价格只是几块钱一公斤。从那时候开始,村民开始大量采挖松露。开始的时候松露漫山遍野,一个人一天就能够采挖到几十斤,一天卖几十块钱对于当地的农民来说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了。那时候我就想,哪天有条件了,自己也把松露收集起来加工。”简体平说。
      现在的松露越来越少,有人甚至预言,中国的松露就要濒危,不出5年,恐怕就要灭绝。在简体平看来,这和当地农民采摘的时间不当有关,当地农民对于采摘时间有误解。很多人从七八月份开始就开始采摘松露,但是,这时候的松露只是刚刚开始成型,拿起来的水分很大,架子刚刚搭起来,内容物却没有形成。大部分的菌子都是在雨季成熟,于是很多人认为,同是菌类的松露也可以在这个时候开始采摘,其实,这时候的松露仅仅处于婴幼儿期,切开不仅看不到大理石纹路,也闻不到独特的香味,在营养价值上也大打折扣。
      “成熟的块菌,切开看破面是非常清晰的,就拿黑块菌来说,成熟的块菌有大理石花纹,香味非常浓烈。而不成熟的块菌,纹路几乎看不到是白色的,只有淡淡的香味。”简体平说,这也是国际上对中国松露品质不认可的重要原因。有些欧洲人说,中国的块菌像在吃橡胶一样,没有味道。事实上,通过盲评,成熟后的中国的松露完全不亚于欧洲的松露。过早的采摘不仅影响了中国松露在国际上的口碑,还类似于杀鸡取卵。大大影响了种系的繁衍,造成了遗传物质的中断和破坏。
      简体平原本也是从事钢铁产业,他说,经过多年的打拼,自己总算赚了一点钱。2009年的时候,终于萌发了这个念头。要把块菌的价值体现出来,让它形成产业。到了10年,简体平承包下了6000多亩林地,有了林地的管辖权,成立了攀枝花市万宝营块菌基地。
      “经过多年错误的采摘方式,二半山区的产量逐年锐减,品质也层次不齐。通过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我们围起了林地,对松露进行保护。三防已经做了两防。人防、物防,下一步技防就会跟上,装上红外摄像头,让攀枝花松露的品质真正和国际接轨。防止人和动物来偷偷采挖。通过三年的防护措施,农民们开始逐渐产生意识,松露只有等到成熟的时候再采摘,质量才能和国际相近,价格才能和国际接轨。根本原因就是采早了,基本八九月份的时候,满山就有老百姓在采块菌了。”简体平说。
    呼吁规范松露的采挖期
      攀枝花地区有三种块菌品种:夏块菌、黑块菌、白块菌,夏块菌的成熟期最早,在12月份左右,黑块菌的成熟期在一二月份,白块菌的成熟期在3月份。对于农民朋友来说,块菌是野生的菌子,想什么时候采就什么时候采。而对于简体平来说,为了不影响块菌的品质,和来年的生长,一定要等到松露真正的成熟才能采挖。他在自己承包的林地里起了13.8公里,2米高的围栏,把林地围起来,到了块菌采收的季节还要派人来巡逻。
      孙应寿就是这样一个守林人,他说自己平时在巡逻的时候也经常能够看到村民来偷偷采挖,抓到了就教育他们。“就像水果没有熟透一定不好吃一样,大多数的村民还是会听,都是一个山头长起来的熟人,慢慢他们就懂了。”他说。
      孙应寿和简体平是发小,从小就在山脚下的村里一起长大。年轻的时候孙应寿在很多地方都打过工,现在发小要在自己从小放羊放牛、一起玩耍的地方开发新的事业,自己一定要来帮忙,即使是家里人不太同意他天天住在山上护林,远离家人。
      但即使是简体平,他的守护也只能维持到12月。“为了不让农民提前采摘,我们要派人巡山,人力成本还是很高的。我也只能守到12月份,最早的夏块菌成熟的时候开始采摘,等到黑块菌和白块菌成熟我就没有这个能力了,成本太高。”简体平说。
      有人说,简体平做的是朝阳行业,他发现了生意的蓝海,他认为,松露的价格一定会上涨,涨到每500g,2000-3000人民币都很正常,但是期间的道路必定艰辛。也有人说,简体平是个傻子,因为前期投入大,一直没赚钱。简体平说,自己对中国松露有信心。
      有专家曾经指出,如果松露濒危或者灭绝,我们失去的不只是一种美好的食物,生态环境也会受到严重影响。现在地球变暖、水土流失、地震频发、到处无端塌陷,其实都与地下真菌有关,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而已。松露的地下菌丝和共生植物的根系共同形成的菌根能提高树木在干旱、低温等不良环境下的生存能力,保护森林植被。它还能分解土壤中的废铜废铁等垃圾,易门的一个铜矿附近,铜的含量是其他土壤含量的100多倍,居然也长出了松露。
      “就像渔民有捕鱼期一样,希望政府也能够规定一个松露的采挖期,等到松露真正成熟的时候才让农民采挖松露。”简体平说。(来源:澎湃新闻网)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