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元,香菇的地位截然不同,百菇宴是这里最为出名的美食,别的不吃,就吃香菇,在庆元若是不吃香菇,那才叫奇葩呢!可是,为什么呢?
人工栽培香菇始于南宋,相传系生于建炎四年(1130)的庆元县一位名叫吴三公(1130—1208)在庆元龙岩村发明剁花法生产香菇而成。
庆元菇民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森林资源,从事香菇生产延续至今,形成了总面积1898平方公里的包括森林可持续经营、林下产业发展、香菇栽培和加工利用技术、香菇文化和地方民俗在内的农业文化遗产系统。
浙江庆元香菇文化系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代表了香菇生产技术的不断革新:800多年前吴三公发明剁花法,1967年庆元利用香菇菌种栽培段木香菇成功,1979年成立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开展代料香菇栽培技术研究和推广。吴三公发明剁花法的伟大成就,在于它使深山老林中的“朽木”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开创了森林菌类产品利用之先河。吴三公的发明,也使庆元成为世界香菇之源,为中国摘取了一项世界农业的桂冠。
1989年经国际热带菌类学会主席张树庭教授考察研究,确认庆元是世界人工栽培香菇技术的发祥地,并亲笔题写了“香菇之源”匾额。“庆元香菇”品牌价值达45亿元,名列全国食用菌类品牌首位,是名符其实的浙江农产品第一品牌,中国食用菌第一品牌。
800多年来,香菇产业一直是庆元人民赖以生存的传统产业,菇民足迹遍布全国11个省200多个市县,庆元香菇以“历史最早、产量最高、市场最大、质量最好”闻名于世。与此同时,庆元菇民世代在深山老林中劳作,创造形成了包括菇山语言“山寮白”、地方剧“二都戏”、香菇武功等绚丽多姿的香菇文化。
由于传统农业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加上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冲击,庆元传统香菇栽培技术与文化面临严重威胁。随着国内外对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及保护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高,庆元高度重视香菇相关的农业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保护,全面开展香菇相关传统技艺调查工作,并通过加强菇木林资源培育、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优新品种选育、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等一系列举措,促进庆元香菇这一传统优势产业获得可持续发展。
这个以香菇为支柱产业的地方,不仅仅种植香菇,更依据本身特色开创出百菇宴。
不管是来到这儿旅游的旅人,还是食客,都会停下来尝一尝百菇宴。炖、炒、炸、熘、蒸……不同的烹饪手法造就不同的香菇口感,而这一切源于庆元香菇的健康自然。
1997年,全国最早创建的香菇专题博物馆在庆元成立,馆藏内容丰富,陈列形式新颖,集收藏、展陈、宣传、科普、教育以及研究于一体,共设香菇之源、香菇之路、香菇之韵、香菇之问、香菇之歌五个单元和一个临时展厅。通过珍贵的历史文物、菇山生产场景复原及多媒体互动、幻影成像等高科技手段,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了香菇文化的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