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神话的背后
发布时间:2016-02-18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如果说不到长城非好汉,那么从事香菇行业的人一定会到一个地方朝圣,那就是庆元五大堡乡的西洋村的西洋殿,供奉着香菇鼻祖吴三公塑像的西洋殿,比吴三公的出生地龙岩村更为出名。
虽然一些神话故事中都将吴三公编制成会法术的神仙,但故事都八九不离十告诉我们,香菇生产所用的就是“砍花法”。
斧头砍树,用尽力气,大树轰然倒下,然后斧头再如蜻蜓点水一般,轻轻砍树皮,轻重得当,深浅得法,来年就能长出香菇,这是一种手工生产的绝技,那是相当的神奇。
龙泉人何澹于宋嘉定二年(1209)作的的第一部《龙泉县志》中记载:“其法,用干心木,橄榄木,名蕈孱,先就深山下砍倒仆地,用斧班驳锉木皮上,候淹湿,经三年始间出。至第三年,蕈乃偏出。每经立春,地气发泄,雷雨震动,则交出木上,始采取,以竹篾穿挂,烘干,至秋冬之交,再用偏木敲击。其蕈间出,名曰惊蕈……”这是人类第一次有关香菇砍花法栽培和惊蕈术的比较完整的记载。
发明香菇的吴三是一个人,不是神,是庆元县龙岩村的一位村民。
据吴氏宗谱记载,吴三生于宋高宗建炎四年三月十七日,娶刘氏香蕈为妻。据庆元县志记载,吴三公自幼随父修炼,亦谙通巫术,明万历三年斧子均被明神宗敕封为“判府相公”。
这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他是一个身份不低在当地有着重要影响的人。
纵观庆元的历史,在庆元有着重要影响的人有许多,像胡紘,曾任工部、礼部、吏部侍郎等重要要职,在庆元置县时,他曾亲具奉章极力请命,为庆元人民所尊敬;还有叶宗留,领导明未矿工起义,产生重大的影响,被写入明史。而相比之下,在庆元,他们的知名度远远不及童叟皆知的吴三公。
吴三公的知名度产生,是因为他所发现的香菇技艺被庆龙景三地延续了800多年,人们对吴三公的敬仰,从座在闽江上游庆元县境内松源溪畔西洋殿可以折射出来
这座气势非凡的庙宇,始建宋咸淳元年(1265),但几经变迁,现在所看到的这座飞檐画栋,雕梁翘角,构造极为精细的“菇神庙”是清光绪元年(1875年)庆元、龙泉、景宁三县菇民集资重建。
吴三公是龙岩村人,为何殿会建在西洋这个地方呢?据《庆元县县志·人物》记载,关于吴三公的身世,现还有“祖家在龙岩,生长在西洋”之说。
这座长方形的庙宇,占地一亩半多,该殿为四合寺观式建筑,分前厅、戏台、中台、正殿等,正殿前分列左右厢房,厢房中心间为钟鼓楼,与正殿相对是倒座。正殿中底供着吴三公像。整座庙宇的雕刻、泥塑、彩绘等传统工艺精湛,融工程与艺术于一体,在结构功能和装饰手法上有着浓厚的建筑风格,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而到这里的人们,绝非仅仅欣赏建筑的艺术风格,人们更为纯粹的是来朝拜香菇的鼻祖吴三公,祈求香菇能带給他们好运。历代菇民把每年农历三月十七日(吴三公生日)和七月十六日至十九日为龙、庆、景三县菇民朝拜祀奉“菇神”的进香期,在这时,群众还会自发举行戏剧会演,宣扬菇乡文化。
在庆元县,这是唯一一个为当地人所立的庙宇,吴三公是被庆元人神话了的大英雄。
对吴三公的尊敬,是在于生产香菇不仅是一种的技术,更是因为它是农业社会时田多地少的庆龙景三县人民致富的手段。有人统计,现在,庆龙景三地的菇民起码有数十万之众。
对于英雄的敬仰,立庙是最大的一种怀念,就像人们四处建关公庙,对红脸长须、使用偃月大刀的关羽的敬重一样,吴三公的塑像也是身骑老虎,手持钢鞭,英雄的气概壮如山。(摘自山里杜鹃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