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勾肩搭背,有说有笑。到了预定的山头,顿时陌路四散。采菇以独行为乐,面对面后果很严重,同时看见一朵菇,你采还是我采?没心眼的小屁孩就常常为夺菇而挂彩,至少也得挂上一脸鼻涕的。独自潜行于密林深处,有可能遭遇毒蛇猛兽,撞上蚁穴蜂窝,甚或坠入墓穴,这都是蛮恐怖的事儿。所以,胆小的小屁孩是不愿上山采菇的。菇场如战场,这点大人鬼头得很,出门就独行,有的还放烟雾弹,明明上山却说下地,明明去东山却指向西山,唯恐遭尾随。
在我的记忆中,菇的存在是充满神秘色彩的。什么树,什么地形、什么土质,什么时候长出什么菇,是顾影自怜还是欢聚一堂,这都是变数无常的。也因此,采菇多半靠运气,菇运背时,任你满山转得腿抽筋,菇孙子的就是不理你。相比较,我更喜欢下水,水里的鱼虾好骗,螺丝、蚬子等着你来摸,想空手而归都难。我采过的菇能叫上名的也就十几种,而且都是随俗而叫,从未考究过学名。比如,牛屎菇、喇叭菇、扫把菇、梨菇,出了闽西北是不是这么叫,这我就无知了。
现在大家几乎都吃人工菇了,偶尔有人提起野生菇,城里的专家特喜欢卖弄,大意是没经过专家鉴定过的野生菇是不能吃的,吃了会死人。这话说跟没说一样,采到一篮子菇,然后骑单车或者坐动车去送检,把个新鲜菇折腾成烂菇,可能吗?当年,吃菇也防毒,防线是,自个叫不上名的、过于光鲜妖艳的、附着有不明液体的菇,不采不下锅,小心的人会请老人过过目,山里的老人个个都是菇专家。
红菇,算是菇中老大了。红菇炖土鸡,好吃,大补。红菇在菇中是享有独尊地位的,过去上山采菇,都以能采到红菇为幸事,采到其它菇少有人一一点名,一般都说采了些杂菇,也有人非红菇不采。红菇有真有假,有优有劣。假有自然人为之分,比如“猪血红”,只是徒有其表,内里却大不如,故而俗称假红菇,另一种假是近些年才创新的,这种染色菇,还是叫它毒红菇吧。如何区分红菇真假,属于经验之谈,在行的人瞄一眼菌褶,捏一捏菇脚,已然有数。优劣看厚薄,面相开散为次,“红菇帽”属于正品中的极品。
我撞过一次红菇运,是读初二那年吧。一上午,收获小半筐,红菇十几朵,余皆杂菇。下山时没路找路,感觉方向反了。正要返回时,忽然眼红一片,激动得差点滚下崖去。崖坡老藤纠缠,叶茂蔽天,眼前的红菇多得数不胜数。这片红菇聚集在一丛杜鹃树下,这丛杜鹃也罕见,苍老的树身垂满虬须。神的是,环顾周边,任你什么树,连一朵杂菇都不长。我遇上的情形,俗称遇上“红菇窝”了,这种几率与现在中体彩大奖差不多。那天,我倒了杂菇挑了一挑红菇回家,又悄悄潜回菇窝收获了大半挑红菇。
现在市场上,上好的红菇一斤已喊到千元了。红菇独尊的另一个原因是,至今仍然无法实现人工种植,这是菇界的骄傲,我愿红菇永远生活在野地里。(摘自 五不白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