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的历史文化

    发布时间:2015-05-25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天麻在两千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被记载:“味辛、温。主杀鬼精物,虫毒恶气,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轻身增年”。列天麻为上品。唐宋时期《唐本草》、《开宝本草》、沈括的《梦溪笔谈》、《本草》中皆有记载。明清时期,明太医龚廷贤叙述道“天麻味甘,能驱头眩,小儿惊癇,拘挛瘫痪。”李时珍《本草纲目》阐述为“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增年、消臃肿、下肢满,寒疝下血;主治风湿,四肢拘挛,瘫痪不遂,小儿风痫,惊气,助阳气,补五痨七伤;风虚眩晕,头痛,通血脉,开窍,服食无忌”等。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天麻含有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对胡萝卜素、香荚兰醇、维生素A等十余种物质,具有镇痛、抗惊厥、降血压、明目、增智、镇静作用。炮制方法包括煨天麻、姜天麻、酒天麻。
        人类对食用菌的认识和资源开发经历漫长的过程,我国最早在公元前 240年就有食用菌方面的记载,并在医疗方面开始应用,唐代开始野生驯化和人工栽培,宋代研究成功香菇人工栽技术,在漫长的菌菇之旅中,人们逐渐认识、了解、运用菌菇,并从中形成独特的菌菇文化。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