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蘑轶事

    发布时间:2014-11-29

      来源:新民晚报

        王世襄的儿子王敦煌在《吃主儿》一书中记述了很多关于父亲采蘑菇、烹饪蘑菇的轶事。他说父亲只要一闲下来就要琢磨去采野生蘑菇。一次,他甚至骑车到永定河小学的传达室,找到了以前经常给菜市场送野生蘑菇的张老汉,并向张老汉求教采野蘑菇的地点。于是张老汉把永定河河源的几处“蘑菇产地”告诉了父亲。父亲知道后大喜,在“取经”后的第一个休息日就带上自己去永定河河源采蘑菇了。
        王世襄在自己的著作里也经常提到采蘑菇。王写道,京城采蘑菇的高手多集中在右安门外和永定门一带,他们每个人都有几条采蘑菇的“秘密路线图”,隔几日就会巡回采一次,生手很难发现这些蘑菇的生长之处。后来朝内、东单的菜市场都很难买到野生蘑菇,只有菜市口的菜市场里还有。我觉得他对蘑菇的痴迷和张大千有一比,后者在敦煌工作时也千方百计地找蘑菇,这也是一种美食精神。
        王世襄对烹制蘑菇有很多独到的心得。王老曾介绍过一种叫柳蘑的蘑菇,他说柳蘑“蕈色土褐,蓄聚而生,有大有小。烹饪时宜加黄酒,去土腥味。烩、炒皆可,而烩胜于炒,用鸡丝加嫩豌豆来烩,是一味佳肴”。还有一种叫鸡腿菇的蘑菇,“菌柄较高,色稍浅,炒胜于烩”。我想不是会买、会做、会吃的人,是总结不出这些经验的。
        王世襄接触、喜爱的主要是北方的蘑菇。北方气候下生产的菌类统称口蘑,这些蘑菇大多产于河北和内蒙古,由于其最大的集散地在张家口,所以统称“口蘑”。口蘑又分为白蘑、青蘑、黑蘑、杂蘑四大类。王老文章中提到的口蘑大多是白蘑。
        口蘑的称法始于清初,清人袁枚的《随园食单》中就有口蘑煨鸡的记载。20世纪50年代郭沫若到张家口,也曾赋诗赞美“口蘑之名满天下”。用口蘑入菜,北京有著名的口蘑鸭心,山东有口蘑炸蒲菜,内蒙古有乳汁软炸口蘑,河北有拔镶口蘑等等。口蘑也可做馅,北京全聚德有一道口蘑鸭丁包,用的就是口蘑。再说京剧大师梅兰芳。梅兰芳祖籍江苏泰州,在北京出生长大,这决定了他南北兼通的口味。一些地道的北京美食乃至小吃都是他“好的那一口”,如爆三样、豆汁、小米粥、熬白菜、麻豆腐、干炸丸子、八宝酱菜、酱黄瓜等。
        受家庭影响,加上唱戏保护嗓子的需要,梅兰芳的饮食基本上还是以淮扬菜为主,如鸡汤煮粥、蜜汁火腿、霸王别姬等都是他爱吃的菜式。除此之外,梅兰芳从艺60多年,演出走遍海内外,遍尝各地美食,也钟情很多其他菜式,如川菜的宫保鸡丁,豫菜的洛阳烧鸡,杭州的虾爆鳝面。
        北京是梅兰芳生长、成名的地方,有很多他爱吃的地方。在北京,梅兰芳常去的酒楼有始建于1950年、北京最早的川菜馆子峨眉酒家,位于前门外陕西巷的粤菜馆子恩承居,创始于康熙25年(1686年)的烤肉宛,创始于1930年、北京”八大春之一”的同春园,创始于乾隆三年(1738年)的都一处等。
        在峨眉酒家,梅兰芳最喜欢的是宫保鸡丁。这道菜始创于清代光绪年间,有位叫丁宝桢的贵州人,他在贵州时就爱吃糍粑辣椒加花生米炒的鸡丁。这种做法是宫保鸡丁的前身,丁后调任山东巡抚,加封太子少保,人称“丁宫保”。在山东,家厨根据丁宝桢的指导,用山东的爆炒办法来炒鸡丁,已经很有名气。丁宝桢后来又任四川巡抚,宫保鸡丁的做法更加讲究,丁经常用这道菜来宴请宾客,名气更大,被称为“宫保鸡丁”,正式定型。
        在清末以来,随着川菜在全国流行,宫保鸡丁很快驰名全国,也成为闻名国际的中国菜式。峨眉酒家开创于1950年,创始人是川菜大师伍钰盛,最早一家店在西长安街,比邻长安大戏院,梅兰芳常常光顾,特别是在戏院有演出时。这么大的名人光顾一家小店,伍自然不敢怠慢,每次梅来,他都亲自下厨,并亲自端上来。梅看出了伍的心思,说,我是来吃菜的,又不是来吃桌子板凳的。
        伍钰盛现在90多岁,依然健在,生活在北京。他是四川遂宁人,12岁拜师学艺,20岁开始为党政要员做家厨,已经小有名气,成都很多显贵以请到伍做家厨为荣。抗战时期,他曾为何应钦、宋子文当过家厨,蒋介石夫妇也吃过伍师傅做的菜。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