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巴菌 干巴香
发布时间:2014-06-26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夏日,是美食家的季节,时令果蔬,轮番应市,应接不暇。 夏日,是亲情往来的季节,带上时令果蔬,常回家看看,小辈孝顺,父母微笑,阖家团圆,温馨惬意,其乐融融。
昨天,老妈来电话,笑声中透着安逸,说干儿子带来了好东西,让我回去尝尝鲜。妈妈的干儿子从小看着长大,现在军区工作,是个少将。逢年过节,出差回来,都会带上水果特产看望老人家。这次,少将先生从云南带给老人的是云南夏季特产——鸡棕菌和干巴菌。干儿子知道,老妈在云南的生活时候,对干巴菌情有独钟,每年夏季,他都会想办法给老人家送来一点。老妈一提起干巴菌,我就有一种齿颊留香的感觉溢满口腔。
干巴菌是云南特有的一种菌类。菌类植物全国各地都有,在北方被称为蘑菇。我七十年代到云南以后发现,云南虽然是边陲,那里很多语言和习惯却很现代,比如,不知道何时开始那里的度量衡就使用了公斤制,外省去的人很不习惯,说买一斤糖块,结果售货员放在秤盘上的商品却多出一倍,脑袋里转了一圈,才回过味来,赶紧对不起。对菌类的称呼,也反映了云南人讲究科学,用的是民间称呼加上科学名称,鸡枞 菌、牛肝菌、干巴菌、青头菌等等。菌类食品一向以味道鲜美著称,野生菌类更胜一筹。那里不愧是春城,不愧是野生植物的基因库,在云南的山野中野生菌类保持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势头。其中有些美味异香,“鲜得恨不能连舌头一起吞下去”,一朝品尝,终生回味。干巴菌就是代表,被人称之为菌中极品。
干巴菌,可能是菌类食品中最难看的品种,不认识的人决不会把它当作食品。我刚到昆明的时候,陪妈妈上菜市场,看到拐着小竹篮的农民蹲在街边上卖蘑菇,就悄悄的问老妈:“那个农民怎么把干牛粪也放到蘑菇篮里?”老妈笑着说:“那是干巴菌,这个篮子里最贵的,也是最香的蘑菇。”于是仔细看看,这种菌没有菌盖和菌褶,一块一块的,大的有拳头大,小的核桃大小。状如珊瑚,呈灰黑色,上面还带有好像发了霉的白雾。伸手拿起一块来看看,刚把干巴菌拿离竹篮,一股说不出来的异香扑鼻而来,浓郁得令人有窒息的感觉。突然想起另一种同样颜色的奇香食品——臭豆腐,不过臭豆腐是臭的闷人,入口奇香。干巴菌这是异香闷人,想来吃到嘴里更香。再仔细观察,发现菌块里面夹杂着腐草、松毛和泥沙,不用介绍就知道了它生长的环境条件。好奇心促使我买回一些回去尝尝美味。记得当时每公两五至八元钱左右,很惊人的价格了。如今每公斤已经一百多元钱了。不过,那东西很轻,炒一盘菜还用不了一公两。
我写东西啰嗦,总想把知道的告诉大家,再充分介绍一下干巴菌的知识。据说,云南的一些名贵菌类大多属于与树木共生的菌根菌,鸡枞 菌、牛肝菌、干巴菌、青头菌等等,它们不是依靠腐烂的物质或土壤,相反必须依靠活体树木的根系来维持生长。其中干巴菌为云南特有种,云南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夏秋季生于海拔1800米的山区云南松与思茅松根际。草菌科、绣球菌属。刚出土时呈黄褐色,老熟时变成黑褐色。子实体肉质,直立,从柄上多次分枝,枝端扁平呈花瓣状,花瓣状小枝互相交错,波状弯曲至扭曲,样子像海里的珊瑚,不过是很难看的珊瑚。质地,嫩时脆而易碎,老时柔韧。干巴菌学名绣球菌,对花菌、马牙菌等。老百姓则不叫它的学名,而是根据自己感官的感觉叫它香球菌、牛牙齿菌、松毛菌等,最多的也是最贴切的还是干巴菌的名字。因其香味如同牛干巴而得名。
也许没到过云南的朋友对牛干巴这东西陌生,其实就是干制的牛肉。但是,又不同于牛肉干。我们知道,过去咱们没有冷冻设备的保鲜办法。北方农民宰杀牲畜多是选择过年的冬天,一方面为了年节准备,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可以冷冻保鲜,食用更长的时间。南方没有冷冻的条件,咱中国人聪明,就利用烟熏、腊制、盐渍等办法储藏肉食品。云南各族人民在这方面是行家,闻名于世的宣威火腿就是云南昭通地区汉族群众创造出来的品牌。云南的回族群众则创造出了牛干巴这种美味食品。我在滇南的回族村寨生活过一段时间,亲眼目睹过制作牛干巴的全过程。
制作干巴要在寒露前后,那天,房东家宰牛,要赶在天亮前完成。他们找来清真寺的阿訇,在院子里把家养的牛四蹄捆起来放倒,牛角上缠上粗麻绳,用一根长长的木棒子,插入牛角的绳圈,在插入牛腿的绳圈,躺在地上的牛,头被扭曲着向后仰起,脖子上面正好下刀,是那种大片刀。一刀下去,割断喉管,一点声音也没有,把事先准备好的稻草堵住刀口,防止血液喷溅。回族习俗是不要动物血液的。白天,他们把宰杀的牛剥皮,把牛肉分割成规整大块,好像是黄牛24 ,水牛22块,每一块都有各自的称呼。肉在通风处晾透后,用炒过的食盐装缸腌制,20天左右出缸,穿绳吊挂晾晒。制成的牛巴排列于木架上,块型齐整,色如粟壳,闻之有香。村里哪一家宰牛,都要请全村的乡亲们吃饭,做很多米饭,把一些牛肉和萝卜等蔬菜切碎炒成菜肴,把牛骨头等做成牛肉汤锅,村里人轮番到主人家里做客,这家吃过了,那一家来了,欢欢喜喜的十分热闹。